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临床观察

2012-09-30王建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硬膜外

王建飞

河南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三门峡 472000

硬膜外血肿多发于颅脑损伤,占颅内血肿的30%左右,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十分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需要关注患者的颅内压、血压等情况,手术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颅内压。本文观察早期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与常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讨论临床适用性,为治疗硬膜外血肿提供借鉴,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01—07前来我院就诊的硬膜外血肿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21~55岁;颅骨骨折54例,颅脑损伤26例;入院治疗6h内54例,12h内26例。

1.2临床表现80例患者中,头痛43例,呕吐22例,单肢乏力15例;治疗过程中清醒36例,意识模糊22例,昏迷22例;合并胸腔骨折14例,小腿骨折25例,上臂骨折18例。

1.3影像学检查80例患者均经脑部CT检查及MRI影像学检查,患者颅骨内板下方有双凸形或硬膜外血肿梭形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血肿位于一侧大脑半球表面,中线波移位明显,脑血管造影在血肿部位呈典型的双凸镜形无血管区。

1.4治疗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颅脑损伤情况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使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手术进行治疗,定位患者的血肿位置进行手术,对术前发生脑疝的患者进行骨瓣去除降压及硬膜外修补;治疗组患者使用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治疗,按照患者CT片所示在血肿最厚层面处钻孔,插入吸引针管或小引流管,排出部分血肿后再反复多次注入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并引流,3~6dCT复查血肿消失后拔除引流管。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临床分析。

1.5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h病症明显减轻,血肿占位效应改善,出院后3个月内均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40例患者中,37例患者血肿一次性清除,住院治疗1个月后出院,3例患者术后6h发生再出血,经过抢救后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情况与并发症比较如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对比

治疗组患者血肿基本在1周内消除,对照组患者一次清除,但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治疗硬膜外血肿的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及费用较对照组低很多,从治疗效果来看,2组患者的最终疗效相等,但对于血肿清除而言,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治疗慢于一次性清除。从临床治疗方法而言,微创手术只需局部麻醉,且治疗时间短、安全性高;而骨瓣开颅则是全身麻醉,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并发症,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恢复时间较长。从安全性、治疗时间来看,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更为实用,但从患者的病症考虑,微创治疗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和止血,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神经性损伤或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手术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救治,容易并发脑疝或致患者发生脑出血、脑梗死等症状。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更为直接,且在治疗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治疗效果明显,对于并发脑疝的患者也可进行有效治疗。

早期微创手术治疗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硬膜外血肿都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早期微创手术的血肿清除时间长,但安全性高,治疗时间短;骨瓣开颅治疗血肿清除快捷、直接,但易发生并发症,且创口较大,患者恢复较慢。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性治疗,对于一般脑膜外血肿患者而言,推荐使用早期微创手术治疗,以达到安全、有效、低费用的目的;而合并脑神经病变或颅脑损伤严重的患者,建议使用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

[1]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38.

[2]孙波,张承徐 .微创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46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8,28(15):65-71.

[3]傅水吉 .早期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9):74-75.

[4]邓友寿 .经针穿刺清治疗硬膜外血肿20例临床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3):257.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硬膜外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