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内科治疗探讨

2012-01-24岂振才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3期
关键词:酒精性胆道病因

岂振才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鸭园镇中心卫生院内科,吉林 通化 134000)

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持续进行性和不可逆损害。近年来,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尤其是酒精性CP,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性腹痛、消瘦、脂肪泻及糖尿病。按照病因的不同可分为胆道相关性CP、酒精性CP、高钙血症性CP、遗传性CP。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同,因此,本文将对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1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

1.1 胆道系统疾病

对于胆道是否为慢性胰腺炎的致病因素,中西方学者一致存在分歧。根据2007年全国多中心慢性胰腺炎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胆道系统疾病诱发的慢性胰腺炎占33.9%,仅次于酒精性慢性胰腺炎[1]。主要病因包括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症等。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70%~80%胆总管和胰管是共同的通道,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炎症、结石、肿瘤等导致胆总管开口处发生炎性水肿、痉挛,远端发生狭窄或者梗阻,导致胰液引流不畅,胰管内高压,胆汁反流进入胰腺。长期的胰腺内小导管及腺泡的损伤,使胰腺蛋白的分泌和合成减少,导致钙离子和蛋白沉淀过饱和,最终使胰管发生钙化、变形及纤维化,引起慢性胰腺炎。

1.2 慢性酒精中毒

慢性酒精中毒是西方国家和日本慢性胰腺炎发生的首位病因,在2007年全国多中心慢性胰腺炎流行病学研究调查,酒精诱发的慢性胰腺炎占35.4%,说明酒精因素在我国慢性胰腺炎的已占有重要部分,需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对酒精性慢性胰腺炎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也较为充分。

目前对酒精导致的慢性胰腺炎的主要途径有明确的认识,包括乙醇代谢产物毒性作用、乙醇氧化应激作用、遗传易感性等途径。乙醇代谢过程产生的脂肪酸乙酯、乙醛和游离脂肪酸对胰腺腺泡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动物实验研究提示,乙醛通过与促进分泌受体结合可以抑制胰腺腺泡分泌。脂肪酸乙酯可以损伤细胞膜,其合成水解产物脂肪酸可以损伤线粒体,造成溶酶体膜不稳定。另外,乙醇摄入可刺激胰液分泌增加,蛋白质浓度升高,不仅导致胰管内压增高,同时胰管内蛋白栓形成和钙化,造成坏死、炎症及纤维化的形成。胰腺星状细胞早期被活化,活化后的胰腺星状细胞能产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最终导致胶原分泌增加和胰腺炎的发生。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嗜酒者都会发生慢性胰腺炎,说明慢性胰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高蛋白、高脂饮食的饮酒者容易发生慢性胰腺炎。研究也发现,遗传易感性也可能参与其发病机制,动物实验研究提示,小剂量乙醇诱导CYP2E1而增加了同时作用于动物的其他化学物质的毒性。最新的研究表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中的亚型GSTM1在慢性胰腺炎患者、特别是年轻女性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健康组和饮酒组,提示GSTM1缺失能防止饮酒者特别是年轻女性患慢性胰腺炎[2]。

1.3 自身免疫性因素

因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慢性胰腺炎发病率较低,并且大多数的患者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干燥综合症等疾病,这类患者血清IgG、丙种球蛋白增高及自身抗体阳性。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和体液免疫与靶抗原、细胞免疫及效应细胞、遗传等因素相关。

1.4 热带性胰腺炎

热带性胰腺炎多见于热带发展中国家,5~15岁青少年易发,患病后出现脂肪吸收不良和糖尿病。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楚,可能与营养不良、饮食、微量元素缺乏相关。另外,部分找不到病因的胰腺炎,称为特发性胰腺炎。

2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缓解疼痛,治疗并发症。

2.1 一般治疗

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首先找到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50%的酒精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可以通过戒酒来缓解,同时由于酒精的直接毒性作用和氧化应激反应,可以采用抗氧化治疗,如维生素A/C及甲硫氨基酸缓解疼痛。另外,患者应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饮食采用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减少对胰腺外分泌的刺激。高胃酸患者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胰液分泌,可以采用H2受体阻滞剂。腹痛严重可以采用镇痛药或者腹腔神经丛阻滞。

2.2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应用

胰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糜蛋白酶及胰蛋白酶、纤维蛋白溶酶,阻止胰脏中其他活性蛋白酶原的激活及胰蛋白酶原的自身激活,对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纤溶系统具有调节作用。目前对于具体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部分学者认为,胰蛋白酶抑制剂参与胰腺外分泌的负反应机制,可能的机制是由CCK-释放肽(CCK-RP)调控CCK释放介导的[3],抑制胰腺内源性分泌,使炎症发展进程受阻,腹痛症状减轻。胰蛋白酶抑制剂应具备能耐受胃酸灭活、高酶含量、在十二指肠内释放活性酶迅速的优点。应该在进餐时服用,能发挥最大的酶活性,配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及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

2.3 奥曲肽、维生素、胰岛素的应用

对胰蛋白酶抑制剂无效的患者,可以采用奥曲肽来缓解疼痛。主要缓解疼痛的机制是抑制胰腺分泌和降低胆囊收缩素水平。研究发现,皮下注射200μg奥曲肽,1次/8h,能使31%患者疼痛完全缓解,65%患者疼痛缓解。对于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长期的脂肪泻,需要补充维生素D、K、E等,同时补充维生素B12、叶酸、钙、铁。酒精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减少热量的摄入,预防感染和微血管并发症的产生。50%的酒精性慢性胰腺炎患者有隐性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要慎重,尤其是胰岛素的应用,小剂量也可诱发低血糖。

[1] 王洛伟,李兆申,李淑德,等.慢性胰腺炎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J].胰腺病学,2007,7(1):1-5.

[2] ChaoYC,WangSJ,ChuHC,etal.Investigation of alcohol metabolizing enzyme genes in Chinese alcoholic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hip joint,pancreatitis and cirrhosis of theliver[J]. Alcohol,2003,38(5):431-436.

[3] GreenbergerNJ.Enzymatic therapy in patients in chronic pancreatitis[J].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1999,28(3):687-693.

猜你喜欢

酒精性胆道病因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