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出口企业转型别误入歧途

2012-01-16陈志成方晓

浙江经济 2012年6期
关键词:进出口浙江升级

□文/陈志成 方晓

转型升级的高昂成本与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很多进出口企业在转型升级上陷入两难的困境

近年来,浙江进出口企业一直积极探索有浙江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尤其是涌现出一批转型升级走在全国前列的企业,但是长期来,进出口企业依靠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等提高竞争力的比例仍不高,机电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比例仍不高,出口效益不高等问题也值得重视。面对“增长与转型”、“短期与长期”等两难问题,浙江的进出口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三种路径

浙江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近45000家,其中年出口额在15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企业2200多家,中小企业约占95%。浙江省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基本可分为三类:部分大型企业或龙头企业真正成功转型升级,一些去实体化的企业“转而不升”,中小企业“不转不升”。

部分大型企业或龙头企业实现成功转型。目前,只有部分发展良好的大型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专注于实体经济发展,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但总体比例不高。一是传统产业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升级。通过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不断提升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是国内电动园林工具行业的龙头企业,每年研发推出新产品50多款,产品线不断拓宽,并收购了国际品牌,国际议价能力不断增强,利润增幅比营业额增幅高15至20个百分点。二是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以纺织、家电等传统产业做大的企业部分转向新兴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谋取更大发展空间,但也有少数跨行业投资失败,转型升级的风险不可低估。

部分大中型进出口企业“转而不升”。受虚拟经济赚钱效应的诱惑力、实体经营综合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许多大中型进出口企业将更多的资金与精力投入到房地产业、金融业、民间借贷等高利润领域,或投机炒作房产、大宗商品、农产品等,并以多元化投资的盈利补贴低利润的实业进出口企业去实体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1700多家重点联系企业参与的“浙江省外经贸运行调查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调查企业出口规模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0%左右)调查显示,2011年11月,外贸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不到两成的企业比重为17.6%,其中温州企业的比例为22%。根据浙江省政协调研报告显示,浙江百强民营企业中有70%涉足房地产。浙江某纺织企业曾经的主营进出口业务销售额现在只占公司销售总额的5%,利润贡献度只有3%,企业主要利润来源于热电厂、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等。有些企业更多地把实业当作融资平台,获取贷款后将资金投入虚拟经济,而不是扩大实业生产。虽然行业是转了,但并没有真正实现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部分中小进出口企业维持现状。受困于发展环境和自身素质,一部分中小进出口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生存,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进行转型升级,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出口状况日益堪忧。监测系统显示,2011年,浙江小型企业出口订单同比增长及持平的比例,总体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小型出口企业的利润情况也明显弱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综合成本不断上升,效益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一部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及能力必然受到抑制,不得不选择维持现状,规避转型升级可能带来的风险。

两难困境

经过走访省内50-60家企业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浙江进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在企业内在动力和各种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推动才能有效推进。然而,当前转型升级的高昂成本与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很多企业在转型升级上陷入两难的困境。

——“阻力”不断增大。不断上升的综合成本压力和趋于严峻的外部环境对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在增强,但是企业生存、盈利的压力也在增大。

——“诱惑力”太多。一方面需要长期的投入,才能在转型升级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是房地产、股票(权)等虚拟经济在短期内带来的暴利,在高利润的驱动下进出口企业很难不受诱惑,将资金投入到这些领域赚快钱热钱。从长期看,不仅不利于专心通过省级,而且存在一定程度泡沫化的危险。

——“推力”相对不足。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投入,并承担较大的风险,目前的政策环境使企业研发新产品的积极性不高,投入相对不足,不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如出口政策与出口增长基本为负的强相关,出口快速增长的时候国家往往会降低相关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图/新华社

政策建议

进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已经有多年了,各级政府和部门也很重视,但是如何深入关注并分析影响企业发展及转型升级的阻力、诱惑力和推力“三力”还不多,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力、拉力、外力等力量强调相对也不够,只有全省上下形成各方面的合力,浙江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才能真正加快推进,并有望走在全国前列。

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推进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力”。树立企业是转型升级主体的观念,政府的作用应该是营造转型升级的好环境,改变政府通过项目去主导企业转型升级的做法。改变现行的政府考核体制,在保证最低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加大对地方转型升级工作的考核比重。正确对待转型升级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要能够容忍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优胜劣汰是转型升级的正常现象。在就业形势较好、用工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能一出现企业倒闭,政府就盲目“救市”。

改善政策环境减少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阻力”。一是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监测系统调查显示,68.6%的企业将原材料价格上涨列为影响企业出口的首要因素,面对社会资金充裕下原材料价格可能继续高位运行和资金收紧下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的两难情况,有66.2%的企业希望延续目前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以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一影响企业成本的主要矛盾。二是保持外贸政策稳定。监测系统调查显示,除了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稳定、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等国家层面的政策外,分别有41.6%和35.7%的企业希望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和开拓国际市场支持的政策,为此建议,浙江保持外贸出口政策的稳定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建议发改、财政、税务、物价等部门牵头清理对进出口企业的各种不合理税费,并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缓则缓,降低出口企业税费成本,改善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只有维持了一定的利润增长,企业才有资金投入到转型升级中。

限制转型升级中的“诱惑力”。积极营造鼓励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环境。通过税收政策导向逐步缩小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利润率差距。严格房地产业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对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按最高税率征收。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确保贷给制造企业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信贷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股市、借贷等领域的,银行要及时收回资金。政府也要对贷款流向实体经济不动摇。真正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36条,出台相关细则,有效拓宽民营企业投资渠道,浙江要积极争取有关试点。

增强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拉力”。帮助企业在研发创新、品牌、营销网络上不断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竞争秩序,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政策环境,使企业愿意在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投入更多。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发展,加快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力培训、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搭建相关公共服务平台,为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服务。如浙江省杭州、温州正在建设的国家级的设计中心,浙江省专门针对企业转型升级需求举办的商务服务洽谈会等,都为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加大对企业市场拓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其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国际订单,鼓励其通过多种方式发展企业自主的技术、品牌、营销网络,实现进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有效带动其周围配套的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

善于借助“外力”转型升级。通过吸引央企、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等“外资”来浙江投资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来推动浙江进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建议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评价办法,更多地从产业、技术、对地方就业和税收贡献等质量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为招商引资搭建大的活动平台。继续举办好浙江省与中央企业合作洽谈会、浙江产业集聚区与跨国公司对接洽谈会等行之有效的大活动。

猜你喜欢

进出口浙江升级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