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体会

2012-01-23徐志宏通讯作者李根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梅尼埃眼震耳石

徐志宏 徐 元(通讯作者) 李根华

江苏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吴江 2152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在头位改变时出现的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特征的外周前庭性疾患[1],是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病因,占20%~50%[2]。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后半规管性BPPV(Pc-BPPV),其次是水平半规管性BPPV(Hc-BPPV),混合性BPPV(C-BPPV)或称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性BPPV少见,但亦有报道[3]。3a来,我们采用Epley手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C-BPPV 6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01-2011-12我院神经内科共诊治各类BPPV患者258例,其中6例(2.3%)符合C-BPPV的诊断标准,男2例,女4例;年龄22~59岁,平均38.4岁。既往有头颅外伤史1例,梅尼埃病史1例。发病至就诊1周以内2例,1周~1个月3例,1月以上1例。6例患者均为突然起病,表现为起卧、翻身、转头时突然诱发的眩晕,伴恶心呕吐,不伴耳鸣及听力减退,保持头位不变后症状在数秒至1min内消失,间歇期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微头昏。部分患者因惧怕头晕发作以致不敢起床。发作频率亦为每日1次至十余次。

1.2 诊断标准 (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潜伏期5~10s,持续时间通常5~30s,眼震呈垂直向地性,有疲劳性;(2)常见的诱发体位为起、卧位;(3)Dix-Hallpike试验和仰卧侧头位试验均阳性,诱发出眩晕及眼震侧为患侧;(4)排除其他眩晕性疾患[4]。

1.3 治疗方法 联合应用Epley手法(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和Barbecue翻滚法(针对水平半规管耳石症),两次治疗间隔1d[5]。Epley手法:(1)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的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向患侧扭转45°;(2)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3)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4)坐起,头前倾20°。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个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Barbecue翻滚法:(1)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的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2)身体向健侧翻转180°,头转90°,使面部朝下;(3)继续朝健侧方向翻转,使侧卧于患侧;(4)坐起。完成上述4个步骤完成头部3个90°翻滚为1个治疗循环,每个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治愈标准[6]:眩晕消失,随访期Dix-Hallpike检查阴性,且至少1个月内无位置性眩晕。

2 结果

6例患者中,1个治疗循环后,1例患者症状消失,3例经2次治疗循环后症状消失,1例经4次复位后症状亦消失,1例头部外伤病人经7次后症状消失。随访1a,5例无复发,1例梅尼埃病患者仍有发作,再次复位治疗3次后,眩晕症状亦消失。

3 讨论

BPPV是由Baraby于1921年首先描述,1952年Dixt和Hallpike提出手法测试方法,为诊断本病提供依据。近年来,除常见的Pc-BPPV和Hc-BPPV外,C-BPPV的诊治亦有报道。BPPV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对BPPV的发病机制有两种学说:壶腹嵴顶结石学说和半规管结石学说[7]。两种学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耳石沉积是黏附于嵴顶处还是浮游于半规管内。若病人的内淋巴中存在大量的微粒,则有可能同时发生嵴顶结石症和管结石症[6],多数学者认为后一学说可能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制。Epley和Lempert根据耳石可能位于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学说,分别提出了Epley手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经多年临床实践,疗效已被广泛认同。

C-BPPV临床并不常见,本报道为6例(占BPPV患者的2.3%),区永康等[8]亦报道1.5%(2/131),发病率均较低。本组6例患者均在起卧、翻身、转头时突发眩晕,眩晕症状多在1min内缓解,符合BPPV的临床特征,同时,本组患者兼有Pc-BPPV和Hc-BPPV的典型特征,即Dix-Hallpike试验可诱发短暂眩晕和垂直旋转性眼震,有数秒潜伏期,符合Pc-BPPV;在仰卧侧头试验时,又表现为短暂眩晕和典型的水平向地性眼震,潜伏期短,与Hc-BPPV吻合,6例患者均诊断为C-BPPV。临床上Hc-BPPV眩晕剧烈程度和持续时间要甚于Pc-BPPV,因此,我们采用先施行Barbecue翻滚法,间隔1d后再用Epley手法,更有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行Epley复位时,悬头30°尤为重要,由于重力关系,可使耳石充分下沉,更易向半规管头部移动而进入椭圆囊中,同时复位时转动速度快,能引出眼震者效果更好,与吕文等[9]认识一致。耳石复位技术使半规管内漂浮的耳石沿管壁内按特定方向运动,最后通过半规管开口回到椭圆囊而治愈。BPPV治愈后亦有一定复发,复发时间不定,有研究认为合并梅尼埃病的BPPV病人复发率高达50%[10]。本组中复发的1例合并梅尼埃病,原因可能是梅尼埃病导致迷路水肿,破坏椭圆囊及球囊斑或膜迷路部分阻塞,迷路积水的缘故[10]。目前不支持复位过程中常规使用乳突振荡器,复位后患者不必保持头部直立24~48h[11]。对于药物治疗,除用血管扩张剂及营养剂外,可用抗眩晕药和抗胆碱药,此类药物对于预防发作和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无作用,但可抑制前庭神经,减轻眩晕,控制恶心、呕吐等伴发自主神经症状。

联合采用Epley手法和Barbecue翻滚法能快速解除病痛,是治疗C-BPPV经济有效的方法。耳石手法复位对有严重心脏病、颈椎病、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慎用或禁用,特别是头位改变时避免按压颈动脉窦[12]。

[1] Epley JM.Particle repositioning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96,29:323-331.

[2] 董万利,殷晓菁.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07,9(3):143-146.

[3] Steenerson RL,Cronin GW,Marbach PM.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techniques in 923cases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Laryngoscope,2005,115(2):226-231.

[4] 李华,庄建华,赵忠新 .耳石复位法治疗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11):1 029-1 031.

[5] 刑光前,陈智斌,卜行宽 .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性良性位置性眩晕[J].临床耳鼻咽喉科,2003,17(1):1-3.

[6] 张素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与治疗[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0):16-22.

[7] Epley JM.The canalith repositionging procedure for treat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2,107:399-404.

[8] 区永康,郑亿庆,陈玲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4(4):279-282.

[9] 吕文,邵宇权,胡兴越.Epley手法复位治疗垂直半规管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3):249-251.

[10] Dornhoffer.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nd canalith repositioning clinical correlations[J].Am J Otol,2000,21:230-233.

[11] Lome SP,Sumit KA,Jason A.Diagnosis and managemen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J].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mal,2003,169:681.

[12] Furman JM,Cass SP.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N Engl J Med,1999,341(21):1 590-1 596.

猜你喜欢

梅尼埃眼震耳石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梅尼埃病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分析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①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5问梅尼埃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梅尼埃病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差异性研究
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研究进展
你了解耳石症吗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