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苯达唑治疗小儿脑囊虫病30例临床分析

2012-01-23赵红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0期
关键词:甘露醇疗程患儿

赵红英

阿苯达唑治疗小儿脑囊虫病30例临床分析

赵红英

我科2009~2011年共收住30例脑囊虫病患儿,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所在地为白族聚集地,有吃“生猪肉”生活习俗,所有患儿均有进食“生猪肉”史或与食“生猪肉”者同时进食史。男19例,女11例,年龄1岁1月至14岁,临床表现为抽搐、昏迷、昏睡、嗜睡、头痛、呕吐等。有2例伴发热、鼻阻、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1.2 诊断标准[1]①流行病学史。②神经系统症状。③头颅CT或MRI提示低密度病灶或脑囊尾蚴影像。④血或脑脊液囊虫抗体阳性。

1.3 治疗方法 予阿苯达唑治疗,18~20mg/(kg·d),分2~3次口服,10d为一疗程,间隔2~4周再重复一疗程,共3个疗程。第1疗程前3d,先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反应,驱虫治疗1~7d继续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反应,逐渐减量后停用。第2~3疗程于驱虫治疗3~7d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反应,逐渐减量后停用。病初反复抽搐、脑电图有癫痫波者,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逐渐减量后停药。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予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第1疗程治疗5~10d后症状消失,第1疗程治疗时患儿可能出现恶心、腹痛、纳差等消化道症状,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或消失,第2~3疗程患儿一般无特殊不适。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无1例因毒副反应停止治疗。第3疗程结束后复查头颅CT提示病灶消失或局部钙化灶形成。所有病例均治愈。

3 讨论

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是抗囊虫的主要药物,吡喹酮有强烈杀囊虫的作用,虫体大量死亡后释放异体蛋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尤其脑囊虫病患者的反应更强,甚至脑疝,危及生命。阿苯达唑以影响虫体的正常代谢为主,药效缓和,疗程略长。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远期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1]。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副作用少,疗效明显,总有效率97.14%[2]。阿苯达唑作用缓慢,副反应发生多在第1疗程,可能是阿苯达唑使虫体破坏,释放抗原物质,使周围组织水肿,发生程度不同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所致,给予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疗,随疗程增加,药物副反应减轻。该组病例治疗效果满意,副反应少,特别是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阿苯达唑可作为治疗脑囊虫病首选。加强宣传教育,改掉吃“生猪肉”习俗,不吃生菜,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认识囊虫病严重危害性与传播途径。

[1] 王季午,戴自英,彭文伟.传染病学.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31-832.

[2] 姜艳霞,雷钧涛.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分析.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28(1):28,60.

671000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甘露醇疗程患儿
20%甘露醇注射液临床使用剂量的调查及启示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乳酸细菌甘露醇脱氢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