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技术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左心功能评估的价值
2012-01-20张彦玲杨晓青王国军
张彦玲 杨晓青 王国军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后多采用冠脉造影以及介入治疗的手段,造价昂贵,费时较多,技术要求较高,并且涉及的风险性较高,而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无角度依赖性且方便、无创、造价低、安全性高而成为临床较为实用的检查技术,本文旨在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分析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赞皇县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患者。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26~87岁,平均年龄(48±9)岁;经各项检查无心肺疾患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25~89岁,平均年龄(50±8)岁;2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文化程度、营养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试验设备 应用PHILP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带有QLAB自动分析软件。
1.3 方法 分别采集受检者连续的(3~5)个左心室短轴(心尖水平、二尖瓣以及乳头肌)图,心尖四腔图及两腔图,超声诊断仪自动以 Simpson’s法计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容积(LVESV)。启动QLAB软件,选择心尖四腔图、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图,应用Qlab-TMQA软件将左心室心尖四腔长轴分为6个阶段,左心室短轴每个水平分为6个节段,共18个节段;二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在左心室短轴(基底部、中间部和心尖部)获得各节段径向应变、环向应变曲线,在左心室长轴获得各节段纵向应变,各节段从心电图心室除极至收缩期环向应变的峰值时间(Tssc)、径向应变时间(Tssr)、纵向应变时间(Tssl)。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溶栓治疗后与溶栓前相比,LVEDd、LVEDV、LVESV、LVEF 均显著增加(P <0.05);Tssc、Tssr、Tssl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 LVEDd、LVEDV、LVESV、LVEF 均低于对照组;Tssc、Tssr、Tssl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组斑点追踪技术对照性评价左心室功能n=100,±s
表1 2组斑点追踪技术对照性评价左心室功能n=100,±s
注:与溶栓前比较,*P <0.05
组别 LVEDd(mm) LVESV(ml) LVEDV(ml) LVEF(%) TSSC(ms) TSSR(ms) TSSI(ms)观察组溶栓前 31±3 18±3 72±5 46±4 72±32 71±26 77±24溶栓后 40±4* 27±4* 92±12* 58±3* 60±14 62±16 57±16对照组42±6 31±5 114±10 64±5 52±8 46±15 42±8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尤其是既往多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病史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衰发生的几率较高[1,2],上世纪80年代,由于血管造影及血管镜技术的展开,明确了冠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约90%的患者在胸痛发作4小时以内进行心导管检查可发现梗死心肌相关动脉完全闭塞以及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若及时地经冠脉或外周静脉给予溶栓治疗,可开放闭塞的动脉,减少近期致死率。冠心病监护单位(CCU)的出现,使急性心梗的致死率由30%降低到15%;而后阿司匹林与溶栓治疗相结合,使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小于8%。冠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和溶栓疗法是冠脉再通的两大主要治疗方法,溶栓治疗是介入治疗之外的有效再通手段,但评价冠脉再通情况,冠脉造影是有效的诊断途径,但造价昂贵增加了患者负担,同时操作技术难度高,风险大,二维斑点追踪(STI)技术,把心肌组织看成自然的声学标记的无数个像素,它们作为稳定的声学斑点均匀分布于心肌内。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通过追踪心肌斑点的回声来定量心室壁运动,可以反映心肌的变形能力。能有效的反映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且其为无创操作,无需造影剂,造价低,操作便捷,具有临床实用的优势,有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实践研究证实了其临床优势[3-5],但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也有其局限性。如无法再同一心动周期同时得到所有心肌节段的达峰时间,图像显示欠佳时费时延长等。随着超声设备及技术的进步,可扬长避短从而有效的服务于临床。
1 熊莉,邓又斌,申屠伟慧,等.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正常人二维应变的初步研究.中华超声影像杂志,2007,16:373-376.
2 吴志明,史均青,董丽莉,等.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扭转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879-882.
3 张丽,谢明星,王新房,等.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不同年龄正常成人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初步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746-750.
4 吴志明,舒先红,董丽莉,等.斑点追踪技术对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后内、外膜旋转的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93-96.
5 张芸,邓又斌,张清阳,等.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747-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