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中职生“2+1”培养模式研究
2012-01-22刘自献吴承霞
刘自献,吴承霞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郑州450007)
中职生“2+1”培养模式,2005年正式在全国推行,当时对中职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功绩显而易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业内对其科学性的评价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2011年9月开始,就此问题,对全国15个省市、29个学校、30位中职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不同区域的数十位资深教师、几十位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几十个近几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访问调查,通过深入的分析研究,现将一些初步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供职业教育的决策者、管理者、参与者及关心者参考。
一、中职生“2+1”培养模式的含义与施实现状
这里所说的中职“2+1”培养模式,是指中职学校,2005年开始按照上级要求所采用的一种培养模式,具体情形是:初中起点的三年制中职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自2007年秋季开始,在校期间,所有来自农村和县城镇的学生及城市困难家庭的学生,都享受每学年1500元的国家补贴;顶岗的一年因可以得到顶岗工资而不再给予补贴,学费照交。
据我们的调查,现阶段中职学校中90%以上的中职生都采用了这样的培养模式,几乎涵盖了所有初中起点的中职生。
二、几年来中职生“2+1”培养模式取得的成绩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全国初中起点的中职学生逐渐由考试录取入学改为注册审批入学,原来的四年制也变成了三年制。在培养模式上,刚改制时沿袭原来考试入学时的模式,中职学生除了理论学习外,在实习方面大体上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段式,时间上相对四年制减少了一些,总的不超过半年。这时的学生质量,由于生源的变化和学制的缩短,质量比起四年制的已有下降,但总体还算不错。随着高招的不段扩招及高职的出现,中职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模式随之也发生了改变,在国家大力加强中职教育的背景下,就推行了“2十1”模式,实习也由不到半年、由学校主导而变成了一年的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管理的顶岗实习。
这样做的好处,在开始是明显的,取得了不少成绩。首先在观念上改变了过去对实践性学习重视不够的倾向;二是降低了办学成本;三是加快了中职生的培养速度;四是社会上有些紧缺行业的劳动力较快地得到了补充;五是引起了新的一轮中职教育改革的新探索,为中职教育带来了新气象。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容置疑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三、“中职“2+1”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随着这种模式的推广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上就业压力的增加,这种模式也就逐渐显现出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一)理论学习时间过短,学生不能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理论学习时间过短,学生不能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不能满足上岗就业的基本需要。这是这种模式显示出的第一个突出问题。对这个问题,不少中职校长、资深教师、用人单位的看法是一致的。
中职校长回复的调查问卷显示:中职校长中有40%的人认为学生掌握的公共文化知识不能满足需要;有50%的人认为学生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用;有63.33%的人认为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用。我们对资深中职教师及一些用人单位的访问调查,也都普遍认为:学生理论学习时间过短,没有把必要的理论知识学到手。
中职教育是系统的教育,不同于社会上某一技能的短期简单培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课,同时也需要学习相应的基础课、公共文化课;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具备中等教育学生所必备的人文素质,这是关系中职生终生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大事。在国家2010年颁布中职学校新专业和新职业目录中,有321个专业,对应职业(工种)1185个;在其“继续学习专业举例”中,对应相关专业,列举了356个高职、198个本科继续学习的专业。特别是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提高,中职学生进入高职、职业教育本科等深造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我们也看出,继续学习的专业自然是需要系统理论知识学习的,就是一般专业和职业,绝大多数也都是需要系统理论知识学习的。
此外,我们都知道实践性的学习,是相对于理论学习而言的,如果没有较多的理论知识,谈什么实践性学习?如果理论知识过少,就去某一专业岗位顶岗实习,学生自己没法干,企业也不敢让他们干。
(二)顶岗实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学生一年的顶岗实习,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是第二个大问题。一年占去了学生整个中职阶段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这一年的顶岗实习原本是想通过真正的工作实践,更好地实践和深化已学的专业知识。结果却是,不少学生实际上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岗位,有的学生要么上不了岗,要么只能沦为廉价而无技术可谈的劳动力。这一年顶岗实习对大多学生来说,没有起到专业实习应有的作用。
在管理上,学校都在探索,没有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办法,学校也无条件为一个年级不同专业的所有学生集体找到符合专业实习的岗位,实践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找。如果不是家长及其亲朋好友从事这种行业,让一个十六七岁的学生自己去找个顶岗实习的单位是相当难的,能胡乱找一个能打工的地方就不错了。此外个别年龄小的按说还没到打工的年龄,打工也是违法的。学生分散于各地,干着不同的事情,学校即使安排非常有责任心的教师,又怎么去进行专业实习指导呢?
从用人单位方面来说,也有实际问题。国家没有对其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制订出相应的优惠和强制的法规,他们为做好其工作,接受顶岗学生也有困难的。如果是大的企业,有较全面的管理制度,就只是从安全和经济效益这两项来说,用人单位接收学生就没积极性。即使是有关系的学生,人家也是不乐意收的。请用人单位给开个实习证明相对容易;想让学生学生真正顶岗实习,还拿工资,不容易。对于一些私营的、或者是一些小的用人单位,找点活干相对容易,要求符合专业实习不容易,只是打工而已。这两种情况的用人单位,都很难给学生以专业的指导,很难使学生在实习中学习到专业知识。当然,少数学生,由于自身学习特别优秀或家庭人际关系比较广泛,这一年顶岗实习真正起到作用的也是有的,但这应另当别论。我们的调查访问数据显示,资深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状况感到不满意的有73%,校长不满意的有63%;学生和企业不满意的也都在50%以上。此外,学生真正参加专业性顶岗实习的到底有多大的比例,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总之,一年顶岗实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由于多种原因,学校及用人单位对此也都无能为力。
(三)学生一年的顶岗实习,实际上同提前毕业差不多
由于顶岗实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业内较多的人认为“学生一年的顶岗实习实际上同提前毕业差不多”。从来自中职校长的问卷来看,有63%的校长认为是这样的;从对教师和学生的访问调查来看,持这种观点的更多。
从学校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来说,学生去顶岗了,除了一年之后回学校办理有关毕业手续外,学校已不再为其安排校内的教学计划了;去实习的学生的教室、宿舍,也都让位给新一届的学生,他们再也没有在教室重新学习的机会了,也很少有机会在校外得到老师指导;这一年的国家补贴也没了。与毕业不同的是,学生还得交一年的学费;还要交上实习证明,包括鉴定、总结之类的材料。这样,三年学制实际上同两年差不多,浪费了学生青春时期的宝贵学习时间,令人惋惜。
此外,学生这样的一年顶岗实习,要交学费,这让家长、学生很是不满,教师、公办学校的领导,很多人也认为这是不够公平的。
(四)中职“2+1”培养模式现已背离推行它的初衷
推行这种模式的初衷,自然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中职教育,更好地解决占社会青年三分之一者的终生就业问题,更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但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有悖于我们的初衷。
1.毕业生的质量下降了。相对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三年制和又较为现代化的教学硬件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因为理论学习时间短了,没有过去学得多了,系统了,寄希望于实践学习的顶岗实习,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0%的中职校长都认为质量下降了。资深教师和社会上的用人单位的看法大都如此。
2.中职生提前一年进入社会,对学生对社会都不利。学生提前走上社会,对学生就业形成了一种心理压力,不利于其个人按专业就业。他们离开了学校,再也没有机会在学校学习了,像个毕业生似的,但在心理上自己还是学生,是到岗位上实习的,没有毕业生的那份自信,即使找到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岗位,也没有马上就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实际上也还没那能力;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的长短,在用人单位那里表现出的知识与能力是大不一样的。这使原本很喜欢要中职生的用人单位有不少改要大学生了。中职生自己的感觉和社会的评价,这对其走上社会的就业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很难通过一般的招聘渠道找到与专业相关联的理想的工作,有的甚至因此而改变就业方向,浪费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浪费了国家的补贴。对于那些连打工也不一定找到的学生来说就更麻烦了。
3.不利于学生终生的持续学习和发展。学生这样提前结束了自己在学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掌握的知识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实在不相称,如果继续深造、考高职、本科,也是困难的。即使国家的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招生指标增多了,也不容易;反过来说,如果这样情况下的学生都有机会深造,那么这部分高等教育的结果也就不能不让人担忧了。
4.提前毕业似的情况,对社会上的就业形势又增加了压力。这几年社会上大中专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但这些提前离校的小不点儿们,无论找到岗位是多是少,也无论找到的岗位是否与专业有关,也无论用人单位对他们是否满意,这对社会的就业情形都是要产生一定压力的。这对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是没有益处的。
四、结论与建议
鉴于我们对于现行中职生“2+1”培养模式的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思考,我们认为,这种培养模式,已经到了必须进一步深入改革的时候了,不可再继续推行。我们建议:
大力改革现行中职生的培养模式,对于大多数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在三年学制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把二年半的理论学习加半年的实践学习作为主要模式,也就是“2.5+0.5”的模式。
在理论学习方面,专业学习加强的同时,也要重视素质教育,要把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和道德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学会做人很重要。
在实习方面,根据不同的专业,可采用多种形式,半年的实习可以集中放在最后,也可以分散或集中地穿插于三年之中。集中半年进行实习时,能够通过学校和个人找到真正符合专业要求的顶岗实习岗位更好,不能的,学校要大力加强自己的实训场所的建设并充分地利用,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要切实做到学生的实习,人人能参与,人人有提高。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规,对学校的实训场所、校企合作等方面给予更为具体可行的支持,对于用人单位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提高其接收学生顶岗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中职学生的实习进行可行的监控,以确保其行之有效。
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中职教育,更利于占社会青年三分之一的中职生的人生发展,更利于我国科学、稳定、持续而快速地发展。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09/content_3755770.htm.2005.11.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