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分析与评价*

2012-01-03孙冠男

天津药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注射剂使用率本院

于 和,孙冠男,刘 梅,王 芃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

儿科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分析与评价*

于 和,孙冠男,刘 梅,王 芃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儿童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医师处方的合理性,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关措施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5—10月门诊处方共4 612张,采用《医疗单位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指标中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90种,通用名使用率为100%,抗生素使用率为51.63%,注射剂使用率为23.61%,平均处方金额为103.19元。结论:本院门诊用药总体状况良好,指标处方的平均用药品种数、通用名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等指标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抗生素使用率偏高,需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

门诊,处方,合理用药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上市药品有高达70%的浪费,而不合理用药又造成世界上1/3的患者死亡[1]。无论是从短缺的医疗资源来看,还是从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不合理用药的代价都是巨大的。药品不合理应用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早在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与合理用药国际网络(WHO/DPA/INRUD)合作编著了《医疗单位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评价指标》(SDUIs),就为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使用制定了系列调研指标。

本院是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儿科三级甲等医院,日均门诊量4 400余人次,儿科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解本院门诊儿童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医师处方的合理性,笔者对本院的部分门诊处方采用上述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分析对象 抽取本院2011年5—10月部分门诊处方。每月选取2日,每天抽取1个综合调配的窗口白班(7:30~15:00)调配的所有处方。

1.2 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 抽取2011年5—10月每个月的10日和25日的处方,12日共计4 612张。将抽取的处方按月分类,并在预先设计好的Excel表格中逐张逐项输入,内容包括:处方日期、临床诊断、用药品种数、应用通用名的处方数、抗生素(有/无)及其金额、注射剂(有/无)及其金额、处方金额等,最后按月进行统计。统计内容有:①每月处方张数;②处方用药品种数,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处方用药总品种数/处方总张数);③使用通用名的处方数,通用名使用率=使用通用名的处方数/处方总张数×100%;④应用抗生素的处方数,抗生素使用率=应用抗生素的病例数/处方总张数×100%;⑤应用注射剂的处方数,注射剂使用率=应用注射剂的病例数/处方总张数×100%;⑥抗生素金额,抗生素占全部药费比例=抗生素总金额/处方总金额×100%;⑦注射剂金额,注射剂占全部药费比例 =注射剂总金额/处方总金额 ×100%;⑧处方金额,处方平均金额(=处方总金额/处方总张数)。

2 结果

本次分析结果显示,处方指标中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90种,通用名使用率为100%,抗生素使用率为51.63%,注射剂使用率为23.61%,抗生素占全部药费比例为21.81%,注射剂占全部药费比例为14.92%,平均处方金额为103.19元。见表1。

表1 2011年5—10月处方分析结果

3 讨论

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其中包括药物选择正确、剂量适当、给药途径适宜、联合用药合理。评价医疗机构的用药是否合理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WHO通过专家论证法对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了基本标准,处方指标标准为: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6~2.8种,通用名使用率为100%,抗生素使用率为20.0% ~26.8%,注射剂使用率为13.4% ~24.1%[2]。参考上述标准值,就本院本次分析的状况进行评价。

3.1 平均用药品种数。表1所示此次调查结果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90种,这一结果稍高于WHO推荐的1.6~2.8种的指标参考值,说明本院处方的用药品种数偏多。进一步分析发现,用药品种在4~5种的处方占有一定的比例。分析该原因可能是就诊患儿家属尤其是医保患者要求多开药,甚至认为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效果更好。但实际上,使用较多种药物不仅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增加不良反应。有资料显示,联用2~5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联用6~10种为7.4%;11~15种为24.2%;16~20种为40%;21种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5%[3]。所以应对医师和患者进行适当的教育,尽可能减少用药品种数,建议单一用药或二联用药。

3.2 通用名使用率。本次研究的处方中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为100%,这表明本院在这方面的管理到位。药品名称的使用不统一,不仅给医疗工作带来困难,增加不合理用药的可能性,而且还不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使用通用名,不仅有利于学术交流,便于医院用药管理,还可减少处方错误、避免重复用药、减少药费开支、确保患者正确用药。

3.3 抗生素使用率。调查结果显示,抗生素使用率为51.63%,远高于 WHO规定的标准(20.0% ~26.8%),与仅为10.4%的发达国家的抗生素使用率[4]相比存在更大的差距。这说明医师使用抗生素比较频繁,本院在干预抗生素滥用问题上还存在问题,应加大教育和管理力度。分析处方发现,所使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主要集中于呼吸系统疾病、耳鼻喉炎症、外伤、发热等疾病,使用的抗生素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两类。进一步分析原因,发现与儿童专科医院本身的特点有关,许多患儿来院就有高热或抽搐等症状,病情从患儿家长来看显得较急或较重,而患儿多为独生子女,患儿家长来医院心情也特别急躁,不愿进行或不愿配合许多相应的检查,只想尽快把药用上,许多家长主动要求使用抗菌药物以求迅速改善病情,而医师由于担心出现医疗纠纷就经常迁就家长,致使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

另外,表1数据显示5—10月各月抗生素使用率呈现递减的趋势,尤其从7月份本院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进行处方点评和医师教育以后,抗生素使用率开始较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对医师的教育是很有效和十分必要的。如前文所述,使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主要集中于呼吸系统疾病、耳鼻喉炎症、外伤、发热等疾病,要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应主要从这几个科室加强管理。

3.4 注射剂使用率。由表1可知,本院的注射剂使用率为23.61%,符合 WHO规定的参考值(13.4% ~24.1%),但还属于其中较高的范围。说明本院的注射剂使用比较合理,但还需进一步改进。与抗生素的使用率偏高原因相同,由于儿童患者发病急、年龄小、依从性差、口服给药比较困难等因素,某些家长出于希望患儿尽快好转的想法而要求医师使用注射剂治疗。另外,儿童发病初期多进行过自我药疗而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有所加重,到医院就诊时为迅速控制症状而使用注射剂。尽管注射治疗药物起效快,但由于其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容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可能造成医源性感染和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注射剂的频繁使用,使肌体处于开放状态,易引起或增加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发生,尤其是儿童使用注射剂的情况不容忽视。曾有调查表明,在所有不良反应的报告中,静脉输液方式给药的病例占到所有病例的75%,明显高于其他给药方式[5]。因此,从安全合理用药的角度出发,应倡导口服给药,改变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现象,需要医疗体制改革、医院用药干预等多方面的努力。

3.5 平均处方金额。处方金额高低,可以从侧面反映合理用药情况。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知,本院的处方平均金额为103.19元,属于比较高的水平。分析发现,有些药物没有儿童剂型,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儿童制剂,主要有片剂、口服液、颗粒剂等,其中颗粒剂占比例较大,其他剂型都很少,针剂药品尤为缺少。某些一支注射剂用1/4丢掉3/4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浪费。临床上往往要将用于成人的剂型进行改变后用于儿童,如将成人规格的片剂掰开或研成细粉;将胶囊内容物倒出,将高浓度静脉药物制剂稀释后使用,结果导致给药剂量不准及浪费。结合疾病构成分析发现,本院就诊患儿多集中于肺炎、支气管炎和脑系、肾脏、血液专科等非感染慢性疾病。因这些疾病的处方费用均较高,故构成处方平均金额相应偏高。今后可通过重点培训,提高医师在这些疾病上的诊断及处方能力,控制这些病的治疗费用。

调查结果综合表明,作为儿童专科医院,以儿童的生理特性及用药的特点为前提,本院门诊处方用药总体状况良好,处方的平均用药品种数、通用名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等指标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抗生素使用率偏高。防止滥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严格执行抗生素药物分级管理原则是本院必须加强的工作,杜绝抗生素滥用和越权使用,严格按抗生素的指征用药,减低药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此,医院还需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纠正医师的错误用药习惯,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在药费控制、抗菌药物应用、注射剂应用等方面,儿童医院更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办法及国家政策支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大科学的改革创新及管理力度,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使儿童医院真正与国际接轨,实现更理想的用药指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1 林静容,郑瑜,郑滢.本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调研.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15

2 李洋,颜红.处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中国医药统计,2005,12(1):79

3 毛璐,刘芳,霍所迪.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进展.医院管理论坛,2003,(3):48

4 杨敏,曾颖,刘晓绮,等.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2):1753

5 王永玲,王清理,窦中伟.5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业,2009,18(16):57

R97

A

1006-5687(2012)04-0046-03

2012-05-04

猜你喜欢

注射剂使用率本院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