APP下载

大剂量弥可保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2012-12-17徐文俭张小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3期
关键词:传导病程神经

徐文俭 张小丽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内一科 漯河 462300

糖 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2001 年国内住院患者调查发现61.8%的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其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采用活性型甲基维生素B12(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治疗DPN 取得一定的疗效,我院自2011-01—2011-10采用不同剂量的弥可保治疗68例DPN 患者,其中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观察组被证明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68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国内DPN 诊断标准[1],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血管闭塞、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心肌梗死、尿毒症等其他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大剂量弥可保治疗组)34 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46~68岁,平均57.6岁。糖尿病病程4~15a,平均9.5a;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5~12a,平均6.9a。对照组(常规剂量弥可保治疗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42~70岁,平均58.5岁。糖尿病病程2~18a,平均10.8 a;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16a,平均7.2a。入组前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弥可保针(日本卫材株式会社生产)1mg,iv,qd,2周后改为弥可保片0.5mg,tid,po,疗程2个月;对照组给予弥可保针0.5mg,im,qod,2周后改为弥可保片0.5mg,tid,po,疗程2个月。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行糖尿病饮食并用降糖药物、胰岛素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0~8.0mmol/L,餐后2h血糖6.0~11.1mmol/L,并用长春西汀3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辅助治疗。观察项目: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肌电图仪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右侧尺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1.3 疗效判断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腱反射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 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但<5m/s;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腱反射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 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加,但2组相比,治疗组增加更显著,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m/s,±s)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m/s,±s)

注:M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2.3 治疗前后血糖变化 治疗前后2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中仅1例肌内注射者出现注射部位疼痛,但程度较轻尚能忍受,故未停药,其余患者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3 讨论

DPN 作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感觉异常、腱反射减退等,以上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迄今为止DPN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是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组织缺血缺氧、蛋白质的非酶促糖基化、神经生长因子的缺乏、山梨醇的积蓄及多元醇通路的活性增加等密切相关,自身免素、遗传以及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之有关[2]。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索变性。因此DPN 的治疗首先是严格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选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及具有神经修复功能的药物联合治疗。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长春西汀加生理盐水静滴,以排除改善微循环药物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弥可保(主要成分为甲钴胺)作为维生素B12的衍生物,是一种甲基化的B12,因其在中央钴分子上结合了一个甲基集团,故可参与物质的甲基转换,促进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在外周可以加强轴突运输功能、促进轴突的再生,特别是能促进构成髓鞘的主要脂质卵磷脂的合成,从而促进髓鞘的形成,并可直接入神经细胞内,刺激轴浆蛋白质的合成,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加快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改善神经传导速度[3-4]。既往临床常采用甲钴胺0.5mg,im,qod的用法治疗DNP,虽取得一定疗效,但缓解率仍较低,且起效较慢,本研究结果证实大剂量甲钴胺1.0 mg,iv,qd的用法治疗DNP,无论从患者的自觉症状还是神经传导速度方面,起效均更快,且疗效显著,更适合临床推广。

[1]马学毅.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与治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5):300-302.

[2]李卉.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6):429-430.

[3]Krarup C,Mokdivan,M.Nerve conduction and exdtabdity studies in peripheral nerve disorders[J].Cur Opin Neurol,2009,22(5):460-466.

[4]Okakda K,Tanaka H,Temporin K,et al.Methylcobalamin increases Erkl/2and Akt activities through the methylation cycle and promotes nerve regeneration in a rat sciatic nerve injury model[J].Exp Neurol,2010,222(2):191-203.

猜你喜欢

传导病程神经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神经”病友
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基因分型检测在预测乙肝进展、病程及转归中的作用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