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冻前注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和干扰素治疗疣病(跖疣)效果研究

2012-01-20田忠新纪岩文

河北医药 2012年15期
关键词:液氮利多卡因干扰素

田忠新 纪岩文

疣病(跖疣)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由于目前缺乏特效抗人乳头瘤病毒(HPV)药物,虽然疗法较多,但疗效都不满意,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为了探讨一种疗效好,不易复发,疼痛较轻,且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易于推广的疗法,我们从2011年6至12月采用冷冻前局部注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和干扰素治疗跖疣,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均为沧州市盐山德医院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1~12个月,平均2.6个月;皮疹1~19个,平均4个。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液氮冷冻前注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和干扰素治疗,对照组直接液氮冷冻治疗。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病程、皮损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中有关跖疣的临床表现制定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跖疣诊断标准;(2)无糖尿病史,无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无传染性疾病,无寒冷性荨麻疹;(3)治疗30 d内未系统应用抗病毒药物,未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4)自愿接受治疗并能按期复诊随访。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应用液氮冷冻前局部注射药物治疗:所有病例均取卧位,在施行冷冻治疗前予利多卡因5 ml加入肾上素3滴,取适量溶入干扰素(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商品名:利分能,厂家: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00万U中备用,局部消毒后,在疣体中央垂直进针,当有突破感时再向内进针少许,停止进针,回吸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物少许,再后退推注药物适量,致皮肤变白为止,范围要超出疣体1~2 mm(微小疣体也可不必注药,注药时要根据疣体大小选择合适针头)。采用自制纺锤形冷冻器(即用脱脂棉做成较大的纺锤形棉签头,自称“纺锤冷冻器”),视皮损大小,予2~3次冻融治疗,每次冻融间隔时间不小于10 min,所有疣体无论大小均逐个冷冻,并尽量不要遗漏较小疣体。治疗后3周复查并进行疗效评价,未愈及复发疣体则再次治疗。术后如出现疼痛严重,或干扰素引起的发热、肌肉疼痛,予口服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在治疗前向患者说明出现水疱血疱的可能性和机制,对于小水疱或血疱无需特殊处理,如水疱或血疱较大,可以用注射器从疱基底处刺入抽吸疱液,不将疱壁掀起,而任其覆盖在原处,然后涂抹抗生素软膏以免继发感染,必要时预防性口服抗生素。

1.3.2 对照组:直接实施液氮冷冻治疗,施术中若患者因疼痛不能耐受则分次治疗,并给予镇痛药。治疗后3周复查并进行疗效评价,未愈及复发疣体则再次治疗。

1.4 疗效评判 治疗后定期随访,记录1、3和6个月复发病例情况。治疗后疣体脱落,病损处坚硬粗糙不平的角化突起消失,皮肤恢复弹性,平坦光滑,有正常皮纹出现恢复正常为治愈。将疣体去除后,无论是原发部位新发部位所有病损都视其为疣体复发。主要通过治愈次数和复发时间来比较疗效。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次数治愈情况 治疗组1次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时间复发情况 治疗组近期及远期复发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不同次数治愈情况比较 n=80,例(%)

表2 2组不同时间复发情况比较 n=80,例(%)

3 讨论

疣病(跖疣)是由HPV感染所引起的反应性良性传染性上皮肿瘤。虽然跖疣有自愈倾向,但人们多会积极治疗。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都存在不足:(1)全身治疗: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皆难以肯定;(2)局部药物治疗即使采用深度破坏性治疗也有1/3疣仍会复发;(3)冷冻、电灼、激光适用于数目较少的疣;(4)外科手术切除易复发(且切除后易引起瘢痕)[1];(5)激光、电灼易出现感染、难愈溃疡和瘢痕等,创伤性较大,复发率高;(6)目前ALA-PDT治疗病毒疣的方法尚未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2],且费用过于昂贵,不易于推广;(7)自体疣移植疗法[3],存在潜在性危险,增加了新的损伤和继发细菌感染机会,手术污染器械易造成间接传染,表皮组织接触感染;(8)冷冻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4],历史悠久,但由于疣体数目较多,嵌入较深,冷冻损伤程度较大,虽然冷冻本身有麻醉作用,多数患者仍对疼痛难以耐受,常需分批分次治疗,再加上复发新皮损,致使复发率更高,疗程更长。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疗效好、不易复发、疼痛轻又易于推广的简单的治疗方法应用于跖疣特别是多发性难治性跖疣的治疗。冷冻前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和干扰素治疗与单纯冷冻治疗比较特点是:(1)一针多效,增加了疗效,减少了复发,减轻了痛苦 ,特别是肾上腺素应用于疣病的治疗笔者尚未见报道。①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由于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从而使利多卡因吸收缓慢,延长了麻醉时间,一般能维持1~4 h,免去了冷冻施术时及回家途中的疼痛,足以使病人正常步行回家,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施术者不用担心患者疼痛而正常操作,从而使所有的疣体冷冻程度更到位,并且不用分次治疗,一次性治疗完毕,减少了病毒自身接种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复发率;肾上腺素缩血管作用,减少了局部血流带来的热量与冷冻的对抗,有利于冷冻温度向深部传导,有利于冷冻部位的快速降温和缓慢融解,从而使冷冻效果明显增加;不要求施术者施术时予一定压力以减少局部血流,也减少了冻融次数,从而减轻了医师的劳动强度;延长了干扰素的作用时间,即延长了干扰素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时间和炎症反应时间,有利于减少复发。②干扰素局部注射干扰素作为治疗疣的常用药物,临床多以肌注或局部外用为主,而局部注射可针对皮损密集分布局限的特点,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更好地抑制病毒复制,并且刺激局部引起炎症反应,有利于皮损消退[5]。(2)棉签冷冻头改良:纺锤形冷冻头(根据不同皮损也可以做成不同形状如圆锥形冷冻头)。此种冷冻头,可以自制,方便易得,而且成本低廉,较一般棉签冷冻头浸蘸液氮量多,不用多次浸蘸就能完成一次冻融周期,既提高了冷冻效果又减轻了医师的劳动量,而且较金属冷冻器省液氮,减少了液氮的浪费。(3)注射方法上改良:垂直进针后退注药法。①传统术前麻醉多从侧面进针,将药物注射到疣体基底部。改进了注射方法后,减少了针的运行距离,有利于减轻疼痛;②先将针头扎到皮下深层,因为皮下较真皮层神经分布少,所以先皮下注药,再后退注药,这种注药方法有利于减轻疼痛,而且还能减小推注药物时的阻力;③比在正常皮肤进针,减少了自身接种的机会,减少了复发率;④皮下注药还有膨胀麻醉的作用,从而减少了皮下重要组织的损伤,特别适用于关节附近、趾端及血管神经分布较浅的部位,有利于医疗安全。对局部注射时的暂时性疼痛多数患者均能接受。(4)药物注射与冷冻联合应用:通过两种疗法的比较,说明此联合疗法有协同作用,是一种较好的联合疗法。(5)冷冻比激光、电灼优点是:不易出现溃疡和感染,愈合快,不易形成瘢痕;不易自身接种感染,减少了复发率;一般不用口服药物和局部涂药,对患者工作生活影响小;治疗过程无烟雾、出血少,减少了HPV颗粒传播的危险,有利于医患安全。(6)此疗法可以扩展应用于有冷冻适应症其他皮肤病的治疗,如寻常疣、尖锐湿疣、鸡眼等。(7)这种疗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依从性好;所采用液氮及药物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快速简便,技术难度小,在各级别医院皮肤性病科中均能广泛开展,值得应用推广。(8)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治疗,如过度冷冻,易导致组织损伤过大,引起感染、愈合缓慢及瘢痕形成等;位于关节趾端的疣过度治疗会引起趾骨坏死,形成难愈的溃疡及瘢痕;冷冻头每人一个,不重复使用,以免交叉感染。

1 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5.

2 马黎,吴铁强.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疣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69-71.

3 朱学骏,顾有守,沈丽玉主编.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9-101.

4 方红元主编.朱德生皮肤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5.

5 陈治安,向恩,罗建华.皮损内注射干扰素α-2a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244.

猜你喜欢

液氮利多卡因干扰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液氮罐的使用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液氮冷冻加中药面膜治疗面部雀斑46例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