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用于肛周疾病手术麻醉及镇痛的临床观察
2012-01-20董亚静高英雪高记华赵明新
董亚静 高英雪 高记华 赵明新
椎管内麻醉因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是肛周疾病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椎管内注入小剂量的阿片类镇痛药可缩短局麻药的起效时间,提高神经阻滞效果,延长镇痛时间[1]。本研究观察了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对肛周疾病手术麻醉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0例择期腰麻下行肛周疾病手术的患者,其中男49例,女41例;混合痔55例,肛周脓肿20例,肛瘘15例;体重45~80 kg,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无腰麻禁忌证。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A、B、C组,每组30例。
1.2 方法 常规于L3~4或L4~5行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用药为1%罗哌卡因10 mg+10%葡萄糖1 ml,其中A组加入舒芬太尼 5 μg,B 组加入舒芬太尼 7.5 μg,C 组加舒芬太尼 10 μg。
1.3 观察项目 麻醉起效时间(注药到肛门针刺无感觉的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T10的时间;感觉平面消退时间及镇痛总时间。麻醉后呼吸抑制(呼吸频率<8次/min或脉搏氧饱和度<94%);记录注药后48 h内出现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物理刺激能唤醒,不能交流及听从命令)、皮肤瘙痒、尿潴留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B组稍短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短于A、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平面消退时间、镇痛总时间B组稍长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长于B、A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及尿潴留A、B两组均未发生,C组各有1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B、C组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2。
3 讨论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毒性比布比卡因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但脊麻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舒芬太尼脂溶性是芬太尼的2倍,更易通过血脑屏障,鞘内注射可直接作用于脊髓后角胶质中的阿片受体从而提高痛阈,镇痛强度大,是芬太尼的4~5倍[2]。研究还发现舒芬太尼具有类似局麻药的作用,可促进钾离子通道开放、抑制A纤维和C纤维的动作电位和神经传导[3]。与罗哌卡因合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本研也证实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可缩短罗哌卡因腰麻的起效时间和达最高平面的时间,延长感觉平面消退时间和总镇痛时间,且有剂量相关性,两者合用可增加麻醉和镇痛效果。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是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常见不良反应,而其尿潴留的发生率亦呈剂量依赖性[4]。本研究发现随舒芬太尼剂量增加,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增加,C组显高于A组。并且C组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及尿潴留各有1例发生,对症治疗后即可缓解。
表1 3组麻醉及镇痛情况比较n=30,±s
表1 3组麻醉及镇痛情况比较n=30,±s
注:与A组比较,*P <0.05
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s)达最高平面时间(s)感觉平面消退时间(min)镇痛总时间(min)A组101±24 289±46 108±9 240±10 B组 98±16 281±15 115±10 250±20 C组 86±19* 250±18* 136±12* 282±16*
表2 3组不良反应比较 n=30,例(%)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可增加麻醉及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且随着舒芬太尼剂量的增大而增大,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明显增高。舒芬太尼5 μg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鞘内注射可增加麻醉及镇痛效果,副作用较少。
1 Murphy DB,McCartney CJ,Chan VW.Novel analgesic adjuncts forbrachial plexusb lock.Anesth Analg,2000,90:1122.
2 庄心良,增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85-1088.
3 Gormley WP,Murray JM,Fee JP,et al.Effect of the addition of alfentan il to lignocaine during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anaesthesia.Br J Anaesth,1996,76:802.
4 Kuipers PW,Kamphuis ET,Van Venrooij GE,et al.Intrathecalopioids and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a urodynamic evaluation.Anesthesiology,2004,100:1497-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