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须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

2012-08-02褚京卫

浙江经济 2012年6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物价

□文/褚京卫

当前经济总体上既存在着一些积极变化,也存在着影响经济持续向好的因素,宏观调控面临着复杂的“两难”问题,如对货币政策松紧度的把握、房地产业调控政策力度把握等。如果对经济走势把握得不好,应对措施处置不当,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目前最大的“两难”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稳增长与控通胀的关系问题。

复杂经济现象怎么看

诸多“两难”问题背后,集中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内生性活力增强,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各种经济关系格局正处在调整重组之中。同时,各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协调、不够平衡问题仍较突出,新体制功能的发挥还不够协调和完善,存在着市场信号失真以及行为主体行为有待规范等问题,使得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呈现一种复杂现象。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格局尚待完善。我国商品市场已建立,而要素市场尚待建立健全;消费品价格已较充分地反映了供求关系,但煤电油等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尚待理顺;产品的市场化程度高,但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低。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要素价格的相应变化,进而对供求状况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但经济运行中内在的激励、制约作用尚未建立健全,呈现为激励机制强、约束机制弱,容易导致资源流向及价格的不合理,助长经济增长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状况。在生产经营决策从集中趋向分散过程中容易出现某些盲目性、低水平的重复生产及产能过剩等问题。由于宏观调控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于微观改革、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尚未理顺,在现行的政绩考核、财税等制度安排下,政府对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有着很大的调控权,往往会导致调控作用力度过大或不足等现象。需要更注重协调好政府指导与市场配置的关系,使“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互协调。

图/新华社

——市场运行的主体行为发生重大变化。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各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利益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强化了的利益机制作用下,各主体有着旺盛的增长欲望及强劲的扩张冲动,这成为我国经济多年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尚未理顺,各主体行为还不够规范。目前阶段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与物价的频繁波动及相互间的较快交替变化,除受经济体制格局及外部因素等影响外,就与此有关。在流动性大且好的项目不多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受投机因素影响大,逐利或避险行为明显,引起资金流向及资金规模的较大变动。而在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企业的逐利行为使得资金往往集中投放于某一行业,并拉动相关产业迅速上升,在短时间内出现需求过旺及产能过剩,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容易导致短期内的经济频繁波动。

经济运行的新特点

不确定因素增多。一是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受国际经济影响大,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作用,叠加影响。如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到国内物价的稳定;国外经济频繁波动和刺激性政策难以为继的复杂状况加剧了国内的复杂状况及“两难”抉择。二是我国正处改革攻坚期,国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协调难度大,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在一起。三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变化不明显,经济运行中的利好因素与非利好因素时常交织在一起,分析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难度大。

政策力度、节奏、重点把握难度大。一是从目前阶段经济运行特点看,国家的调控力量强大,宏观政策影响、涉及面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力度、时机等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比其它一些国家大,对整体经济运行起到一定的增速或减速作用。前阶段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出台收紧银行信贷、房地产市场调控、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政策,显现出了宏观调控的初步成效,这些政策的出台对目前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是很多宏观调控政策具有“双刃剑”作用。针对物价上涨应实行紧缩性政策,而促进经济增长需实行扩张性政策,两者的政策选择大相径庭。在目前经济增幅下降和物价持续高位的状况下,一些措施的作用容易相互抵消,宏观政策选择难。三是宏观经济政策需通过各部门和地方来具体实施,在目前经济体制及利益格局的大框架下,一些宏观政策实施过程中具有滞后性和放大性,如刺激性政策容易放大效力,而房地产调控等抑制性政策因涉及各地GDP增长及财税收入增长等容易效力弱化。

把握好“稳”与“进”

应对复杂状况及化解“两难”问题的核心是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精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等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

——加强对经济运行状态分析,动态把握经济运行趋势。“稳中求进”需要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要注重对经济走势特别是GDP和CPI走势的分析。从经济周期变化看,由供需状态变化等因素导致的GDP增长率与CPI之间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经济运行状态在由高增长、高通胀的过热期经调控或其它因素的作用下,会逐步转入低增长、高通胀状态。通常,在过热经济难以持续的状况下,经济增速首先会下降,而物价在一段时间内仍在高位。当经济增幅持续下降后,由需求拉动等主要因素而引发的高物价也将随之下降,进入低增长、低通胀状态,而后随着需求的增加,经济再逐步转入高增长、低通胀的复苏期(由于经济运行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周期有时会呈现非典型化状态)。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状态已由高增长、高通胀转入经济增长幅度平缓下降,物价在2011年中达到顶峰后也已逐步下降。当前需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动态分析,防止因经济增幅下降过长、过大成为主要矛盾。

——根据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增多状况,动态把握调控目标。根据经济运行中的不同状况,宏观调控有时是单目标,如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的状态下,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以抑制经济过热状态为主,实行抑制性政策。有时是双目标或多目标,如在物价仍在高位而经济增长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既要控通胀,又要注意防止经济下降幅度过大。当前我国已面临着由控制物价上涨过快为主要目标向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抑制通货膨胀等多政策目标转变。需要注重宏观调控单一目标与多目标的确定及转化过程,明确阶段性的调控目标,以防止经济出现大波动为目标。

——在政策把握上应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1)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引导消费结构升级。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防止由政府引导的投资后续乏力而引起经济减速。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积极扶持沿海地区开展对外贸易,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2)更加注重政策的灵活性。注重小幅调控: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对相对偏紧的货币政策作适当小幅调整,回归常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避免宏观经济陷入“一紧就冷、一松就热”的怪圈,抑制过高物价。注重同步调控:认真分析各项政策出台后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实施具体政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相互抵消的作用,注意各项政策的相配套。如控物价与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步;控制产能过剩行业与鼓励对民间投资和加大新兴战略性产业支持政策同时推出;清理地方投融资平台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控房地产市场与建设经济适用房、保障房结合起来。(3)更加注重政策的前瞻性。针对经济运行周期变化和经济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做好防范措施。如在经济缓步下行时期,为防止经济降幅过大,在扶持中小企业等方面预做准备;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猪生产,防止因农副产品供应紧张而推进物价上涨。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物价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新形势下创新完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4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2,物价的期盼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