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沧茶文化旅游SWOT分析

2012-01-07施荣连赵家泉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临沧茶文化旅游

施荣连, 赵家泉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 (KAndres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SWOT中,S代表企业的“长处”或“优势” (Strengths);W是企业的“弱点”或“劣势”(Weaknesses);O代表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ies);T为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Threats)。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临沧茶文化旅游进行态势分析,旨在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发展途径。

一、临沧茶文化旅游的优势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

临沧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属云贵高原热带、亚热带温湿区,境内山岭叠翠,蜿蜒起伏,海拔高低差异较大,由于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良好的气候环境,高山深处常年云雾缭绕,加之临沧大气质量相对较好,经专家测试可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为临沧茶叶生长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另外,临沧茶叶种植基本不施农药化肥,土壤质量好,是“世界少有的生物优生地”。

(二)底蕴深厚的茶文化资源优势

临沧有“茶资源历史博物馆”之美誉,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有佤、傣、彝、拉祜、布朗、白、苗、德昂、景颇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民俗文化与茶礼茶俗经过长期的相互交融,积淀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茶文化资源优势显著。

1.古茶根深源长

临沧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有第3纪芒回宽叶木兰 (新种)的茶树始祖,有混生共长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他们相依共生,郁郁葱葱,至今生机勃勃,被当地人采摘、品饮。凤庆香竹箐的一株大茶树,被推断树龄在3 200年以上,双江勐库野生茶林,树龄均超过2 500年,面积12 000多亩。此外,在临沧绵延200多公里、遍布全市区的9 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森林中,均有野生茶树分布,勐库1.2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永德大雪山10.05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也不乏近千年树龄的古茶。临沧还大大小小分布着无数个古茶园,据统计,仅永德县就有12座古茶山,面积都超过800亩,年代在60到100年不等。成为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是国家重要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产业提升价值。

2.茶道韵味无穷

临沧既是一个古老的茶区,又是一个完整保留悠久饮茶习俗的地方,其民间茶艺茶道文化如佤族“烧茶”、“纸烤茶”,傣族“竹筒茶”,爱尼族“土锅茶”,布朗族“青竹茶”,拉祜族“烤茶”、彝族的“百抖茶”等,风格各异,表现出来的文化为世人名家所赞誉。大旅行家徐霞客1639年到临沧凤庆品饮了先民的“百抖太华茶”后,赞叹道:“所品饮过之茶不可胜数,可如此好喝的茶,还从未喝过。”《滇海虞衡志》载:“顺宁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瀹,尤有味也。”,诗人李鉴尧喝过临沧凤庆的茶后赞道:“只知饮酒能醉人,名茶胜酒醉十分。”把饮茶的情趣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临沧茶文化留下无限韵味。

3.茶俗丰富多彩

临沧境内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他们种茶、饮茶的历史悠久,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形成了各民族特有的茶俗茶艺。茶文化广泛渗透到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当中,祭祀、结盟、交友、婚丧嫁娶等活动都离不开茶。在各族人民心目中,茶是祖先,茶是神灵,茶是生命,茶是灵魂。如彝族,自古种茶,茶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祭祖先、祭神灵用茶,婚丧嫁娶、待客离不开茶。彝族支系俐亻米人还有祭茶树王习俗。彝族泡茶有小陶罐烤茶、竹筒震响茶、百抖茶等。布朗族有竹筒茶、青竹茶、酸茶、蜂蜜茶、糊米茶等。佤族有鲜叶茶、火炭茶、生煮茶、烤茶、竹筒茶、纸烤茶、铁板茶等。傣族有糯米香茶、竹筒茶。拉祜族有烤茶、火焯茶、火炭茶等。德昂族有传情茶、提亲茶、友谊茶、拜堂茶、迎亲茶等。回族有小罐茶、糖茶、油茶、婚茶等。苗族有万花茶、进门茶、结亲茶、回门茶、建房茶等。

4.茶娱白花齐放

随着漫长的演化,茶又被注入到了音乐、舞蹈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少数民族在种茶采茶制茶的过程中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民间茶娱文化,如采茶歌、茶山歌等。这些茶娱文化已被人们以不同形式搬上了舞台及展台,如凤庆创作的《滇红的故乡》歌曲由著名歌唱家蒋大为演唱,《蒸绿特级蜜情香》歌曲由歌唱家关牧村演唱,制作的金曲碟子传遍国内外。沧源佤山艺术团到北京、巴黎、新加坡表演茶歌茶舞,临沧歌舞团在2006年中国临沧茶博会上表演的大型广场歌舞《茶之歌》,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歌舞团编排了一系列茶歌、茶舞节目,深入到全省各地巡回义演,以歌交友,以舞传情。

(三)享富盛名的茶品牌优势

从品牌上看,临沧一度曾是云南省出口创汇名牌茶的地方之一。1938年我国著名红茶专家冯绍裘在临沧成功创制“滇红”茶,轰动茶界,从此,“滇红”成为了可与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红茶相媲美的世界一流红茶。“滇红”创制至今虽仅有70多年的历史,但已发展成为世界红茶的知名品牌,远销欧美和东南亚5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助推下,已形成红茶、普洱茶、绿茶、茶饮料等多种茶产品并举的格局,已有“勐库”、“凤牌”、“王子冠”、“健身”、“回味”、“银竹”、“刘家坡”、“嘉茗”、“莹毫”、“兰庭春”、“六大茶山”等13个品牌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有“凤牌红茶”、“勐库牌普洱茶”、“澜沧江牌普洱茶”等5个茶叶产品获云南名牌产品称号。其中以滇红功夫茶、红碎茶、普洱茶、绿茶为主的系列产品享誉海内外,多次获国内名优茶金奖、优秀奖、国际博览会荣誉奖等,茶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有了较高的知名度,而且这些品牌的销售额也在不断地扩大,品牌开拓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临沧茶文化旅游的劣势

(一)区域发展的滞后制约着临沧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临沧地处滇西南,属于贫困的边境地区。长期以来,受经济、观念、交通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临沧始终难以摆脱低水平、低层次、低效率的发展态势,区域发展的步伐缓慢而沉重,加之临沧大部分地区长期处于国家重点扶贫区域,财政收入微薄,一直以来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茶文化旅游的收益不高。另外,临沧农业人口较多,三农问题突出,使得区域整体发展实力较弱,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不高,进一步制约了临沧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旅游资源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从茶园旅游资源分布看,在云南省的主要产茶州、市中,临沧茶园旅游资源面积居首,占全省面积近30%。[1]但从整体上看比较分散,大面积的几万亩的集中茶园旅游资源不多,就连几千亩的茶园旅游资源都是分落各处,不容易大规模看到,有的甚至独树存在于田间地头。形成规模、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少,开发出来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品位不高,在旅游市场上缺乏吸引力,难以组合成精品旅游线路。

(三)文化底蕴挖掘不够,知名度较低

临沧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近年来,虽通过茶文化博览会、旅游节庆等活动的举办,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通过调研发现,临沧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还不为众多人所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临沧深厚的茶文化资源仍没有被发掘出来,未形成系统的茶礼茶俗,饮茶、说茶、研究茶的氛围不浓,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茶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整理。

三、临沧茶文化旅游的机遇

(一)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日益优化,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也不断更新,具有个性、参与性、体验性和生态性的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人们旅游偏好倾向的这种转移,为临沧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二)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

一种产业的成长往往在成长阶段需要得到一定的政策和环境支持,才能获得发展空间,顺势而上。临沧茶文化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类型之一,在发展中正赶上了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实施,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等重大政策的施行,与发展旅游业密切关联;国民休闲计划和休假制度的进一步推行,临沧新家园行动计划的落实以及八条二级路和沧源机场建设等一系列国家、省市政策,必将带来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地位的不断稳固。有利的政策和难得的机遇,将大大拓展临沧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空间。

(三)信息化带来的机遇

信息化是旅游信息传播的新媒介,以其低投入,广泛快速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欢迎。临沧旅游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将会给茶文化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国内旅游尤其是自助旅游的迅速发展,公众对旅游信息的需求量急增,有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可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运用网络加大宣传,在资金投入较少的情况下达到旅游效益最大化。其次,互联网也是一种全新的交流和管理工具,通过网站的各种监控跟踪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业界提供大量的动态、实时的数据,对公众的关注热点、需求的变化提供分析。管理者可以通过及时获取的数据信息尽快地提出优化措施。这种旅游信息传播渠道的转移,将对临沧整个旅游信息格局、旅游产品格局和旅游交易市场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

四、临沧茶文化旅游的威胁

(一)竞争威胁

受市场和政策的促动,临沧周边地区普洱、西双版纳等地都提出建设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普洱市 (原思茅)以“普洱”茶产品为媒介,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茶城,近年来普洱茶产品名声很大;西双版纳本身就是旅游热点地区,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明显优势 (如下表所示)。国际方面,与邻国缅甸茶文化旅游资源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同质性。此外,随着临沧境内民族文化游、水电游等旅游的兴起,临沧茶文化将面临着很大的客源争夺。

表1 临沧与周边同质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对比表

(二)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挑战

临沧所具有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原始性、唯一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是自然和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若开发不当,保护不力,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甚至永远消失。因此,临沧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着资源破坏的挑战。

结束语

临沧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茶文化底蕴深厚,有明显的内部优势。通过对临沧茶文化旅游SWOT分析得出,临沧要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应在充分挖掘提升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抓住当前旅游发展机遇,找准市场,着力打造具有原生性、体验性、参与性的特色旅游产品,特别是针对茶文化旅游资源分散这一劣势,可结合其他旅游如民族文化旅游、水电旅游等,合理整合旅游资源,转劣势为优势。同时,在发展中应融入环境保护的内容,大胆创新,保障临沧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刘明.边地散记 [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临沧茶文化旅游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