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损伤防治的意义
2012-01-23唐炳群陈桂明戴荣祥
唐炳群 陈桂明 戴荣祥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江苏高邮 2256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门诊筛查出的糖调节异常患者181例,87例女,94例男,年龄43~65岁。排除急性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感染等所致应急状态,原发肾小球疾病、心力衰竭、外伤及尿路感染等。按照WHO诊断标准给所有患者分组,空腹血糖受损组(IFG 组)51例,糖耐量减低组(IGT)65例,IFG+IGT 组(GGI组)66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GT组)。一般资料上各组无统计学差异。
1.2 检测方法
各组均测量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 h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用特种蛋白仪散射比浊法测定,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报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柱层析法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使用LSD-t检验法,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其他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各组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各组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NGT组比较,*P<0.05
观察指标 IFG IGT GGI NGT UmAlb/Cr(mg/gL)GLUC0(mmol/L)GLUC120(mmol/L)Inso (mmol/L)HbA1C(%)45±21*6.7 ±0.8 6.8±1.3 5.7±0.8 5.7±0.9 71±54*5.7 ±1.3 8.8±1.5 5.6±1.3 5.6±0.6 107±81*6.8 ±1.0 9.2±1.6 7.2±0.9 5.9±0.8 22±13 4.9±1.2 6.4±1.1 4.9±0.9 5.0±0.9
2.2 IFG组、IGT组和GGT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NGT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各变量的线性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 h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
3 讨论
正常肾小球基底膜的微孔有3~4 nm,并带有一层负电荷,即具有电荷屏障和孔径屏障,使血浆中带负电荷的中等分子及分子蛋白质不易通过[1]。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是白蛋白,平均44 g/L,相对分子量 66 000,半径约为 3.6 nm,pI为 4.7,在pH7.4的血浆环境,带有大量负电荷,不易通过肾小球基底膜的孔径屏障[2]。临床上,一旦出现肾小球基底膜滤过孔径增大、入球毛细血管压升高、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电荷屏障作用降低及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增多等时,尿液中排出白蛋白量就会增多,出现微量或临床白蛋白尿。
高血糖诱发U-MA的主要原因有三个:①损伤了肾小球;②改变了血液动力学,③血液中的蛋白与高浓度的葡萄糖互相接触后使非酶糖酰化的速率增加,从而改变了基底膜屏障功能。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和(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代谢综合征,也是严重威胁健康的非传染的全球性流行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糖尿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专家预测至2015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6000万[3]。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持续的高血糖将导致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发生眼、肾、心血管等不可逆的并发症。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起于糖尿病肾病,这也是西方国家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其导致的终末期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糖尿病肾病约占糖尿患者的1/3以上[5],是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病程很长,从微量白蛋白尿开始,经过10~20年,可致终末期肾衰,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重要死因[6]。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及死亡因素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但这一领域的流行病学调查只把注意力集中到临床终点研究上,对糖尿病前期的研究较少,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损伤,早期肾损伤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进展缓慢,是一种非常隐匿的病理过程,本研究以未经血糖干预的自然人为对象,对跨越从正常人到糖调节异常各个阶段的标志物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发病进程密切相关,调研显示:IFG IGT GGT组尿微量白蛋白逐渐升高,IGT组、GGT组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NGT组(P<0.05)。这表明在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早期阶段,在血糖升高程度较轻的情况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已发生,且多数患者无临床病状。当出现糖尿病症状就诊时,患者实际上已经处于糖尿病的中晚期,如果在糖尿病前期进行肾损伤标志物检测,早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干预,尽可能使他们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可以显著降低糖调节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同时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为患者病情的转变及肾脏受损的早期发现进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微量白蛋白尿能够非常灵敏的反映出肾小球疾病和损伤,其在预示糖尿病肾病方面已使用多年。近年有资料显示,微量白蛋白尿也是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受到广泛重视[7]。但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升高的病理情况很多,包括炎症、手术、创伤、情绪、运动等等,故微量白蛋白尿应持续跟踪检查。
[1]Hartland A,Gosling P.Microalbuminuria:Yet an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J].Ann Clin Biochem,1999,36(6):700-703.
[2]Price C P,Newman D J,Blirup-Jensen S,et al.First intemational reference preparation for individual proteins in urine[J].Clin.Biochem,1998,31(6):467-474.
[3]胡绍文.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4]Rossing P,Rossing K,gaede P,et al.Monitoring Kidney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incipient and overt diabetic nephropathy[J].Diabetes Care,2006,29(5):1024-1030.
[5]Yong D S,Huth E J.SI Units for clinical Measurement[J].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1998,38.
[6]Kouolouridis E.Diabetic nephropath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adults[J].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2001,14(suppl5):1367-1368.
[7]Ahn C W,Song Y D,Kim J H,et al.The validity of random urine specimen albumin measurement as a screening test for diabetic nephropathy[J].Yonsei Med J,1999,40(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