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67例临床分析
2012-01-23周相军朱映辉汤永德
周相军 朱映辉 汤永德
河南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学 信阳 464000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我院1998-01-2010-12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蛛网膜囊肿6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7例患者,男39例,女28例;年龄2~35岁,平均13.2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间歇性、不规则头痛,在劳累、发热、饮酒时疼痛加重;11例患者肢体无力中枢性面瘫,8例癫发作,2例语言不清,儿童头围增大[1]。
1.2辅助检查本组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检查证实,左侧颞部16例,右侧颞部18例,左侧颞顶部6例,右侧额颞部9例,左侧颞枕部2例,右侧顶部7例,右侧额颞部8例,右侧颞枕部1例。头颅CT扫描检查示硬膜下脑实质内占位,其密度与脑脊液密度相当[2],囊肿呈类圆形、不规则形,内缘呈直线形,局部脑组织移位,脑室受压或中线结构轻度移位,骨窗显示颅骨不同程度变薄,颅穹窿部颅骨膨出[2]。
1.3手术方式先天性蛛网膜囊肿确诊后,病人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根据蛛网膜囊肿的位置于头皮作2.5~3cm的小切口,颅骨钻孔形成0.5~1cm小骨孔,可见硬膜下呈蓝色或浅蓝色少数为黄色,电凝硬膜后用尖刀将硬膜切开,有脑脊液喷出,准确将分流管置入囊肿腔内中央或靠近硬膜侧。根据囊肿大小确定置入囊内分流管脑端的长度,一般为2.5~4cm,反复冲洗囊腔后连接好分流管和分流泵。用丝线固定好连接处,并将分流泵用丝线固定于帽状腱膜下层。用通条经头颈胸腹将分流管置于皮下,于同侧上腹旁正中直切口,将分流管置入腹腔,逐层缝合切口。游离于腹腔内的长度20~30cm[3],儿童可更长,应用分流管为低压分流管。
2 结果
2.1治疗结果本组病人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所有病例均在术后1周行头颅CT扫描检查,发现蛛网膜囊肿不同程度缩小;分流术后并发症少,1例分流管脑端置入稍长,脑回缩后分流管刺入脑组织,将分流管拨出1cm。2例分流管堵塞,再次手术更换分流管。1例术后感染,由于颅内感染治愈率低、病死率高[4],拔除分流管,术后2周伤口痊愈改开颅手术囊肿切除术。
2.2随访本组病人分别在术后1、3、6、12个月做头颅CT扫描复查,67例病人中48例平均随访6.5个月(3~12个月),半年内囊肿消失率68.75%,主要在3个月~0.5a消失,其余囊肿有不同程度缩小,且缩小程度随时间延长可增大,直至囊肿消失。本组病例囊肿位于颞部随访26例,随访3个月消失11例(42.3%),半年内消失20例(76.5%);33例囊肿消失中27例(81.8%)是14岁以下的儿童。
3 讨论
蛛网膜囊肿是一种先天发育畸形,是蛛网膜过度增殖引起蛛网下腔局限性积液,囊内脑积液蛋白含量高。囊肿的由来可能是胚胎期蛛网膜形成过程中蛛网膜小块脱落入蛛网膜下腔,或在蛛网膜表面即紧邻蛛网膜下腔发生憩室,结果发展为囊肿。蛛网膜囊肿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含有脑脊液囊肿,且与其他蛛网膜下腔不完全相通[2],当脑搏动时,颅内压变动,蛛网膜囊肿长期受到脑脊液搏动冲击而增大,其内压高于脑内压和其他蛛网膜下腔压力,致使相邻脑组织受压移位,随时间延长颅内压慢性升高。
蛛网膜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囊肿发展缓慢,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常不易发现,只有在头颅CT检查时才能确诊,需与硬膜下积液胆脂瘤相鉴别。蛛网膜囊肿病人无症状,复查头颅CT示囊肿大小无变化,颅内压正常,无需特殊处理;有症状病人复查头颅CT示囊肿进一步扩大、脑组织受压移位、颅内压升高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蛛网膜囊肿的目的:(1)降低颅内压[5];(2)解除其对脑组织的压迫;(3)消除囊肿。传统的手术方法将蛛网膜壁切除,使蛛网膜下腔与原来囊腔相通,但手术开颅病人创伤大,术后颅内迟发出血,常会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在功能区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术后脑组织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膨胀,周围发生粘连,原有的空间被脑脊液填充,再次形成蛛网膜囊肿,随时间推移囊肿扩大进而复发。
本组分流术头端仅颅骨钻孔,仅切开硬膜,置囊内-分流管即可不与颅内脑组织、神经血管接触,故较传统手术安全。本组67例未出现颅内出血及神经损伤功能障碍。
囊肿-腹腔分流术采用低压分流管,不会因术后引流囊内液过度致低颅压发生[6],相反有利于囊内液体引流至腹腔,囊内压降低,颅内压降低,解除其对脑组织的压迫。分流术失败的主要原因:阻塞常是由脑组织血凝块大网膜包裹所致[7]。放置脑端的分流管位于囊肿中央,囊内压下降不会被周围膨胀的脑组织及蛛网膜等堵塞,术后使脑脊液不断引至腹腔,使囊内压低于脑组织压力,相邻受压移位的脑组织恢复,直至囊肿消失。因囊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囊,蛋白含量高,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使蛋白含量下降,防止分流管堵塞,术后不易复发。
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蛛网膜囊肿,具有手术创伤小、不易复发、并发症少等优点。本组病例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对颞部治愈率高,对其他部位均有明显疗效,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可能与颞部局部脑组织活动程度大和重力作用有关。
[1]马廉亭主编 .实用神经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63-464.
[2]吴恩惠主编 .头部CT诊断学[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4.
[3]段国升,朱诚主编 .手术学神经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624.
[4]岳新灿,高明,刘德中 .神经外科严重颅内感染41例临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5(4):40.
[5]雷霆主编 .神经外科疾病治疗指南[M].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67-368
[6]顾奇芳,高恒,那汉荣,等 .颅脑损伤合并低颅压症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89.
[7]桑德刚 .成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