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致敏性与生产工艺相关性探讨
2012-01-23邢希旺李永吉冯宇飞刘筱清吕邵娃
邢希旺,李永吉,冯宇飞,刘筱清,吕邵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中药注射剂作为中成药的主要代表之一,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据统计,目前中药注射剂有120余种,占中药制剂的比例不足3%,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却占中药不良反应的70%[1],中药注射剂致变态反应的现象屡有报道[2-4],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较为突出。由于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普遍落后,加之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因此,中药注射剂致敏性与生产工艺的选择和控制密切相关。本文就中药注射液生产工艺导致过敏性产生的共性问题作以阐述,以期为解决中药注射液过敏反应问题提供参考。
1 前处理工艺
1.1 提取工艺
中药注射剂的致敏性与其成分的复杂性密切相关。其原材料化学成分类型复杂,即使同类成分也具有结构的差异,这些化学成分却又具有极其相似的溶解性能,在提取过程中,很难将其分开。例如刺五加中含有多种刺五加甙、异皮酊、丁香甙、金丝桃甙、刺五加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5]。而刺五加注射液为中药针剂,其成分复杂,由于各厂家的制备工艺不同,使得刺五加注射液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杂质除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无效成分以胶态的形式存在于药液当中,例如色素、鞣质、多糖、蛋白质等,有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很难去除,以抗原的形式存在于注射液中,从而在输液时出现过敏反应[6]。鱼腥草注射液是由鲜鱼腥草应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2次而制成的中药注射液,其蒸馏液中大概含有50多种成分[7]。部颁标准规定以甲基正壬酮的含量作为含量测定标准,但是只规定了含量的低限,没有规定含量的高限[8]。在目前不同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之间差别很大。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鱼腥草注射液,其指标成分甲基正壬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溶性微粒、pH值和溶液颜色的指标也不尽相同[8]。个别厂家的产品中,甲基正壬酮含
基金项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S201103)
作者简介:邢希旺(1985-),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级中药专业七年制学生,主要从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
通讯作者:李永吉(1957-),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经皮给药、中药注射剂及新药开发研究。
收稿日期:2012-06-04
修回日期:2012-07-11
量很高。而甲基正壬酮含量过高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伤害,目前尚未见报道。例如复方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降香提取制成的中药复方注射剂,成分更为复杂。张攀慈
[9]
等对来自11个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产品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不同厂家的产品,在主要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史亦面
[10]
对由3个不同厂家生产的8批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质量检查,调查发现,不同厂家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不仅在主要成分的含量上存在差异,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的主要成分含量差异也较大。由于其生产工艺简单,难免混入一些杂质,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经研究发现,注射液中残留的蛋白和鞣酸是影响复方丹参注射液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检查发现,不同厂家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个别有蛋白质残留,而鞣酸的残留存在则较为普遍
[10]
。由此可见,适宜的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直接影响中药注射剂的组成,制定统一完善的提取工艺对降低中药注射剂致敏性至关重要。
1.2 精制工艺
中药注射液的精制工艺主要是为了去除鞣质、多糖、蛋白质等成分,以减少其致敏性,然而现存的精制工艺还很难达到理想状态。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主要的除杂方法有水提醇沉法、石硫法、活性炭吸附法,超滤膜滤过法。
1.2.1 水提醇沉法
水提醇沉法(水醇法)系指在中药水提浓缩液中,加入乙醇使达不同含醇量,某些药物成分在醇溶液中溶解度降低析出沉淀,固液分离后使水提液得以精制的方法。五十年代后期,中药的提取工艺就有水提醇沉法的记载。时至今日,已有相当比例的中药药剂制备采用了水提醇沉工艺,有的单位甚至把水提醇沉视为中药提取工艺的“既定通则”。研究发现,在98种中药注射剂的制法中,单纯选用“水煎醇沉法”制备工艺的有35种,占总数的35.71%,采用综合制备方法的21种中药注射剂中,全部应用了“水煎醇沉法”,共计56种中药注射剂运用了“水煎醇沉法”,使用率高达57.14%[11]。然而采用水提醇沉法时,中药注射剂中一些成分(如蛋白、某些多糖)未被完全除去,从而造成过敏源残留,引发不良反应。
1.2.2 石硫法
石硫法是一种通过运用石灰乳和硫酸来调节溶液的pH值来除去杂质的一种方法,在中药注射液的制备过程中广泛应用。石硫法采用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来去除溶液中的杂质,然而酸碱可能对中药的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从而造成中药注射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确定。例如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银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多种中药复方注射剂均含有金银花。在中药注射液制备时,金银花的提取工艺常为石硫法,即在金银花水煎液中加入石灰乳使绿原酸类成分沉淀,然后加稀酸分解得到提取物。然而在碱性条件下绿原酸会发生水解,故导致得率不稳定,总提出物得率低,且绿原酸的含量也不高[12]。因此石硫法在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弊端,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可能与中药注射剂的致敏性相关。
1.2.3 活性炭吸附法
目前注射剂生产中去除热原常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凭借经验决定活性炭的加入量,一般为药液体积的0.01% ~0.50%,然而由于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可能导致的注射剂突发污染的情况,难以确保活性炭除热原后注射剂中热原含量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目前未见报道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中的活性炭浓度与热原去除率之间的关系。另外,活性炭吸附可造成有效成分明显减少。
1.2.4 超滤法
超滤法是在对水施加一定的压力后,高分子物质胶体物质就由膜所阻止,而水和低分子物质透过滤膜的过程,在中药注射液的制备过程中作为一种新型的除杂技术被广泛的应用。通过对超滤膜的选择来截留不同分子量的分子。然而中药注射剂中存在的高分子有效成分可能被超滤膜截留而影响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例如龙林在超滤法除热原对川参通注射液质量的影响[13]中表明,川参通注射液制备的过程中,超滤前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造成注射液的有效成分的含量的不确定。因此,超滤技术在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使用要慎重。
1.3 辅料的添加
中药注射剂大多经静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其中辅料的种类、浓度以及生产厂家的不当可能引起溶血等不良反应,安全性存在潜在隐患。注射剂给药途径的特殊性,对辅料的质量要求比口服、外用制剂更为严格。如吐温80是中药注射剂中常见的一种添加剂。鱼腥草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中吐温80的含量高达0.5%[10]。研究表明,吐温80 的含量在 0.1%或以下时,家兔静脉注射及体外实验未见溶血发生,但当含量达到0.25%时,体外实验开始出现溶血,静脉注射5天后体内出现溶血现象。并且吐温80具有一定的毒性,其半数致死量为5.8g/kg[11]。因此,中药注射剂中的吐温80的安全浓度需要经过实验研究来确定。由于葛根素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成分,在葛根素注射液生产中常常添加助溶剂丙二醇。然而研究发现,丙二醇浓度过高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王兆安在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中指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2年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葛根素注射液的过敏可能由于其中辅料丙二醇的存在造成的。在《药用辅料应用技术》[14]一书中也指出,“丙二醇有过敏、溶血、中性白细胞升高等副作用。”因此,中药注射剂中辅料的添加浓度应严格制订质量标准,并出厂前进行安全性检验。
2 成型工艺
2.1 注射用溶剂的制备
对于注射剂而言,溶剂是必不可少的媒介,纯化水、注射用水的输送和储存条件对中药注射液致敏性至关重要。为确保注射用水的质量,生产中注射用水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输送管道、储备罐等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洗。特别是微生物容易聚集繁殖的纯化水系统(包括活性炭过滤系统和机械过滤系统),必须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按照GMP质量标准规定,中药注射剂使用的注射用水的储存,可采用80℃以上保温、65℃以上保温循环和4℃以下存放。
2.2 灭菌工艺
中药注射剂生产车间洁净度的控制,应重点放在与药物直接接触的开口部位,而不是追求整个车间的高标准。柏学东等人在大容量注射剂生产中的不溶性微粒来源及控制措施中,提到提高生产环境空气洁净度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是空气过滤,由于细菌都依附在悬浮粒子上,因此从室外引入室内的全部空气应利用过滤器有效地控制洁净度,微粒被过滤的同时,细菌也能滤掉;第二是采用气流排污,在室内制造特定形式和强度的气流,把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利用洁净空气排除出去;第三是空气静压差,通过提高生产车间的空气静压差防止外界污染空气从各种漏隙进入室内;第四是采取综合洁净措施,在工艺、设备、装饰和管道上采取相应办法;第五是控制灌装区的人员数量,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第六是健全检测手段、完善管理制度。
生产中使用的容器灭菌不合格,会直接污染药液,造成微生物的滋生。因此,使用前要进行严格处理,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使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清洁,以防止微生物滋生。一般情况下,用酸或碱溶液冲洗浸泡能达到很好的灭菌效果。灭菌前产品的污染水平及其耐热性是灭菌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生产过程中应将防止耐热菌污染放在首位,而不是依赖最终灭菌去消除,从而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3 包装和储存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药品的外包装上对药物的储存环境、具体温度、注意事项和药品开封后的使用期限与注意事项标注很少,甚至没有,然而药品的储存条件对于药品的安全性很重要,所以,药品生产厂家需加强对药品的包装储存,提高药品的安全性,避免过敏反应。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新剂型走上临床,其致敏性与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息息相关。无论是前处理工艺的提取、精制和辅料添加,还是从成型工艺的配制、灭菌和包装储存,每个环节都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息息相关,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是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障。要准确清晰地了解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的特性(如溶解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根据成分的理化特性科学地设计工艺流程,提高制剂工艺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精制,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杂质的混入和无效成分的形成,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中药注射剂致敏的可能性,从而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高效的中药注射剂[15]。
[1]谢金洲.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2]蔡庆群,席萍,丁群斌.临床常用9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广东药学,2003,13(2):47 -49.
[3]蒋三员,罗治华,张健民,等.36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2,14(3):15 -17.
[4]梁进权,王宁生.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中药新药,2000,25(1):56.
[5]程昆木.刺五加化学成分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7.
[6]裘雨林,裘琳.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27例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1996,11(17):8001.
[7]张东风.鱼腥草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报,2006,(6):21.
[8]崔刚,李椒芳,常明,等.五厂家鱼腥草注射液质量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志,2004,24(12):784.
[9]张攀慈,张伟琪,杨秀斌,等.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考察[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36.
[10]史亦面.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考核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4):300.
[11]周超凡,徐植灵,林育华.从制备方法看中药注射剂[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7):1477 -1478.
[12]陈彦,范晨怡,贾晓斌,等.注射用金银花提取物制备的工艺改革[J].中成药.2006;12(28):1816 -1817.
[13]龙琳,张昀.超滤法除热原对川参通注射液质量的影响[J].中成药,2005,23(5):328 -330.
[14]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物研究室.药用辅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
[15]董盛,雷根平,林源,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30例体会[J].中医药学报,2010,38(1):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