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60例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2012-01-23朱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9期
关键词:胃肠道儿科婴幼儿

朱静

我院是以妇女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其中儿科和新生儿科是主要服务对象之一,临床治疗中,婴幼儿用药的不良反应及退药现象发生较多,为了保证婴幼儿合理安全用药,对我院60例婴幼儿用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0年到2011年我院婴幼儿用药不良反应60例,以给药途径、药物品种、不良反应表现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用药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有45例,占75%;其次是肌肉注射给药,有7例,占12%;口服给药不良反应5例,占8%;外用引起不良反应3例,占5%。

2.2 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几大类药物中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共54例,占总例数的90%;解热镇痛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例,占3%;呼吸系统用药引起不良反应3例,占5%;中成药口服制剂引起不良反应1例,占1%。

2.3 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及临床表现和程度 不良反应最常见为皮肤的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发生57例,占总数的95%.;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共20例,占33%;其中有16例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同时发生。过敏性哮喘和发热各1例,分别占总数的1%。

3 讨论

3.1 静脉滴注引起不良反应分析 静脉滴注给药发生不良反应比其他给药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多,分析原因可能与静脉滴注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且婴幼儿各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有关。静脉滴注产生不良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输液配制的时间、溶媒的选择、药物的浓度和滴速等因素均可能成为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且儿科患者输液药物剂量较成人复杂,需要根据体重和体表面积计算用量,不同年龄和体重药物用量不同,而护士在输液配制过程很容易造成剂量误差,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选择不合适溶媒,药物配伍禁忌,药液配制存放时间和滴速等问题,尽可能规范操作,避免操作过程中的剂量误差,尽可能在滴注的各个环节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1。

3.2 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 婴幼儿多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为主,而大多数病情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这就使抗生素使用率本来就相对其他药物偏高,而本次统计中发现由抗生素引起的54例不良反应中有大部分病例是单纯性腹泻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都使用了抗生素或抗生素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盲目使用抗生素或把抗生素与抗病毒药物联用,不仅增加耐药菌株,容易诱发二重感染,也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而且不符合《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统计中还发现,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较高,发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多,普通上感都直接选用第三代头孢,《违背了抗生素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应用抗生素时一定要遵守《抗生素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做到合理选用,尽可能避免盲目用药和不合理联用、滥用,从而有效减少因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2。

3.3 不良反应表现及程度分析 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最多,占95%。分析原因可能与婴幼儿语言能力尚未发育完善,无法将身体发生的不适告诉医务人员,而皮肤过敏反应较为直观,便于发现。胃肠道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统计发现有16例婴幼儿患者皮肤过敏和胃肠道反应同时存在。

3.4 建议 临床医师在临床治疗时应详细询问患儿家属,全面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包括用药史和过敏史,以及家族用药过敏史等情况,慎重选择药品并注意把握用药剂量。药师要耐心沟通患儿家属,仔细交待用药方法和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上报定期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提高医院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1]谢军平.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中国药学杂志,2006,1(41):157.

[2]罗存梅.我院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3207.

[3]戴建华.我院100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实用医技杂志,2006,11(13):22.

猜你喜欢

胃肠道儿科婴幼儿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