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癌与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

2012-01-22余治芹杨桂花范丰俊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滴速胃管营养液

余治芹,葛 红,杨桂花,范丰俊

食管癌、胃癌的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食时间长及胃肠减压,易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营养缺乏,因此早期营养支持非常重要。肠内营养使营养素直接经肠道吸收利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可有效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肠蠕动。我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对23例食管癌和35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经加强观察与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食管癌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49岁;食管中上段癌7例,下段癌16例。胃癌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贲门癌16例,胃体癌9例。

1.2 置管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鼻肠营养管途径。在术前将鼻肠营养管尖端插入规格为16F胃管的远端侧孔,在距离插入点上约3cm处于用线捆绑与胃管固定后插入胃中。术中将鼻肠营养管送至十二指肠降部或空肠上段(距吻合口3 cm左右),胃管置于胃内用于胃肠减压,分别固定好胃管及营养管,以防滑脱。营养管一般留置1~2周,待经口进食无不适后拔除。

1.3 营养液滴入方法

术后当日即每2 h用温生理盐水30 mL冲洗营养管以阻止血块阻塞。术后24 h后从营养管输入生理盐水250 mL以刺激肠蠕动,用输液泵控制滴速为10~15滴/min,以恒温器加热到38℃左右。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则减慢滴速或暂停输入。至患者无不适主诉的第2天匀速滴入米汤500 mL,20滴/min,第3天除米汤外可增加荤汤,如鱼汤、鸽汤等,需去除油面以减少患者对脂肪的摄入。有条件的可选用瑞素或能全力500~1 000 mL,滴速50滴/min左右,需恒温器加热,以防患者因冷刺激而引起肠痉挛等不适。在肠蠕动恢复后可以同时给予流质饮食。肠内营养期间定期进行生化检查。

1.4 结果

本组58例中有2例在进行肠内营养后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腹胀,1例术后5天自行拔除营养管后改为静脉营养,其余55例均顺利实施了肠内营养,少数有轻微腹泻、腹痛,在经减慢滴速等处理后症状缓解。患者能理解肠内营养的目的。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平均为20.86 h,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54.6 h。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留置营养管时间最短5天,最长13天,平均9天。

2 护理措施与体会

3.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对置管肠内营养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因经鼻腔插管的不适,加上管饲时间较长,使多数患者难以接受,甚至拒绝应用。我们针对患者的这种心态,给予安慰、关心和鼓励,耐心解释留置肠内营养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介绍插管时的配合要点、注意事项,以及肠内营养灌注的流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前术后做到经常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予以心理支持,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防止因不适而自行拔管的行为。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肠内营养,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3.2 营养管的护理

我们选用质地软、刺激性小、耐腐蚀的复尔凯鼻胃管(YZB/苏0818-2010鼻胃管)插入。置管后由于患者的活动、胃肠蠕动、长时间的喂养及固定不牢等原因,可能使营养管的位置发生改变,甚至脱出,故妥善固定及定时检查是必要的。胃肠减压管和营养管须分别固定,每隔1天要换个方向固定,以防止压迫鼻腔。我科采用长5 cm、宽3 cm的胶布从宽边1.5 cm处撕开到3 cm,将剩余的2 cm胶布贴在鼻翼上,将两条宽1.5 cm长3 cm的胶布分别固定于胃管及营养管上,再用长6 cm宽2 cm胶布将两管一起固定在同侧的耳廓上或脸颊上。当肠内营养与静脉输注同时进行时,除悬挂明显标识以示区别外,还应使用两个输液架将两者分开放置。另外,鼻饲时由于缺乏食物对口腔腺体的刺激而使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易有异味,细菌容易生长繁殖,故需做好口腔护理,2次/日,并鼓励与指导患者勤用温水漱口,以去除异味及湿润口腔。

3.3 加强护理巡视

在鼻饲营养液的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严格控制营养液输入速度,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症状。另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胸痛、胸闷、气促、大汗淋漓等症状,观察胸腔引流液的色、质、量,若引流出黄色浑浊的液体时,应考虑有吻合口瘘的可能,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3.4 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3.4.1 消化道症状 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主要与营养液的滴速过快、浓度过高、温度偏低、胃肠动力差和个体耐受性较差等有关。应针对具体诱因去解决,如减慢滴速、减少用量、降低浓度,给予胃肠动力药、更换营养制剂等,具体为:(1)严格控制营养液的量及滴速。我们采用输液泵循序渐进滴入的原则,量从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16~24 h内匀速输入,最终总量达2 000~2 500 mL,不足部分以静脉营养补足。(2)营养液配制遵守现配现用原则,配制时注意洁净。(3)采用恒温器控制温度。术后患者肠功能未恢复,肠黏膜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差,如温度过低可致肠痉挛而引起腹痛、腹泻,我们将营养液用恒温器加热至38℃左右,明显减轻了腹痛、腹泻症状,若症状较重可使用止泻药。(4)及时处理返酸与腹胀。返酸可用胃酸抑制剂奥美拉唑、潘托拉唑等药物治疗;腹胀则通过减少管饲总量、减慢滴速处理,如为便秘引起则给予开塞露通便,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4.2 反流与误吸 营养液输入速度过快、体位不当可造成管道脱落,或胃潴留,或因呃逆而导致误吸。我们给患者取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40 cm,保持到营养液滴完后1~2 h。交待患者在管饲结束后不要立即做弯腰拾物的动作,腰带不宜太紧。护士在输注前应检查营养管外露的长度及胃潴留情况,并经常巡视,当胃潴留量大于100~150 mL,应延迟滴注营养液,一旦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或呛咳,应立即停止肠内营养。

3.4.3 营养管的脱落和堵塞 妥善固定好营养管,对外置长度做好标记,每天检查固定鼻部的胶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交待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重视度与配合度。对有精神异常躁动不安及有可能自行拨管者,应做好防护措施。每次输注前后均以20 mL温开水冲洗管道,用力不可过猛。另外,若输注鱼汤、肉汤之类营养液的时候,应用无菌纱布过滤,去除残渣和油面。拔管前应逐渐减量,一般在胃管拔除后恢复经口进食1~2天,若无不适即可拔除营养管。

3.4.4 代谢性并发症 定期检测血糖、电解质、尿糖和体重等以监测代谢性并发症,尤其对糖尿病患者。另外,长期使用要素饮食突然停止输注也易发生低血糖,应引起重视。

总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已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食管癌及胃癌术后。临床将面临更多这样的护理问题,良好的护理配合将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加速患者的恢复和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0.8 h和54.6 h,较本院同类手术未使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时间缩短,由此可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经济实惠,对食管癌、胃癌患者尤为实用,适合于基层医院的临床开展。

猜你喜欢

滴速胃管营养液
胃管体外部分破裂的处理小技巧
基于药物滴速预警规则降低某院输液速度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药学实践*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滴速记录器的研制与应用
不同营养液对火力楠移植的影响
挂盐水滴速有讲究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不同滴速的甘露醇对高眼压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