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苯达唑治疗小儿脑囊虫病30例临床分析

2012-01-23赵红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0期
关键词:阿苯达唑吡喹囊虫

赵红英

阿苯达唑治疗小儿脑囊虫病30例临床分析

赵红英

我科2009~2011年共收住30例脑囊虫病患儿,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所在地为白族聚集地,有吃“生猪肉”生活习俗,所有患儿均有进食“生猪肉”史或与食“生猪肉”者同时进食史。男19例,女11例,年龄1岁1月至14岁,临床表现为抽搐、昏迷、昏睡、嗜睡、头痛、呕吐等。有2例伴发热、鼻阻、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1.2 诊断标准[1]①流行病学史。②神经系统症状。③头颅CT或MRI提示低密度病灶或脑囊尾蚴影像。④血或脑脊液囊虫抗体阳性。

1.3 治疗方法 予阿苯达唑治疗,18~20mg/(kg·d),分2~3次口服,10d为一疗程,间隔2~4周再重复一疗程,共3个疗程。第1疗程前3d,先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反应,驱虫治疗1~7d继续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反应,逐渐减量后停用。第2~3疗程于驱虫治疗3~7d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反应,逐渐减量后停用。病初反复抽搐、脑电图有癫痫波者,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逐渐减量后停药。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予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第1疗程治疗5~10d后症状消失,第1疗程治疗时患儿可能出现恶心、腹痛、纳差等消化道症状,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或消失,第2~3疗程患儿一般无特殊不适。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无1例因毒副反应停止治疗。第3疗程结束后复查头颅CT提示病灶消失或局部钙化灶形成。所有病例均治愈。

3 讨论

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是抗囊虫的主要药物,吡喹酮有强烈杀囊虫的作用,虫体大量死亡后释放异体蛋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尤其脑囊虫病患者的反应更强,甚至脑疝,危及生命。阿苯达唑以影响虫体的正常代谢为主,药效缓和,疗程略长。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远期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1]。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副作用少,疗效明显,总有效率97.14%[2]。阿苯达唑作用缓慢,副反应发生多在第1疗程,可能是阿苯达唑使虫体破坏,释放抗原物质,使周围组织水肿,发生程度不同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所致,给予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疗,随疗程增加,药物副反应减轻。该组病例治疗效果满意,副反应少,特别是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阿苯达唑可作为治疗脑囊虫病首选。加强宣传教育,改掉吃“生猪肉”习俗,不吃生菜,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认识囊虫病严重危害性与传播途径。

[1] 王季午,戴自英,彭文伟.传染病学.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31-832.

[2] 姜艳霞,雷钧涛.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分析.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28(1):28,60.

671000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阿苯达唑吡喹囊虫
液质联用法测定牛乳中阿苯达唑残留标志物残留量
阿苯达唑混悬剂的质量评价及其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单一和联合狂犬疫弱毒苗制剂给药后家兔血浆中吡喹酮的含量及血药浓度研究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伊维菌素吡喹酮咀嚼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阿苯达唑及其亚砜在鲫鱼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
阿苯达唑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病出现黄疸的相关病因分析
邯郸市中医院脑囊虫病科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1例护理体会
葡聚糖凝胶过滤-HPLC法测定阿苯达唑前体胶束的包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