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质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2-01-08王宇平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陈 琪,王宇平(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我国新会计准则着重强调资产负债表观念,淡化利润表观念,体现综合收益观念。在资产负债表观念下,确认和计量某项交易和事项时,应先确认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然后再确认损益。会计准则的侧重点的改变倡导投资者和企业应该追求真实资产和负债条件下的净资产增加,重视企业的资产质量,而不是仅仅关注利润。因此,以资产质量的概念和特征为基础来建立资产质量评价体系,无论对于公司管理者还是投资者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资产的含义
资产质量这一概念是个属性概念,必须依附于资产这一实体概念,没有特定的对象,质量是毫无意义的,因此,首先应该明确资产的概念。目前,会计界对资产的定义较为统一。
FASB在SFAC No.6《财务报表要素》中认为“资产是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IASB在2001年的《IASB概念框架》中对资产进行了如下定义:一项资产是企业控制的一项资源,它是过去事项的结果,从所控制的资源中预期有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载明,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同时,还应当关注,目前IASB和FASB概念框架联合项目对于资产的定义初步统一于“资产是主体的一项资产,是主体对其拥有排他的权利或其他权益的现时经济资源”,并且声明,这一定义特别强调“现时”,“经济资源”以及“拥有排他的权利或其他权益”,这一新的定义,体现了经济资源观。
可以看出,无论是FASB、IASB还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资产的定义方面都强调了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概念框架联合项目的资产定义更体现出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所以,资产的本质就是要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二、资产质量的含义
目前对资产质量概念的界定,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资产质量是多方面特征的综合。比如,干胜道、王生兵(2000)以及费明群(2004)认为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赢利性、变现性和周转能力的综合体现,企业整体资产质量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但对个别资产质量只能从后两个方面进行,因为企业利润无法与单项资产之间建立函数关系,是资产作为一个有机体共同创造的。
总体而言,学者们对资产质量的理解,可以大体归纳为下面三类。
1.资产质量应体现资产的本质
基于资产是作为一项经济资源而存在的,其本质和目标就是获得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这一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资产质量也应强调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能力。李嘉明、李敏松(2005)就认为企业的优质资产是指那些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利用率高、能正常周转并具有盈利潜力或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资产。资产质量越好表现为其获取经济利润的能力越强。与其观点类似,张春景、徐文学(2006)也认为资产对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保证程度越高,则该项资产的质量就越高。陈仲威、朱小平、娄欣轩(2010)也认为资产质量的内涵是指未来经济利益大小或者超过期望的那部分未来经济利益的大小。
企业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关注其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是必然的。而在资产质量的概念上体现资产的本质也是资产质量作为属性概念说决定的。所以,把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作为企业资产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毋庸置疑的。
2.把质量分解为两部分
另一些学者通过辨析“质量”这一概念,把企业的资产质量划分为资产物理质量和资产系统质量两个方面。徐文学(2007)提出资产质量包括资产物理质量和系统质量两方面。同样物理质量的资产在不同企业之间、在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以及在同一企业的不同用途之间会表现出不同的贡献能力,这实质上就是资产质量的相对性。他强调了企业资产质量是相对于企业的主营业务而言的,对企业整体评估时,资产质量应该更侧重于资产的系统质量。张新民、王秀丽(2003)则更偏重于系统质量,认为资产质量是指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即资产质量就是系统质量。他们指出由于资产质量的相对有用性,资产质量主要关注的不是特定资产的物理质量,而这也是企业重组增值的基础。笔者认为他们从财务管理角度强调资产系统质量是正确的,但不应完全忽视资产的物理质量。而陈仲威、朱小平、娄欣轩(2010)却认为与资产的物理质量相对的是资产的财务质量而非系统质量。他们指出系统质量实质上是整体质量,与之相对应的应是单项资产质量,资产的财务质量可再细分为整体资产质量和单项资产质量。
无论物理质量对应的是系统质量,还是财务质量,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资产质量进行划分。我们要把握住资产质量的实质,应兼顾单项资产和整体资产两方面,认识到资产质量是物理质量与系统质量(或财务质量)的集合,综合反映了资产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3.质量即是符合要求
近两年,一些学者基于质量大师Philip B.Crosby在“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 Management)”理论中提出的“质量即是符合要求”这一观点,从一个新的角度界定了资产质量。钱爱民、张新民(2009)提出资产的质量是指资产在特定的企业内部,实际发挥的效用与其预期效用之间的吻合程度,对资产质量的考察,应主要关注的不是资产的物理质量,而应该是特定资产满足企业对其预期需求的程度。张付荣(2010)也指出,资产质量就是通过安排、管理,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预期效用,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呈现出的变现能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总合。
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资产质量不能脱离资产的本质,即资产质量的概念必须能够反映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性质,同时还应遵循Crosby提出的质量即是符合要求的观点。所以,资产质量即是指资产在特定企业内实际发挥的效用与其预期效用之间的吻合程度,即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超过企业投资者预期、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程度。
三、资产质量的特征
基于上述资产质量概念的讨论,本文从企业资产运营的结果分析其资产质量的特征。这里所说的资产质量的特征,也是一些学者提出的资产质量概念的外延。
1.存在性
资产的存在性是指资产的存在状况,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资产是否真实存在,二是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徐文学,2007)。由于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所以有些存在于企业账面上的资产实际上并不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并不符合资产的本质,比如长期待摊费用。而另一些资产,虽然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比如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很可能成为坏账,但是如果没有全部计提坏账准备,仍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势必会导致资产虚增。本文把这些资产统归为不良资产。
资产结构实际上是描述资产的分布状况和构成的,具体来说就是以某种形态存在的资产在企业某类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一个企业的总资产可以按流动性大小、是否具有实物形态、是否直接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而不同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其内部的结构都会影响企业的资产质量。一些学者把资产的流动性或者变现性作为资产质量特征之一单列出来,笔者认为资产的流动性或者变现性就是通过流动资产或者易变现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反映出来的,所以应归属于存在性之内,不必单列出。
2.周转性
资产的周转性是指某类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被利用的效率。资产是企业实施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说明该项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在一定时期内能为企业赚取的收益就越多。资金周转性反映了资产被利用的频率,被利用得越频繁,说明其质量越高,而那些被闲置或者不能正常周转的资产,往往质量不高。
3.盈利性
资产的盈利性是指资产在持有、使用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获利,而资产存在的意义就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资产的盈利性是毋庸置疑的,是资产质量的综合表现,也是评价资产质量的最核心指标。一般而言,高质量的资产往往意味着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而企业只有获得收益才能生存和发展。
4.获现性
资产的获现性是指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创造现金净流量的能力(钱爱民、张新民,2009)。在关注资产盈利性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关注其产生相应现金流量的能力。因为现金是企业营运的血液,企业获得充足的现金流才能进行下一轮投入,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进行。优质的利润能够带来良好的现金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获现性可以看做对企业资产质量的更高要求。在企业中,只有源自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具有可持续性,才能显示出企业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经营性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能否获取充足的现金净流量也是衡量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方面,因而,我们要特别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资产质量的四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的。存在性是基础,它反映了资产在企业中的存在状况,是其他特征的前提;周转性则在存在性的基础上体现了资产使用的效率;盈利性是资产质量特征的核心,而获现性是对盈利的质量进行考察,体现了对资产质量的更高要求。
四、资产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资产质量理论研究已有文献中,学者们分别从不同方面构建了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大多数学者是单单就整体资产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对企业资产质量的评价不应仅局限于整体资产,应在考察企业整体资产的质量的基础上,对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进行重点评价,以便能够更加详尽地评价企业资产质量。
因为,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在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时间、风险等多方面具有本质的差异。特别是经营性资产,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它产生的利润和现金流是可持续的和稳定的。在对整体资产质量进行评价的同时,侧重对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价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资产质量状况,尤其是在对盈利和获得现金流状况进行评价时。本文按照企业资产是否直接应用于企业开展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把企业资产分成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商业债权、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现金、银行存款是否属于经营性资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借鉴钱爱民、周子元(2009)的观点,即将现金、银行存款列入经营性资产。而投资性资产主要包括直接对外形成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等项目将列入企业投资性资产之中。
在上述资产质量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行准则下的财务报告体系,同时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本文构建的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注:①不良资产=待摊费用+3年以上应收款项+待处理资产净损失+递延资产
②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五、结 语
在新会计准则强调资产负债表观念的背景下,企业和投资者不能仅仅关注资产数量,更应该重视资产质量,因此加强对资产质量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并以此指导资产质量管理的实践十分必要。本文从资产的概念出发,在对资产质量的概念和特征加以讨论的基础上,从存在性、周转性、盈利性和获利性四个方面构建了资产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在对资产质量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整体进行评价,还应对经营性资产进行单独评价,以更加全面的、客观地评价企业资产质量。鉴于篇幅有限和笔者能力,本文只是对资产质量做了理论上的初步探讨,构建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还有待于后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成小云,任永川.IASB/FASB概念框架联合项目中的资产概念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10,(5):25-29.
[2]干胜道,王生兵.试论企业资产质量优化与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49-52.
[3]费明群,干胜道.资产质量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J].财会通讯,2004,(5):38-43.
[4]李嘉明,李松敏.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4):104-107.
[5]张春景,徐文学.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评价的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2006,(7):40-45.
[6]徐 泓,王玉梅.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5):117-121.
[7]陈仲威,朱小平,娄新轩.资产质量概念框架研究[J].财会通讯,2010,(5):39-41.
[8]徐文学.企业资产质量特征的理论探讨[J].江苏商论,2007,(6):37-39.
[9] 张新民,王秀丽.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J].会计研究,2003,(9):35-38.
[10]钱爱民,张新民.资产质量:概念界定与特征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09,(12):56-58.
[11]张付荣.资产质量:本质、特征与评价体系[J].财会通讯,2010,(10)上:23-25.
[12]钱爱民,张新民.经营性资产:概念界定与质量评价[J].会计研究,2009,(8):54-59,96.
[13]钱爱民,周子元.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检验——来自我国化工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评论,2009,(10):7-9.
[14]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J].会计研究,2008,(5):3-9,95.
[15]王生兵,谢 静.浅析资产质量[J].软科学,2000,(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