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加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临床观察
2012-01-23赵黎明崔建英
赵黎明 崔建英
(河北省昌黎县中医院外科,河北 昌黎 0666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外科常见疾病,在临床治疗中手术疗法虽然疗效肯定,但担心手术后形成的创伤、出血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许多患者望而却步,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2001-06—2008-06,我们采用小针刀加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并与采用西医配合腰椎牵引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48例均为我院外科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25~60岁,平均(39.3±9.7)岁;病程3~6个月。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5~60岁,平均(37.5±7.3)岁;病程3~6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西医配合腰椎牵引治疗。采用20%甘露醇注射液(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754)250 mL,每日2次静脉滴注;注射用辅酶A(武汉长联来福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0988)100 U、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941)4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同时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郑州卓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055)10 mg入壶,每日1次。3 d后地塞米松减至5 mg,使用至6 d结束。每日同时配合腰椎牵引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后休息10 d,再按原方案治疗7 d。
1.3.2 治疗组 予小针刀加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患者俯卧位,依据X线、CT和(或)MRT影像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体征,在病变部位通过触压寻找压痛点或结节等阳性反应点,用龙胆紫做标记作为实施针刀治疗时的切入点;以病灶部位棘突间隙为中心,左右旁开2.0~3.5 cm,垂直上移1.0~2.0 cm(根据患者的体型大小高矮胖瘦来决定距离),用龙胆紫做标记作为埋线切入点。如患者表现腰痛并向大腿后侧和小腿放射,伴下肢麻木,可加用双侧秩边、环跳、足三里、阳陵泉及阴陵泉等穴。操作:局部以碘酊、酒精消毒,术者戴一次性帽子、口罩及无菌手套,选用4号或3号小针刀,从标记处按小针刀疗法的4步进针法(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进针,使刀口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刀面与肌纤维方向平行,针刀垂直于皮肤进针。用针刀松解棘上、棘间韧带和相应的肌肉、韧带筋膜。先纵行切开或剥离,再横行剥离,如有结节则切开剥离,出针后压迫针孔片刻,以避免针孔出血。休息5 min,观察患者无反应后,以0.5%盐酸利多卡因在埋线标记处行局部浸润麻醉,将长约3 cm无菌2号铬制肠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产品标准号YY1116—2002,国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3650668号]若干,分别装入特制的无菌12号腰穿针中。从选定的标记处依次垂直进针,依体形肥廋高低,进针深度为5.5~6.0 cm,要求必须将肠线准确植入椎间孔前、后壁的软组织中,下方不得超过椎体1 cm,上方不得超过横突上缘表面。穴位埋线时寻找强烈针感向下肢或小腿放射为佳。要求进针准确迅速,退针缓慢,边退针边用12号腰穿针针芯内推将肠线植入,酒精棉球压迫片刻,外以创可贴固定。术毕患者卧床休息10 min,观察变化,避免意外发生。环跳穴可埋入肠线5~8 cm,同时进针应避开重要神经及血管。每3~4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
1.4 疗效标准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改变;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变[1]。总有效=治愈+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痛,腿痛重于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2]。引起腰痛的主要病理改变为:①腰椎上下关节突和关节囊组成的后关节—滑膜关节退变,出现假性滑脱引起腰椎不稳;②滑膜发生无菌性炎症,充血、水肿、增厚影响滑膜血运;③关节囊松弛变薄,构成腰椎不稳定因素[3]。腰椎牵引治疗是在外力作用下,被动恢复腰椎正常生理曲度及椎间隙,同时运用西药抑制神经根的炎症反应,减轻水肿,改善微循环,解除神经根的压迫症状,从而恢复腰椎的稳定性,改善症状。但作用时间短暂,疗效不易持久。
我们运用小针刀配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更直接,疗效更持久。小针刀能直接松解病灶两侧软组织、肌纤维、肌筋膜及关节囊等的粘连、挛缩,解除周围神经束及血管的卡压,彻底改善病灶椎体两侧组织的微循环,改善代谢,避免炎性刺激物的渗出,解痉止痛,解除肌痉挛,恢复腰椎正常生理曲度,重建周围组织的正常结构。同时小针刀还具有针灸作用,可激发体内产生镇痛物质如类啡肽等,起到去痛止痛作用[4]。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腿痛是髓核的胶原纤维、软骨终板和破裂的纤维环压迫神经根,使神经充血、水肿和炎性反应,出现神经症状[3]。穴位埋置羊肠线通过异体蛋白刺激,可使周围组织血循环增加,吞噬细胞活性增强[5]。在病灶两侧植入后,可近距离发挥作用,逐渐消除神经根的水肿,解除神经根的卡压,消除症状。同时埋置羊肠线如同穴位埋针,可持续刺激穴位及经络,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人体穴位后,需经一段时间方可被吸收,故可在一定时期内持久的发挥作用。除对穴位持续刺激具有针刺作用外,还在全身产生一种复杂的生化反应,调整机体的抗病能力,更好地对体内环境进行调解,达到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避免病情反弹,促进病灶周围新生毛细血管的再生、瘢痕机化,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得以改善,避免各种炎性刺激物及毒素的产生,加快正常组织的恢复[6],从而恢复腰椎的正常稳定性,从根本上解除坐骨神经受压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小针刀加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西医配合腰椎牵引治疗,从长远疗效观察,本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康复周期短、复发率低及治疗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陈勤,宋跃明.四川省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座谈会会议纪要[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6):665-666.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17-2518.
[4]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55-57.
[5]朱同奎,李彦州.穴位埋线治疗面神经麻痹128例[J].中外医学研究,2009,7(7):91.
[6]马玉泉.中华埋线疗法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