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会生教授针刺治疗青盲经验

2012-01-24尹连海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重影毫针风池

尹连海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8)

青盲是以眼外观端好、视力缓慢下降甚至失明为特征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眼底退行病变或发于多种眼病的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是眼科较为常见的难治之疾。中医认为其病在水轮,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治疗多从疏肝解郁、活血祛瘀、益气养血、补肝益肾、补益脾肾着手。河南中医学院刘会生教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50余载,擅长运用针灸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从1996年以来应用复明、太阳透刺眼区的方法治疗青盲30余例,有效率达80%。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亲历刘教授治疗3位青盲患者,效果显著,现将其治法简要介绍如下。

1 针刺施术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取刺患侧复明穴(位于翳风前0.3寸,耳垂后皮肤皱裂处),常规消毒后,将耳垂向前上方提拉,选0.35 mm×75 mm毫针,斜向上呈15°角,刺入50~75 mm,针尖达下颌骨髁状突后侧面,出现针感后,捻转并小幅度提插,使针感传至眼区,以眼区出现热胀感为宜。再刺太阳、球后、风池3穴,刺太阳穴用0.35 mm×65 mm毫针,向内下方呈15°角,刺入40~50 mm,以眼部发胀为度;刺球后穴左手轻压眼球向上,用0.35 mm×40 mm毫针,针尖沿眼眶下缘,缓慢直刺25~30 mm,不提插捻转,产生针感即出针,并轻压针孔1 min,以防出血;刺风池穴用0.35 mm×40 mm毫针,向同侧眼球方向刺入30~40 mm,小幅度捻转,使针感传至眼区即可。除球后穴外,复明、太阳、风池三穴均留针20~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单眼病只取患侧,双眼病取两侧。每日治疗1次,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4天。

2 典型病例

赵某,女,11岁,学生,2011年1月10日以右眼视力下降2月余主诉就诊。2月前因高烧不退住院医治,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惟见右眼视力下降伴见重影,不能读书报。经北京儿童医院眼底检查示视乳头呈苍白色,境界清楚,视网膜血管细少,诊为视神经萎缩,经治疗效不佳。现症见:右眼视力0.03,时伴重影,不能看书,满月脸,多毛,下肢轻度水肿,不思饮食,口微苦,舌红苔微黄,脉弦。诊为青盲,肝气郁结型。治疗以复明、太阳、球后、风池穴为主,加刺太冲、光明。共治疗70次,右眼视力恢复至0.5左右,重影消失,可读书看报,能自主步行,遂返校继续学习,4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3 应用体会

复明穴为刘会生教授治疗青盲的经验效用穴,太阳为治疗头目疾患常用经外奇穴,两穴相配在局部透刺眼区,使针感直达患处,改善局部微循环,激活和兴奋视神经纤维,恢复和发挥其正常传导功能,加速好转。球后属经外奇穴,对各种眼疾均有良效。风池对各种眼疾都有一定效果,尤能明显提高视力。复明、太阳透刺为主。诸穴相配辨证加减其它穴位治疗青盲,取穴精少,操作简便,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重影毫针风池
重影轻波
重影轻波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改进加权融合在消除图像拼接重影中的运用
墨风池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