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宏观社会核算矩阵的构造
——基于税收、投资、金融的角度
2012-01-08贺书伟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杭州310001
贺书伟(中国人民银行 杭州中心支行,浙江 杭州 310001)
一、引 言
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与国民经济核算、投入产出核算并列为当今世界描述某一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状况的三大核算框架。国民经济核算侧重于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投入产出核算侧重于反映部门间经济技术联系及要素在部门间的初次分配;而社会核算矩阵是以矩阵的形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主体间的各种联系,既具有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性,也弥补了投入产出核算在要素再分配上的不足。自20世纪60年代剑桥大学R Stone教授编制全世界第一个SAM至今,国内外众多学者和专家对社会核算矩阵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Round,1985①;Pyatt,1988②;Pyatt,Round,1979③;Holstand,Sancho,1992④;Roberts,2000⑤;Jensen,Tarp,2005⑥;李善同、李强、齐舒畅、翟凡,1996⑦;段志刚、冯珊、岳超源,2003⑧;金艳鸣、雷明,2006⑨),SAM已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各领域分析及政策影响模拟中。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研究政府税收、投资、金融等领域宏观经济政策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正如前文所述,编制社会核算矩阵可以有助于这一任务的实现。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有:范金、郑庆武(2003)⑩以江苏为例编制了中国地区金融社会核算矩阵;谭荣华、栾春华、谢波峰(2008)阐述了税收社会核算矩阵原理及构造。但从税收、投资、金融角度编制SAM的文献还未出现。此外,当前地区社会核算矩阵仍不多见,仅有北京、江苏、贵州、云南等少数省份为了某一特定需要而编制过,而这些文献构造的宏观SAM比较简单,且未讲清理论支撑。因此,本文从税收、投资、金融的角度构造中国省级宏观SAM框架,为各省编制经济、金融方面的宏观SAM提供参考。
二、省级宏观社会核算矩阵的构造
1.基本原理
顾名思义,社会核算矩阵是以一个阶正方矩阵的形式对社会经济活动主体中的各类账户间的交易流量进行记录,其基本表式见王其文、李善同、高颖(2008)的著作。矩阵中的行账户记录其他一个或几个账户向其提供的收入,列账户记录其他一个或几个账户对其支出的使用,即在矩阵中,来自账户的购买、支出或者货币流必须要有相应的销售、收入或者货币流。矩阵中的每个账户均由一行和一列组成;以i标记各个行账户,以j标记各个列账户,表中元素tij表示第i行和第j列相交处的值,只要它非零就具有双重涵义,即它既表示第i个行账户的收入,也表示第j个列账户的支出。这种交叉式的记录方法以单式记账的形式体现了复式记账的原则,即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在SAM中以行(贷方)与列(借方)相交点的一次记录双重表达来描述。根据国民经济任何流入都有相应流出的基本核算原则及SAM表式的内在机制可知,矩阵中每一个账户的行收入必然等于列支出。即:
∑tk,j≡∑ti,k
2.理论支撑
在经济理论方面,主要有三个理论支撑社会核算矩阵。
一是经济学上的流量守恒原则。与物理学上能量守恒定律类似,经济学上每产生一项收入就必然有相应的支出,每获得一项资产就必然有相应的负债,表现在社会核算矩阵上就是表中的任一元素既表示行账户的收入、资产,又表示列账户的支出、负债。
二是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著名的统计学家钱伯海教授高度概括了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出指标就算到哪里,使用指标也算到哪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中间消耗与最终使用就在哪里分界。这一原则体现在社会核算矩阵上就是分清楚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的流量核算,从而保持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
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指出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时至今日,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也逐渐被接受,构建社会核算矩阵时应坚持这些理论,正确区分和核算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价值量。
3.账户设置及结构
理论上并没有固定的SAM结构,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灵活设置,但设置SAM表结构时,一要考虑到满足核算的需要,二要考虑到服务的目的及数据的可获得性。一个简单、比较完整而又典型的宏观SAM通常由活动、商品、生产要素、居民、企业、政府、资本及国外其他地区(以下简称ROW)8个账户组成。而本文构造和编制中国省级宏观社会核算矩阵是为了研究各省税收、投资、消费、货币等政策对拉动内需、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收入分配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所用。因此,构造本文所需的宏观SAM要在典型宏观SAM账户基础上进行设立与合并,以服务研究目的。
首先,在投资方面,由于典型宏观SAM中资本账户的列和是总投资、行和是总储蓄。又考虑到金融部门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在原来SAM基础上把金融从资本中分离出来,把剩余部分当做积累单设一账户。则省级宏观SAM在投资方面,将典型宏观SAM中的资本账户细分为金融和积累两个账户。
再者,在税收方面,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各主要账户均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税收,比如生产税,商品的关税,居民的个人所得税及企业的所得税,等等。因此,有必要单独设立一个税收账户来反映税收与各主要账户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其他方面,由于本文是要编制的是中国省级社会核算矩阵,各省作为一个行政独立的区域,与国内其他省份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贸易活动,但这种经济贸易活动又不同于国家间的经济贸易,不能在ROW账户中加以反映。因此,有必要再设立一个省际账户,用于核算此类经济贸易活动产生的货币流。此外,在生产要素方面,为了体现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有必要对要素账户进行细分,将其细分为劳动力、资本账户。
综上所述,中国省级宏观SAM包括活动、商品、劳动力、资本、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企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税收、金融、积累、省际及ROW账户,共14个账户。根据各主体账户间的经济流量关系可构造中国省级宏观SAM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省级宏观社会核算矩阵结构
4.账户核算内容
SAM结构确定后就要清楚账户具体核算什么,下面将逐一解释表1中各账户的核算内容。
(1)活动账户:其收入是省内产出的销售,其支出用于商品中间投入的购买、支付生产要素的劳动报酬和资本收益、缴纳生产税和对政府的生产补贴及预算外收入。 (2)商品账户:其收入主要来自生产活动对中间投入的购买、城镇和农村居民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最终消费、省际调出、出口、出口退税、固定资本形成及存货增加;其支出主要包括省内产出、关税、省际调入及进口。(3)劳动力账户:其收入来自国内生产活动的劳动报酬和国外劳动输出报酬;其支出用于城镇和农村居民劳动收入。(4)资本账户:其收入来自国内生产活动的资本收益和国外收入;其支出用于城镇和农村居民资本所得、企业资本收入及国外投资收益。(5)城镇居民账户:其收入来自生产要素的劳动收入和资本所得、企业的利润分配、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及贷款;其支出用于对商品的消费、缴纳个人所得税、储蓄及投资。(6)农村居民账户:与城镇居民账户类似。(7)企业账户:其收入来自资本要素收入、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税收补贴及企业贷款;其支出用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利润分配、缴纳的企业直接税、企业储蓄、对国外的支付及企业投资。(8)中央政府账户:核算的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其收入来自活动的生产补贴及预算外收入、地方向中央的缴款及国税;其支出用于对商品的消费、向地方的拨款、储蓄及投资。(9)地方政府账户:与中央政府账户相似,其收入来自活动的生产补贴及预算外收入、中央向地方的拨款、地税及贷款;其支出用于对商品的消费、对居民和企业的转移支付、向中央的缴款、储蓄及投资。(10)税收账户:其收入主要来自活动的生产税、商品的关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个人所得税、企业直接税等各种税收;其支出用于对商品的出口退税、对企业的税收补贴、中央政府的国税收入及地方政府的地税收入。(11)金融账户:金融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SAM中其核算的是其他账户的储蓄与贷款情况。其金融负债有城镇和农村居民储蓄、企业储蓄、中央和地方政府储蓄及国外储蓄;其金融资产有城镇和农村居民贷款、企业贷款、地方政府贷款、省际贷款、国外贷款及银行贷款。(12)省际账户:省际账户是地区宏观SAM与国家宏观SAM最主要的区别,核算的是本省(地区)与国内其他省(地区)各种经济往来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其收入来自省际调出;其支出有省际调入和省际贷款。(13)ROW账户:也称国外其他地区账户,其收入来自出口、国外劳动报酬、国外资本收入、国外储蓄、国外投资;其支出用于进口、资本的投资收益、企业的国外支付及国外贷款。(14)积累账户:其收入来自城镇和农村居民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投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资及银行贷款;其支出为固定资产形成及存货增加。
三、结 论
由表1可知,中国省级宏观SAM是一张15×15的矩阵(包括行合计和列合计),共有86个元素值非零,其余元素值均为零,表示其对应的行账户和列账户之间不存在任何的经济往来。因此,编制各省宏观SAM表就是要准确、无误地核算表1中非零元素的值,这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是笔者的下一项研究任务。此外,在SAM表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研究是,可以建立涉及税收、金融、投资、消费等方面的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进行政策模拟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这将为政策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笔者下一步研究的任务之一。
注释:
①Round.Decomposing Multipliers for Economic Systems Involving Regional and World Trade[J].the Economic Journal,95,June,1985:383-399.
②Pyatt.A SAM Approach to Modeling[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1998,10(3):327-352.
③Pyatt and Round.Accounting and Fixed Price Multipliers in a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Framework[J].The Economic Journal,1979:850-873.
④Holst and Sancho.Relative Income Determin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Social Increases on Economic Activity[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Series 38,No.3,September,1992:550-577.
⑤Roberts.The Spatial Diffusion of Secondary Impacts:Rural-Urban Spillovers in Grampian Scotland[J].Land Economics,2000,76(3):395-412.
⑥Jensen and Tarp.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Spatial Inequality:A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in a Vietnamese Perspective[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69-86.
⑦李善同,李 强,齐舒畅,翟 凡.中国经济的社会核算矩阵[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1):42-48.
⑧段志刚,冯 珊,岳超源.北京市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J].统计研究,2003,(12):35-39.
⑨金艳鸣,雷 明.部门产出增加与减贫——基于贵州省社会核算矩阵的乘数分析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8):30-34.
⑩范 金,郑庆武.中国地区宏观金融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J].当代经济科学,2003,(5):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