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院18 000张门急诊输液处方分析
2012-01-24李博雅
史 强,李博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45)
儿童医院18 000张门急诊输液处方分析
史 强,李博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45)
目的评价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处方的合理性,以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输液处方18 00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及文献资料,对输液处方中用药情况进行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输液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1.24%;联合用药比较普遍,占调查处方的85.18%;不合理处方共872张,占总处方的4.84%,多为给药方案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用量不当。结论输液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普遍,联合用药比例较高,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该院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儿童;门诊处方;输液;合理用药
静脉输液已经成为儿科常用的给药方式,但随着其普遍应用,尤其是抗菌药物应用增多,不合理用药也随之增加,给患儿的用药安全带来隐患。笔者对本院门诊输液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门诊抗菌药物输液用药情况,为儿科医生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每月的输液处方500张,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新编药物学》[1]《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相关文献资料,对每张输液处方的适应证,所开药物品种、数量、联合用药情况(不包括大输液、溶剂),以及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处方同时满足书写规范和用药合理2个条件视为合格处方,否则为不合格。
1.2 评价标准
处方书写不规范:处方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
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的字句;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5种药品;无特殊情况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用药不适宜处方:适应证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重复给药,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2 结果
2.1 处方点评基本情况
18 000张处方中,合格处方17 128张,合格率为95.16%。不合格处方中书写不规范的处方188张,占总处方数1.04%,主要是处方前记不完整,见表1;用药不适宜的处方684张,占总处方数的3.80%,主要是用药间隔不合理,见表2。
表1 书写不规范处方
表2 用药不适宜处方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次抽查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14 624张,占总抽查数的81.24%,见表3。单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3.1种,联合用药15 332张,占抽查总数的85.18%,见表4。
表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高
抗菌药物一直是合理用药监控的重点,国家卫生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本院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从调查处方看,我院门急诊输液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1.24%,高于卫生部不得超过15%的标准。我院患儿门急诊疾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尤其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而8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对抗菌药物不敏感,只有当病毒感染损伤了局部黏膜,致病菌入侵引起细菌感染,才需使用抗菌药物。无指征滥用抗菌药物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
表4 联合用药情况
3.2 药物选择不合理
某些处方中诊断疾病为外伤或手术后,使用复方头孢克洛预防或治疗感染。复方头孢克洛为头孢克洛与溴己新的复方制剂,适应证为呼吸道感染,处方中用于外伤或术后属于适应证不适宜。一些处方中诊断为“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给予头孢唑肟预防给药。疝囊高位结扎术为Ⅰ类切口,无需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如需使用,应用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进行预防给药[3]。本次调查显示,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38.46%,比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使用率都高,表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
3.3 用法用量不合理
在我院治疗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最常用的为头孢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杀菌特点为时间依赖型,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针对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此类抗菌药物无抗菌后效应(PAE),其抗菌原则是将用药间隔缩短,每日用药总量分3~4次给药。但由于看病患儿过多输液室条件有限,通常很难做到1 d内2次静脉给药,而是将1 d用量1次给药。这类抗菌药物正确的给药方法是尽量缩短给药间隔,使血药浓度超出致病菌 MIC的时间,如一次静脉给药后,应选择同类口服药物作序贯治疗。
3.4 药物联用不当
在抽查中发现,有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联用。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头孢曲松钠,二者同属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一般认为作用机制相同的抗菌药物不宜联用,因为联用的疗效不一定比单用好,而且会增加药物毒性反应,甚至因共同竞争作用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建议避免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联合应用。
3.5 药物配伍不合理
溶剂的pH、电解质等对药物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治疗需要,临床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注射药物配伍使用,但应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如维生素C与维生素K1同时应用,维生素C是一种较强的还原药,与蒽醌类化合物维生素K1配伍时,能分解、破坏维生素K1,减弱其药效,同一输液内混合会发生混沌或沉淀[4]。
3.6 重复用药
随着药品复方制剂越来越多,医师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很容易忽略成分而只考虑功能与主治,因此造成重复给药。如氨酚麻美糖浆与愈美颗粒联合应用时,两种药品中均含有右美沙芬,药物过量后可产生头晕、头痛、胃肠道紊乱、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6-71,86-89.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22-670,722-726.
[3]张 丽,翟锁迪.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调查[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1):70-72.
[4]张 瑛,习 丹,赖小平.维生素K1与维生素C等药物配伍的稳定性研究[J].药物评价,2005,2(5):369 -373.
Analysis of 18 000 Infusion Prescriptions from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Children’s Hospital
Shi Qiang,Li Boya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China 100045)
ObjectiveTo evaluate out-patient pediatric infusion medication prescription for promoting drug rational use and safety of drug use in children.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18 000 outpatients and emergency infusion prescriptions sampl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0,infusion prescriptions were classifi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drug package inserts and literature.Results In infusion prescriptions,antibiotics usage was 81.24%;combination therapy is relatively common and accounted for 85.18%.Eight hundred and seventy-two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were among the improper administration of the program,inappropriate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improper dosage,etc.Conclusions In infusion prescriptions,there is the phenomenon of irrational drug use with antimicrobial drug general use and higher rate of combination therapy.Rational use of drugs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enhanced.
children;outpatient prescripions;infusion;rational use of drugs
R969.3;R451
A
1006-4931(2012)11-0051-03
book=53,ebook=131
20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