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培育世界级民营大企业

2012-08-02陈文杰

浙江经济 2012年6期
关键词:世界级民营企业浙江

□文/陈文杰

(作者为浙江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

世界级大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支柱。纵观全球,经济发达国家无不都拥有一大批世界级大企业。就连人口仅有912万的欧洲小国瑞典都诞生了爱立信、宜家、ABB、沃尔沃等7家位居全球500强的大企业;人口仅有500万的芬兰拥有诺基亚、欧芬汇川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全省六成以上的经济总量来自于民营经济。当前浙江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已不明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外部竞争更趋激烈,增长后劲比较乏力。笔者认为,浙江应该加快培育世界级民营大企业,作为带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火车头”,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主力军”,从而更好地有力支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加快培育正当其时

从国际经验看,培育世界级大企业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无论是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还是以韩国、新加坡及台湾为代表的追赶型国家或地区,都伴随着经济发展,培育和壮大了一批世界级大企业。发达国家重视培育世界级大企业,可以追溯到17至19世纪的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当时主要是为了对殖民地进行掠夺性贸易。在19世纪60年代,随着英美主要国家产业革命的完成和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建立,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出现。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技术更新速度加快,运输通讯条件改善,跨国公司获得了空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美国主要是健全基于市场竞争的大企业发展法律体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发达的金融和资本市场体系,加大政府对产业研发的专项投资和优惠的税收政策等,来支持大企业发展。日本以加强政府干预为主,建立有效的产业政策实施体系,扶持战略产业,推动大型企业的技术引进、研究开发、产品更新、发展企业集团等,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实现了经济持续20年的高速增长,从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韩国则是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国家计划,对大型企业发展实行强有力的指导,推动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形成了现代、三星、LG等一批世界级大型产业集团(财团),从而在二战后快速成长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从我国现实看,培育世界级民营大企业仍是有待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经济大国和制造大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销售额列世界第一位。相应地,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成长于竞争性行业,实力逐年增强,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已经逐步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近年来,我国已经涌现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沙钢集团、苏宁电器集团等一批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民营企业。不过,我国世界级民营大企业的培育步伐仍然比较滞后,这可以从我国入围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情况中可见一斑。从入围企业的数量看,中国上榜公司数量有69家(包括台湾地区8家、香港地区3家),占500强的13.8%,超过日本的68家,仅次于美国的133家。但是,在上榜的58家大陆公司中只有平安保险、联想、华为和江苏沙钢集团等4家为民营企业。从入围企业的行业分布看,我国入围企业所处的行业大多具有突出的垄断特点。而像美国上榜公司涉及的行业不少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特征,如在计算机、电子信息、商业航空、娱乐、食品生产,制药等行业都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而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仍然不强。积极争取和掌握在竞争性产业领域的市场话语权,是中国经济发展面对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实现从世界工厂升级为创造基地的必然要求。由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市场化程度更高,往往更能适应竞争性行业的市场。为此,应该在我国相对薄弱的产业领域、特别是竞争性行业,大力支持一批民营企业强力突围,加快步入世界级企业的行列。

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看,已经具备了培育世界级民营大企业的基础和条件。目前,民营经济贡献了浙江60%以上的GDP,60%左右的外贸出口,50%左右的税收和解决了90%以上的社会就业。浙江境外投资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有150多万浙商分布在138个国家和地区创业发展,全省经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4902家,累计投资总额112.2亿美元;还有约600万在省外经商办企业的人员,省外浙商在全国的投资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2011年,全省拥有72万户民营企业,其中已经涌现出一批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在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占据144席,浙江已经连续13年居全国之首,其中年销售额超100亿元企业42家,超500亿元企业4家。在前10名中有两家,分别为第6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第10的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82.8亿元和603.5亿元,已接近2011年世界500强中营业收入门槛值(约195亿美元)的一半。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浙江民营大企业的规模仍偏小,实力有待提升。与沿海兄弟省份相比,浙江民营大企业的发展差距比较明显。如广东省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高达1851亿元,在世界500强中排名351位;江苏的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总额1786亿元,在世界500强中排名366位;苏宁电器集团的营业总额也高达1562亿元。

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浙江民营大企业在组织管理、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品牌影响力、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浙江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既面临着本地发展空间不足、劳工成本和融资成本快速上升、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等制约,参与国际竞争的低成本优势有所削弱;也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和专利、产业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设置壁垒的困难;同时,不少企业还面临着管理权代际传承的风险隐患。当然,挑战与机遇并存,浙江加快培育世界级民营大企业的有利条件也不少。在去年10月、今年1月底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首届全球浙商大会和浙江民营经济万人大会,将以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对浙江民营经济来说,放眼全球,力争上游,加快培育世界级大企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十分成熟,应该顺时而为,顺势而上。

需要把握的战略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又缺乏优惠政策扶持等的不利条件下,能够实现民营经济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归因于观念、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新的发展阶段,浙江民营经济同样需要弘扬创新精神,瞄准国际标杆企业,坚持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通过主业壮大、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再造、资本运作等方式,加强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经营、系统集成、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建议把握好四方面的战略重点:

重视发挥政府扶持作用,营造更加优越的创业环境,搭建产业发展大平台。按照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国(或地区)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资源条件、需求变化、相关与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机遇和政府行为六个因素。其中,政策激励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由于世界级大企业的建立往往涉及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乃至全省的经济格局,单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政府“有形之手”。

首先,政府要在宏观上进行统一协调和规划,建议以省级政府名义出台“加快培育世界级民营大企业”的政策意见,探索建立世界级民营大企业培育候选企业梯队,建立省级政府与候选企业的定期会商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给予候选企业创业创新更大的自由度,将土地、资金、劳动力、能源等资源地向民营大企业适度倾斜。帮助候选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家加大实业投资、剑指国际一流、打造百年老店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支持,在资金融通、银行担保、出口支持、外汇使用、价格制订、利润分配、风险保险、人员进出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授权和政策优惠,推进技术、营销、市场、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尤其要完善金融体系,运用兼并、联合、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促进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和渗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社会化。对企业跨国经营实行金融政策倾斜,为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和短期融资债券等提供条件;支持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在外汇管理、对外担保、银行全球授信等方面,提供便利化措施。

其三,搭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大平台。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全省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各类大平台建设中,要更加重视完善区域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和生产要素保障体系,打造成为浙江孕育世界级民营大企业的摇篮。同时,在省内杭州、宁波、温州等大都市区,结合城市CBD建设,培育民营企业的战略决策、资源配置、资本运营等多种职能,建设以民营企业总部集聚为特色的总部中心,实现浙江本土民营企业即使成长为世界级大企业后还能把根继续留在浙江。

重视延伸产业链,兼顾多元化与专业化,确保产业持续稳健升级。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市场规模、经济规模和适宜的产业组织模式,与之相应地,现代跨国公司主要采用水平型、垂直型、混合型等三种经营模式。随着全球产业和经济格局的变化,浙江民营经济正处于产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民营大企业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规律,结合企业实力与素质、国家政策环境,准确判断市场走势,找准最佳的市场切入点。首先,要坚守主业。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跳出低端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全面参与国际竞争。通过高端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强研发、设计、营销等生产性服务功能,积极主动融入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体系,从工艺流程、产品、功能、链条等层面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价值链从加工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研发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

比如,浙江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龙头企业,可以依托自身品牌优势和国内外销售渠道,强化品牌运作与售后服务,形成以浙江为总部基地的空间分工协作的产业布局网络。其次,在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科学适度地开展多元化经营。目前,浙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是加快从传统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转向机械电子、装备制造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并进一步向省里确立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新领域拓展。民营大企业应该遵循现代产业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抓住国内外产业升级的发展机遇,顺应省内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积极寻找可以涉足的新领域。但是,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防止过度多元化。

重视产业空间布局,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全球市场的掌控能力。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跨国并购模式。国内成功的典型代表是联想集团。联想集团在2005年并购IBM全球PC业务后,成为一家全球运营公司。当然,海外并购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是对当地企业文化和法律的不熟悉。有一些国内企业失败的案例必须引起注意,例如TCL在2004年曾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业务,并购条件看上去是零并购,但后来被迫退出欧洲彩电业务,还背上了巨额赔偿欠款。在2008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上大量企业资金链紧张,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为浙江民营企业加快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布局供了良好的机遇。为此,应该鼓励浙江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与境外企业合作,获取国际资源、技术、研发能力、品牌和销售渠道。二是自主扩张模式,像美国微软公司,长期专注于自己热爱的软件领域,不断攀登市场制高点。国内成功的企业有华为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国外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产品进入了欧美14个发达国家,还在全球建立了8个地区总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对浙江民营大企业来说,应该借鉴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另外,在企业“走出去”时,一定要重视深耕“全球本土化”战略,及时了解东道国的经济政策,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吸收当地人才,树立起公司在当地的优势地位。

重视改进经营管理,加强产权创新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软实力。一是要加强企业产权和管理模式创新。目前,浙江民营企业一般采取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和股份制3种产权形式。单人业主制往往小富即安,很难做大。合伙制企业往往存在复杂的产权问题,制约着企业做大做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有利于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增进资源配置效益,激发产权主体的积极性。为此,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规范上市、整体上市、中外合资、产权置换、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革,形成以董事会治理为核心,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相应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二是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当前,浙江正在加快推进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为民营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当务之急是要重点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研发资金短缺、创新人才匮乏等问题,尽快提高运用全球科技资源为我服务的能力。像湖南省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在2008年通过收购世界三大混凝土机械供应商之一的意大利CIFA公司,消化吸收其先进的研发、制造、管理经验,从而一跃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三是要加强一流的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的作用,要重视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新一代企业家和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引进高端人才。四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推动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软实力。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认为,只有重视文化,企业才有根。浙江世界民营大企业的企业文化,既要体现鲜明的浙江地域特色,弘扬浙商创业的“四千”精神;同时,也要充分借鉴学习国际上跨国公司通行的先进企业文化,诸如以顾客为中心,履行社会责任,平等对待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发扬团队精神,并鼓励创新等等,真正做到融合中西方文化,让国外管理本土化,本地员工国际化。

猜你喜欢

世界级民营企业浙江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江苏味儿的世界级宝藏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在世界级网红机场,买买买才是正经事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