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的培育对策

2012-01-07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价值观生命

赵 琳

(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山东滨州256603)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而“90后”大学生则是在特殊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具有特殊思想并正在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社会成员,他们被社会广泛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近年来,高校中屡屡出现“90后”大学生萎靡不振、轻生等生命情感价值观扭曲的现象,引起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生命情感价值观的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对生命情感价值观教育的日益重视,对生命情感价值观的研究也日渐成为众多学科研究领域的必选课题,如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领域。但到目前为止,在心理学领域对生命情感价值观的定义还没有形成共同认定的界定。Schwartz将生命情感价值观定义为:生命情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生命存在形式的总的价值判断,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命体 (以人为主)的全部生命活动对生命自身以及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意义的自觉认识。[1]可见,生命情感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在生命中的具体体现,是人如何看待自己个体生命价值的态度和看法,也是一种生活理想。

生命情感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体现在人的一切行为和活动之中,决定着生命的性质和方向。正确的生命情感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它能够使人体验到生命存在的意义,[2]积极承担生命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学会欣赏自己领悟幸福及打造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和谐幸福,而错误的价值观则将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消极影响。

二、“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的现状和特点

1.“90后”的定义

本文中所涉及的“90后”特指1990年至1999年这十年内出生的中国公民。这一代人出生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且国家在各方面事业都取得飞速发展。由于受到时代发展变化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影响,“90后”一代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在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上与老一辈人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在生命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更加凸出。

2.“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的结构维度

笔者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并结合自我实践总结,将“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初步划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1)珍爱生命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2)积极健康型:积极进取,乐观心态,直面挫折,拥有团结和谐的交际群体,自觉追求生命的价值;

(3)悲观消极型:否定生命的价值,悲观的理想信念,心情抑郁,生活消极,没有安全感,对前途感到渺茫;

(4)偏执功利型:将生命情感价值观片面理解为对某一利益的追求,并深信这是其生活的唯一理由。

3.“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现状

笔者以问卷调查与采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此问题展开调查,《“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问卷》是在滨州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资深研究教师的指导下,并严格按照心理学问卷的编制程序拟定的。问卷编制前,对采集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尔后又对编制完善的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测,结果显示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情况较好。

笔者对滨州学院、滨州医学院以及滨州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采取按性别比例随机抽取与分年级专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达到认识“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总体特征的目的。随后,笔者运用Spass、Excel等软件对调查问卷各个类型的平均数、标准差进行测算研究分析,从总体上初步认识其基本特征:

表1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总体特征分析

4.“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的特点

作为社会承前启后、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90后”大学生,他们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他们的身上都会被赋予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3]

(1)据调查分析显示:从总体来看,“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按题项均分依次为:健康积极型>珍爱生命型<偏执功利型>消极困惑型,“90后”大学生“积极健康型”一栏得分最高,而“悲观消极型”一栏得分最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呈现出日渐多元化趋势。该调查结果从表明,社会多元化的价值标准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已经对“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2)“90后”大学生的生命情感价值观的主导方向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心态,直面挫折,拥有团结和谐的交际群体,对自身和社会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具有较强的探寻生活目标和生命价值的能力。但人类在青年时代的认识毕竟是有限的,有些观点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少数“90后”学生否定生命的价值,悲观的理想信念,心情抑郁,生活消极,没有安全感,对前途感到渺茫,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3)对生命情感价值观功利世俗的一面突出体现在少数“90后”大学生群体中,其人生追求的目标就是金钱和权利,这种极度追求物质化的现象体现了“90后”大学生在生命情感价值观狭隘、消极的一面,是一种世俗主义的价值观倾向。笔者认为,偏执功利的一面与“90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关系密切: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金钱物质等经济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身处大学校园的“90后”大学生也不例外。换角度分析,“90后”荣誉地位和金钱物质正充分体现他们是有明确人生目标的,希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但是在这过程中需要把握“度”,一旦超过限度,陷入拜金主义就会不能自拔,对个人生命情感价值观则将产生负面影响。

三、高校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教育的工作对策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4]因此,高校辅导员对待生命情感教育工作应充分体现人文情怀,教育学生全面认识生命本体,确认生命情感的价值,引导学生热爱自身的生命情感,尊重他人的生命情感,维护自然的生命情感,用爱心点亮学生的人生。

生命情感教育发展到今天,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其教育框架未形成系统,相关领域对它的认识也未勾勒出完善的轮廓,并且能全面针对“90后”大学生的此类教育更是少之又少,综上笔者认为,对“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的培育不应该以简单的教育或片面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为主,而应该从生命本体的尊严和生命实践价值两个方面来定位。

1.开展生命情感课程教育,注重全面的心理指导

在大学期间,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因此,高校辅导员是对学生在校表现了解最为全面的人,也是学生生命情感教育的核心力量。作为“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不仅要将该理念渗透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还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生命情感课程教育,如生存教育、生命情感哲学教育等。高校辅导员还应总结国内外生命情感教育的教学经验,通过真实案例,并结合“90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其身心特点,确定的教育目标要适合,教育方法要合理,并寻找蕴涵于其中的生命情感因素,努力打造旨在提高学生生命情感质量的综合性课程体系。与此同时,辅导员要充分考虑到“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和层次性,改变片面的填鸭式传统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将健康积极的生命情感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心中。

在国外及我国台湾、香港的很多学校都已经开设了有关课程,比如台湾的东海大学自2004年起就已尝试开设“生命情感教育概论”、“生命情感发展与关怀”、“自然科学信仰”等课程,这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实施模式。[5]

2.注重生命情感实践,体验生命的真善美

所谓生命情感体验,是指人通过对生命情感活动过程中某一具体经历体验产生的对生命本体的本质、价值的自我确认后获得的主观感受。[6]作为生命本体的人,生活在其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自身都要靠自己去了解、认识和体验。生命本体是不会自然显现其实现价值的,尤其是注重个人实践、反对教条主义的“90”后大学生,每个生命个体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体验生命之真、生命之善、生命之美。所以,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个人生命情感的体验,去感受生命的真谛。

笔者认为,辅导员可以在日常活动中,组织“90”后大学生深入特殊社会机构 (如孤儿院、敬老院、监狱等)进行亲身实践,以增强学生的生命情感体验,从他人的生命情感经历中领悟生命的珍贵,引导“90”后大学生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与外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其人道主义关怀精神;同时,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增强大学生对死亡的深层认识,最终形成珍爱生命、理性的生命情感价值观。

3.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计和规划,它包括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7]通过规划确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是人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笔者通过近几年在学校内组织开展“大学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相关活动,以及教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实践经验,得出结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正确生命情感价值观的养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生命情感教育本身来讲,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一方面,要正确了解自我,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剖析,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同时需注意的是,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不能以偏概全,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正视自己的“短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做出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个人还应正确地对所选择职业的现状、前景等进行科学分析,以避免其因个人的偏执爱好而做出的不合理规划。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能够加深对生命的领悟,自觉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还应提醒学生深入了解所选职业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职业知识,根据自我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人生目标,早日实现人生价值,方能积极面对生活、把握人生。

4.发挥网络优势,把网络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了解和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和基本特点,教育工作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及时给予最真诚的关心和具体的帮助。[8]

“90后”大学生正处于信息时代,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游戏、网上聊天等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学校在日常管理教育中也应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的开放性、参与的广泛性、资源的共享性等特点,结合学生近期关注的社会生活热点,将网络发展成为生命情感教育的前沿阵地。

网络的虚拟性使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QQ、QQ空间、人人网及博客等都是他们发表对社会热点的看法和内心感受的重要工具,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利用网络开放性的特点,及时从侧面了解学生更为真实的生命情感价值取向和实时动态,使我们的生命情感教育具有明确性、针对性和方向性。

与此同时,根据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学生能够直接而真实地表达内心消极抑郁等负面情绪,如恋爱、对老师的看法等一些当面不愿意提及的敏感话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邮箱留言等方式进行沟通,畅所欲言。辅导员也可以建立并及时更新自己的网络博客,把QQ号、邮箱等交流方式公开给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生命情感价值观的思想动态和教育需要,通过研究分析,对症下药,使学生的心理症结能够及时沟通化解,从而全面提高生命情感教育的针对性。

5.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塑造人的品格的第一所学校。[9]人活一世,对其生命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家庭,尤其是从小在家庭的温室中长大的“90后”大学生。可以说,家庭是与生命链接最紧密的一个环节,更有学者认为生命情感教育的主体就是家庭,因此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对生命情感教育的关注参与是至关重要的。若父母拥有积极健康的生命情感价值观,则会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乐观、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从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快乐、幸福的生命体验较为敏感,能感受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从而对一切生命现象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特殊影响,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为学生健康生命情感价值观的早日养成奠定良好基础。

简言之,21世纪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应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制定较为完善的应对措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品格,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开拓新境界,真正有效地提高“90后”大学生生命情感教育工作的质量,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和珍爱生命的生命价值观。

[1]Schwartz S.H.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 countries[J].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92:1-65.

[2]贾琦艳.从大大学生幸福感入手对其进行生命教育 [J].传承,2010,(8):136-137.

[3]姜德红.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J].高校招生,2010,(1):57-58.

[4]人民论坛学术前沿.“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研究 [N].2011-09-21.

[5]佟瑛,刘冬冬,芦海英.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2-44.

[6]韦光明.关于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5):171-173.

[7]李大勇.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J].教育与职业,2007,(15):110-112.

[8]陶晓玫,刘媛媛.观念情感策略——浅谈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J].中国成人教育,2011,(5):54-56.

[9]吴磊.当代大学生生死认知现状及对策探析 [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107-109.

猜你喜欢

辅导员价值观生命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