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衡量及其经济学意义

2012-01-07秦其文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素质农民

秦其文

(怀化学院湘西经济发展研究所,湖南怀化418008)

一、引言

素质是人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特质和基本条件,在实际中,人们主要关注劳动者素质。所谓劳动者素质,是指劳动者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实践和锻炼所获得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健康水平等质量因素的总和,它是劳动者为从事某种职业劳动过程的需要所应具备的基本的自身条件。可以看出,劳动者素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既有生物属性,又具社会属性。在当今世界提高人口素质越来越重要,人口素质的高低既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条件。只有提高人口素质,使劳动者具有先进思想观念、较高科学文化、专业技能、健康体魄等素质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此,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劳动者思想观念素质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农民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农民思想观念、文化知识、技能、健康等综合素质 (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步伐,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学界为提高农民素质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系统的、深层次的关于中国农民素质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对农民素质进行衡量 (量化)的研究甚为缺乏。值得欣慰的是,对人口素质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缺乏,这可以为农民素质的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在国外对人口素质评价方面,Morris(1979)等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们提出了人口素质指数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简称PQLI)的概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从1990年起一直致力于人类发展指数的测量,把它从三个基本要素 (寿命、知识、生活水平)拓展到包含人的参与权、安全、妇女地位、贫困、消费、民主等在内的更为广泛的人类发展概念。国内研究人口素质和评价农民素质的代表性人物有武洁 (1998)和林美卿、代金平 (2003)等。武洁 (1998)考察了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率、识字率、成年人口比例、脑力劳动人口的比例6个指标,利用国家统计局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1997年除西藏的中国30个省份的人口素质差异。林美卿、代金平 (2003)则选取了农民平均预期寿命、农民劳动力的比率、三口以下家庭占总户数的比率、出生率、受初中以上教育人数的百分率5个指标构建了农民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民素质进行了综合评价。钱金平 (2001)选取了能较全面反映人口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平均寿命、维尔威克指数、智商、非残疾比重、6岁及以上人员大学、中学、非文盲比重等7个评价指标及其权值分配方案,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人口素质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辛贤、毛学峰、罗万纯 (2005)认为,农民劳动者素质是指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素养,包括身体素质、教育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现代思想观念意识素质等,但在其构建的农民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却只从农民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科技素质三个方面指标进行评价,包括农民法制观念、婚育观念、环境保护观念、宗族观念、民主选举观念等在内的现代思想观念素质没有纳入其评价指标体系中。

总的来说,由于人的思想观念看不见、摸不着、衡量难,对农民思想观念素质进行衡量 (量化)的研究很难看到。崔玉红 (1997)虽从爱国程度、职业道德水平、社会公德遵守程度三个方面构建了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个体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衡量,但爱国程度、职业道德水平、社会公德遵守程度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过于宽泛和抽象并不能反映当前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实际,也非影响农户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具代表性 (典型)的农民思想观念素质,影响农户收入和脱贫致富的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需重新构建。

本文尝试从纷繁复杂的农民思想观念中梳理出影响、制约农户收入的最具代表性的农民思想观念素质,主要是五个方面:教育理念、商品经济观念或市场经济意识、创新思维、健康意识、自力更生精神,据此,构建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模型方法衡量 (量化)个体农民思想观念素质并诠释其经济学意义,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对农民思想观念素质衡量并将其作为长期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学分析的研究。

二、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衡量

美国自动控制专家Zadeh(1965)提出的模糊数学是一种运用模糊推理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研究处理模糊现象的数学方法,是解决带有模糊性问题研究的行之有效的根本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方法能比较顺利地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模糊性”评判与决策问题,是模糊数学中运用较多和较成熟的方法之一。农民思想观念素质具有极大的模糊性,本文主要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方法衡量 (量化)个体农民思想观念素质。步骤及方法如下:

第一,给予个体农民思想观念素质先进、较先进、一般、落后的四种评价,为此,得出评判集V={V1,V2,V3,V4},其中,V1:思想观念素质先进;V2:思想观念素质较先进;V3:思想观念素质一般;V4:思想观念素质落后。

第二,构建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农民思想观念素质评价指标的选取必须坚持如下三个原则:一是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农民思想观念纷繁复杂,建立农民思想观念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应力求能全面、多层次、多维度地反映农民思想观念素质,而某一个或两个方面的指标不能反映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实际。但是,全面性并非要求设置的指标体系面面俱到,而应该从众多的指标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 (典型的)深远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反映农民的个体思想观念素质,又能恰当、准确地衡量农民的群体 (整体)思想观念素质;既能反映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现状和时代特征,又能反映国家的长期努力和行动,准确判断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未来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上保证今后农民思想观念素质评价工作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二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评价应建立在可比性的基础上,选用指标的口径必须一致,以确保对比分析科学、合理;同时又要兼顾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特殊性,可从农民的健康意识、劳作意识、自力更生精神等方面构建。三是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农民思想观念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具有前瞻性,要考虑今后发展的可能;同时,要兼顾当前与未来,使其具有可行性,整个指标体系需要与现行统计制度相衔接,指标口径、核算方法和评价方法一致,以充分反映当前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状况。

基于上述选取原则,本文从纷繁复杂的农民思想观念中梳理出影响农户收入及脱贫致富的最具代表性 (典型)的农民思想观念素质,构建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教育理念、商品经济观念或市场经济理念、创新思维、健康意识、自力更生精神五个方面,得出评价因素集U={U1,U2,U3,U4,U5},其中,U1:教育理念;U2:商品经济观念或市场经济观念;U3:创新思维;U4:健康意识;U5:自力更生精神。

第三,针对每一待考察个体农民,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了解他 (她)的有公正心的若干人,针对上述每一个评价因素,使被调查的若干人确定被考察个体农民思想观念素质是“先进”,“较先进”,“一般”,“落后”,即给出一个评语。最后对所有被调查人给出的评语进行汇总,得出评价矩阵R:

鉴于本文给出农民思想观念素质四种评价,V={V1,V2,V3,V4};构建农民思想观念素质五个评价指标,U={U1,U2,U3,U4,U5},得出如下评价矩阵R:

其中,rij(i=1,2,3,4,5;j=1,2,3,4)表示认为第i个因素 (指标)Ui符合第j个评语Vj的人数与全部调查人数的比值。

第四,权重的确定。权重ai的确定是综合评判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它反映了各个评价因素在综合决策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综合评判的结果。本文主要采用专家调查估测法来确定权重,即通过农民素质方面专家咨询并根据专家们的认可和考虑教育理念、市场经济理念、创新思维、健康意识、自力更生精神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合理给定各评价因素对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贡献权重ai:

这样得到一个模糊权重向量a= (a1,a2,a3,a4,a5),a1+a2+a3+a4+a5=1,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本文中,假定按上述评价指标U= {U1,U2,U3,U4,U5}顺序排列的权重为a= (0.3a1,0.2a2,0.18a3,0.17a4,0.15a5)。

第五,采用算子对模型 (×,+)计算出待考察个体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评价向量b:

这里为了更具体了解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衡量方法,也为了计算的简便,现假定抽取十分了解该被考察个体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状况的10个人进行问卷调查 (在实际调查中,样本数还可多些),调查结果为:

认为U1符合V1的有4人,认为U1符合V2的有3人,U1符合V3的有2人,认为U1符合V4的有1人。认为U2符合V1的有5人,认为U2符合V2的有2人,认为U2符合V3的有0人,认为U2符合V4的有3人。认为U3符合V1的有3人,认为U3符合V2的有3人,认为U3符合V3的有2人,认为U3符合V4的有2人。认为U4符合V1的有4人,认为U4符合V2的有4人,认为U4符合V3的有2人,认为U4符合V4的有0人。认为U5符合V1的有6人,认为U5符合V2的有2人,认为U5符合V3的有1人,认为U5符合V4的有1人。为此,得出如下评价矩阵:

该评价向量b= (b1,b2,b3,b4)的计算结果分别为:

b1=0.3a1×0.4r11+0.2a2×0.5r21+0.18a3×0.3r31+0.17a4×0.4r41+0.15a5×0.6r51=0.432

b2=0.3a1×0.3r12+0.2a2×0.2r22+0.18a3×0.3r32+0.17a4×0.4r42+0.15a5×0.2r52=0.282

b3=0.3a1×0.2r13+0.2a2×0.0r23+0.18a3×0.2r33+0.17a4×0.2r43+0.15a5×0.1r53=0.145

b4=0.3a1×0.1r14+0.2a2×0.3r24+0.18a3×0.2r34+0.17a4×0.0r44+0.15a5×0.1r54=0.141

因此,b= (b1,b2,b3,b4) =0.432,0.282,0.145,0.141

第六,针对评语集中的每一个评语Vj,合理打一个分Cj,c= (c1,c2,c3,c4) (j=1,2,3,4),假定,c= (c1,c2,c3,c4) = (10,8,6,3)T,可根据情况调整。

计算结果,该待考察个体农民思想观念素质分值q1为7.869。按照同样的衡量方法,可计算出任何待考察个体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分值qn,至此,可直接比较个体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高低;基于对某地区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抽样调查,还可以估量该地区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的总体状况。

三、农民思想观念素质衡量的经济学意义

现代化问题专家英格尔斯 (1966)在《人的现代化》中指出,落后和不发达也是一种国民落后思想状态,国民的思想和精神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之中,就构成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扶贫先扶志,“志”即人的思想和精神,贫困者自身思想观念素质的提高是其真正摆脱贫困的重要条件。但由于思想观念衡量较难,如今,人们注意的只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资本、劳动、技术、自然资源等物质原因,人力资本理论揭示的只是人的教育、技能、健康素质与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关系 (舒尔茨,1961;赖德胜,1997;蔡增正,1999;姚先国,2008;张车伟,2003;周晓、朱农,2003;;魏众,2004;侯风云,2004;高梦滔、姚洋,2005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人的思想观念素质原因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但长期来,发展经济学家不乏对长期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人的思想观念素质原因的考察,主要有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五个方面:第一,思想原因。佩雷菲特 (2001)等指出,穷国追赶富国,首先是思想上的追赶。刘易斯(1994)认为,人的思想观念是社会经济变化的首要力量,企业家具有风险、创新等新思想的情况决定了其收入差别。克拉克 (2001)指出,贫困和不平等的根源在于人们具有不同的思想心理素质。张培刚 (1992)指出,非宗教传统思想观念对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传统乡村工业发展构成阻碍。梁小民 (2002)指出:“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经济发展水平,而是人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的约束正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其实,西部许多地区在自然资源、国家政策等方面都比东部条件好,但却没有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这首先在于人思想观念的不同。思想观念的改变会带来实际上经济的发展,这也就是精神变物质。”郎咸平(2007)指出,东北发展的最大问题是思想僵化,他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要知道这里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以往有专家认为东北最缺少资金,也有专家认为东北缺少有竞争力的产业,还有人觉得东北缺少技术和人才,我觉得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我认为东北最大问题是思想非常不解放,甚至僵化!常常听到东北的一些企业家问,现在最有潜力的行业是什么?东北三省哪个城市最具竞争力,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常有夕阳思维,却少有夕阳产业。只要思想解放,思维创新,东北就能振兴。”第二,精神原因。佩雷菲特 (2001)指出,经济奇迹的产生,除了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第三要素,即人的各种精神气质。熊彼特 (1912)用企业家创新精神很好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格林菲尔德 (2004)用资本主义民族主义精神解释了各国经济奇迹之谜。厉以宁 (2003)指出,市民精神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三,文化价值观。缪尔达尔 (1968)描述了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理想之间的冲突,认为,改变阻碍经济发展的传统价值观是实现现代化理想的前提。哈里森 (1985)用大量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多数拉美国家,文化价值观成为发展的一大障碍。第四,宗教观原因。韦伯 (1905)指出,与新教伦理内在契合的资本主义精神正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始发机制”。郭熙保、孔凡保 (2006)认为,将宗教信仰作为一个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第五,意识形态原因。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 (1981)、林毅夫 (1989)、罗必良(1999)、胡必亮 (2007)、赖德胜 (2011)等把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诚信等在内的意识形态作为“非正式制度”纳入经济分析,指出,先进意识形态是个人与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的工具,影响经济增长。

遗憾的是,发展经济学家只是提出了“人的先进思想观念有助于经济发展,落后思想观念是经济发展的桎梏”等等之类的判断或命题,尚未就人的思想观念素质与经济发展、收入差距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主要是因为人的思想观念素质用传统方法衡量难。

农民思想观念素质得以衡量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理论上:在衡量人的思想观念素质的基础上将人的思想观念素质作为一个长期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引入经济分析,就人的思想观念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有助于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经济学的产生,也可为“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找到经济学理论依据。

第二,实践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更新贫困者思想观念,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原则,但目前我国连片贫困区农民和政府思想观念与脱贫致富所需先进思想观念尚有很大差距①,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这是制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深层原因。人的先进思想观念素质是一种稀缺经济资源,是重要的人力资本,因此,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要通过农民自身思想观念素质的提升实现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使思想观念反贫困与资金扶贫、物资扶贫等其他一切扶贫方式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推动中国农村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在目前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略背景下应扎实推动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农村思想观念反贫困战略”的政策研究。

[1]宋晓秋.模糊数学原理与方法 (第二版)[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三版)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曾五一,肖红叶.统计学导论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林美卿,代金平.农民素质及其科学评价体系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9).

[5]武洁.中国各地区人口素质差异的主成分和类聚分析 [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8,(6).

[6]钱金平.人口素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J].中国人口科学,2001,(3).

[7]辛贤,毛学峰,罗万纯.中国农民素质评价及区域差异 [J].中国农村经济,2005,(9).

[8]崔玉红.关于“人口思想素质统计”的一点思考 [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7,(6).

[9]Morris,M.D.:Mensur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ld’s Poor:the Quality of Life Index[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79.

[10][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1][法]阿兰·佩雷菲特.论经济“奇迹”——法兰西学院教程(中译本)[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12][美]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3][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4][美]里亚·格林菲尔德.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5][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16][美]道格拉斯·诺思.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7][瑞典]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18][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9][美]巴里·克拉克.政治经济学——比较的视点 (第2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0]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 [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21]郭熙保,孔凡保.宗教与经济增长:一项研究综述 [J].国外社会科学,2006,(5).

[22]赖德胜.善有善报 [J].经济学家茶座,2011,(1).

[23]罗必良.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 [J].开放时代,1999,(3).

[24]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5]梁小民.小民谈市场 [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26]Hu,Biliang.Informal Institu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7.

[27]郎咸平.东北的最大问题是思想僵化 [EB/OL].http://www.news.sohu.com/,2007-06-03.hnqinqiwen〈hnqinqiwen@163.com〉

注释:

①2011年11月29日,湖南省新邵县委、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从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传来特大喜讯: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通过两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新邵县终于成功被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文章,同时打出“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字样的巨幅电子大屏幕宣传语,落款也为中共新邵县委、新邵县人民政府。这刺痛了公众神经,引发网友热议,一时间,新邵县委、县政府遭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成为国家特困县有什么值得庆贺的?”、“拿到贫困县的帽子就可以吃补助了!”等等之类的非议。贫困地区政府不愿脱掉“贫困帽”,甚至争戴“贫困帽”的“等靠要”依赖思想就是思想观念落后的表现。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素质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医联紧密时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应强化的三个观念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信息化是思想观念的革命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