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庆市南川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2-01-23张丘陵
张丘陵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委员会,重庆 408400)
位于重庆市西南部的南川区幅员面积2 062 km2,位于东经106°54′~107°27′,北纬28°30′~29°30′。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6℃,最高温度为39.8℃,最低温度为-5.3℃,年日照时数1 273h,降水量1 185mm。海拔高度为340~2 251m,绝对高差为1 911m,立体气候明显。区内金佛山地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cm3,是重庆解放碑的300倍。金佛山地区方圆1 300 km2,适合各类药用植物的生长和栽培种植,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是我国西南地区及重庆市的植物和药材资源宝库,享有“北药长白山、南药金佛山”的美誉。抗战时期,民国政府在南川建立了“国药研究室”和中药种植场,现为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现已查明金佛山的植物有8 085种,其中药用植物4 180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03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朱砂莲、南川升麻、胡豆莲等;食药两用的动物资源2 178种,珍稀濒危品种133种,其中特色动物有银环蛇、刺猬、白颊黑叶猴、西南果子狸等。南川区毗邻8个区县,素有“黔蜀喉襟、巴渝险要”之称,历来是商贾云集、物流富足之地。渝湘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南川距重庆主城仅58公里,到重庆江北机场和长江深水港码头仅1h车程,按照规划,在区内将形成6条高速路通向邻近的区(县)并与相应的主干道相连,在建的南(川)涪(陵)和三万南铁路将与渝怀线、川渝线及沪、汉、蓉大通道相连接,区内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的畅通率分别达100%和80%。便捷的交通和邻近主城的区位,使打造特色中药材产业基地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正在建设的商贸物流园区将成为南川中药材产品及其制成品的集散地。
1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发展状况
种植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区现有中药材面积14 000hm2,其中玄参1 666.67hm2、杜仲2 227.4hm2、黄柏953.3hm2、厚朴270hm2、黄莲379hm2、银杏586.67hm2、辛夷436.67hm2、桅子390.67hm2、云木香339.8hm2、天麻84hm2。南川为全国最大的玄参种植基地,其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拥有市级龙头企业2家、区级龙头企业7家,种植专业合作社23个、会员3 828人,中药材综合产值1.55亿元/年。
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在全国全市有位置:2008年,重庆市政府以渝府〔2008〕54号文件批复南川区为重庆市中药材产业基地区。2010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南川区“玄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称号,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经过道地药材评审授予南川区“中国玄参药材产业之乡”的称号。“金佛山”牌中药材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中药材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已经投产的重庆科瑞东和制药有限公司拥有国药准字号产品26个,其中生产经营的11个产品经济效益良好,并拟投产新药产品2个。落户大观的中药材饮料厂已初步建成,在2011年上半年就能生产试制品,下半年就可正式投产。另一个中药材深加工企业也已决定落户南川,已启动了2个中药材养生园项目的建设,并启动了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实,将有力推动南川区中药材产品的销售,增加药农的收益并提高全区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
1.2 存在问题
生产技术有待提高,品牌效应不明显:尽管各级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对药农进行了培训,但由于文化程度及思想观念不一致,导致药农的接受程度不一样。不少药农由于生产习惯等原因,通过多次培训也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致使其整体生产技术的提高受限。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虽大,但单位品种的基地规模有限,对有的品种种植技术指导缺乏力度。目前获得品牌认证的产品品种有限,还有众多的品种没有获得认证,主打品种培育不到位,产业链未得到有效延伸,降低了中药材产品的附加值。
龙头带动有待加强,组织化程度较低:全区9家中药材生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都有限,尤其在信息传播和技术传导方面存在的差距较大。国家扶持龙头企业的目的,不仅是使龙头企业自己做出样板,而且要使其将自身搜集的信息和掌握的技术及时向周边的农户传递,并使农户得以及时应用。实际情况是多数龙头企业只注重自身的发展而降低了对周边农户的带动力。全区23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仅有社员3 828户,不到全区中药材种植农户19 526户的20%,药农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不强。
产学研结合不紧,市场销售渠道单一:尽管区里成立了中药材专家大院,但专家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其研究成果的转化时间较长;龙头企业的研究只局限于自身生产的发展,缺少一所专门从事中医药研究的大学落地南川,致使区内中药材的产学研结合不紧。全区中药材的销售缺乏统一的交易市场,目前主要由公司和经纪人收购再进行外销,销售渠道单一,一旦这种单一的销售渠道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销售受阻,给药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进而影响其生产积极性。
2 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对策
2.1 大力招商引资,建设西部药博园
中药材产业的纵深发展需引进有实力和成熟技术的企业到南川落户。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有针对性地建设生产基地以满足其原料供应。争取通过多方努力,引进10家到15家投入上亿、1家到2家投入上10亿甚至更多的企业到南川落户,进行中药材的深度开发,以促进南川中药材产业的大发展,从而加快西部药博园的建设速度。力争在两年内建成市级平台的园区,在此基础上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其上升为国家级的园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西部药博园。
2.2 全面实施订单生产
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通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将区内所有药农组织起来,在提高药农组织化程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发展企业生产需要的中药材品种并建设适度规模的生产基地,定向和定量为企业生产原材料,对药农生产的中药材全面实施订单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企业需要的附属原料中药材品种,若本地生产的原材料不能满足区内中药材生产企业的需要,则可有计划地向周边适宜于中药材生产的区县辐射,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同时加强对药农的种植技术培训,使全区中药材实现标准化生产,将有适当种植规模的中药材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进一步提高南川中药材的质量。
2.3 树立南川中药材及药品品牌
南川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中药材具有上乘的品质,以南川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中药产品质地自然也优于其他同类产品。因此无论是中药材还是以南川中药材为原料生产出来的中成药都应树立其自身的品牌,突出南川金佛山的特色,做靓“金佛山牌”中药材;坚定用户对南川中药材及其产成品的信任度,提升南川中药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4 培育中药材及药品销售市场
尽管南川已在筹建中药材交易市场,但要集中优势力量,加快建设进度并使该市场能够尽快投入使用,使其成为南川中药材及南川药品的集散地。应拓宽南川中药材及其制成品的销售渠道,通过培育市场,将南川中药材这一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变为经济优势。
2.5 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中药材产业上档升级
已经查明,生长在南川区内的中药材植物有4 180种,要深入研究新产品并及时投入生产,才能将这些中药材植物变成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和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企业除根据自身需要开展产品研发外,还要与国内中医药大学加强联系,争取有一所知名中医药大学到南川设立分校,依托南川的中药材资源有针对性地实施新产品的研发。引导企业和大学实现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及时投入生产形成新的产能,不断推出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新产品,实现南川中药材产业的上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