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多管齐下 文采飞扬
2011-12-31冯慧敏张红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9期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除叙述外,还有描写、抒情和议论。
一、叙述
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从事件发生发展、人物经历的时间这一角度来考虑,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考生在写文章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
1.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顺叙易于组织材料,使文章条理清楚,其缺点是容易陷入平铺直叙的误区,让人觉得枯燥呆板。
2.倒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将故事的结局或故事中最突出、最动人的片段提到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故事。如2010年高考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绿色生活──奶奶的心事》一文,开头一段写三叔重返村子见到白杨林而痛心忏悔的场面,很自然地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白杨林失而复生的经过,结尾段中“三叔一声不吭,沉重的双膝已诠释了一切”一句照应开头,结束对往事的回忆。这样写,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二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不涉及具体内容,而是由眼前的某一事物引起联想,通过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导入对往事的回忆;然后再将故事按时间顺序原原本本地讲出来;最后以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呼应开头,总结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感染力,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3.插叙一般有三种情况:(1)映衬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涉及的另外的人和事,对表现主要人物起着铺垫映衬作用。(2)解释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对人物活动或事件产生、发展的某些原因,作出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以消除读者的某些疑虑或猜测。(3)对比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追忆过去的有关人物或事件,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运用插叙时,要注意插叙前过渡要自然,插叙后衔接要紧密,不能断线。
4.补叙就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这种文字一般并不发展原来的情节,仅仅是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丰富原来叙述的内容。在形式上常采用“原来……”或“后来听人说……”等来表达。如2010年高考浙江一考生的佳作《角色转换之间》一文叙写了教师老王在角色转换时征求儿子意见的故事。文章开头这样写道:“老王就坐在村口的大枣树下,抽着烟,坐在石墩上。他平常不抽烟,可今天这烟是好烟。更何况,今天儿子回家,他心里高兴。”接着补叙了“好烟”的来历:校长为了让距退休还有五年的老王提前退休而“亲自登门,送来两条中华烟”。有了这段补叙,使文章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1.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1)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外形(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等)的描写。描写人物肖像时,既可以对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进行对比描写,也可以对不同人物的肖像进行对比描写;既可工笔细描,也可以简笔勾勒;还可以与环境、语言、行动、心理等结合起来写。但应注意描写的角度与顺序不可杂乱无章。(2)行动描写,即对人物的行为和动作的描写。作文时,或描写人物富有个性特征的习惯性动作,以此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描写人物连续性的动作,使描写富有动感;或捕捉人物细微的动作,以此反映人物的心理;或与其他描写方式结合起来写,以此更好地反映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形象。(3)心理描写,即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思想、感情、愿望、体验等。进行心理描写时必须注意两点:一要真实,二要有层次。(4)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可以是人物的独白,可以是两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在一起谈话,其中以对话运用得较多。
2.环境描写主要有两种:(1)社会环境描写。有关社会环境的直接描写比较少见,它往往隐含在自然环境描写之中,体现在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之中。(2)自然环境描写。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二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三要处理好人物感情与景物的关系;四可采用象征及对比等多种方法写景。如2010年高考甘肃一考生的满分佳作《犹忆书香》的结尾:“捧着书本,看着窗外嫩绿的枝叶,在书海中,渐行渐远”几句,作者通过描写“窗外嫩绿的枝叶”,有力地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三、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抒情的方式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借托与咏叹。
1.借托重在一个“借”字,可借“事”“物”“景”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感慨,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如何选好借托物呢?首先,要确立所要抒发的“情”,使事物的外部和内部联系合乎逻辑;其次要抓准“情”与“物”的相似点。
2.咏叹法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记叙的人物或事件,直接进行歌咏、感叹的手法。它往往直接而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态度等。咏叹式抒情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感情经历:大喜大悲、跌宕起伏;二是所记之事: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三是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畅快淋漓;四是语言表达:震撼人心,感人肺腑。如2010年高考福建一考生的优秀作文《只待蓦然回首》就是一篇感情浓郁,诗意盎然的散文。文章以文采取胜,善用修辞手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引人深思。
四、议论
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不像议论文那样要有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它是在叙述、描写或说明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2010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满分佳作《早》叙写了两件“早”事:母亲早起打开台灯在缝纫机上加工手套和“我”早起打开台灯“朗读英语课文”。文末写道:“‘早’便是希望,让处在贫穷中的我和母亲看到启明的晨星;‘早’便是希望,让母亲告别那永远处在绝望中的地方。”几句中肯的议论,言简意赅,揭示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旨。
■
母亲石
□梁衡
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得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新湘评论》2010年第6期)
点评
本文的最大亮点是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手法,纵笔泼墨,文采飞扬。首先作者运用倒叙手法,由眼前的母亲石引发联想,通过“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得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这段抒情性的文字,导入对八十岁老母亲送别自己时泪流满面的回忆;然后镜头定格在了母亲的身影上:“我”奉调进京时母亲送别的场面和第一次离开母亲时的情景;最后,以一段议论兼抒情的文字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文章的主旨。其次成功地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既细腻准确,生动传神,又合情合理,读来回味无穷。另外,本文的语言质朴而又富含哲理,字里行间跳动着对母亲的敬意与眷恋之情。
■
绿色生活
——奶奶的心事
江苏一考生
刚到村头,抬眼望见圩子上那片浓绿的白杨林,三叔便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放声痛哭起来。他双膝跪在地上,仿佛有千万斤重,怎么也抬不起来。那一声声“妈妈”的呼喊,叫人为之动容。
奶奶有三个孩子,三叔最小,爸爸最大,还有那我未曾谋面,在一场意外中去世了的二叔。奶奶最疼三叔,临终前还不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找到三叔。而我对三叔了无印象。只知每到春节,奶奶总会呆坐在床上,对着那张泛黄的照片自言自语老半天,其间不时用手绢擦拭眼角。虽然照片上的人影模糊得不成样子,但我能隐约察觉到奶奶的心事——我起初把它当做去世已久的爷爷。
爷爷本是村子里的当家人,后在一场水灾中为救村民献出了生命。为此,已经怀了三叔的奶奶哭昏了好多天才醒过来。村子以前很大,水灾之后,定居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或许也正因为这场灾难,邻里之间相当和睦,彼此也算是知根知底吧,家家几乎无话不谈。
但奇怪的是,每提及三叔的话题,村里人就会摇头,顾左右而言他。直到那年春种,家家都忙,而我们家只有妈妈、姐姐和我忙前忙后,独不见爸爸。我问奶奶,她近乎平淡地说:“到圩子上看看去,你爸该在那收拾白杨林呢!”我心里直犯嘀咕:“一片破草坪比粮食还重要?”果不其然,偌大的圩子上,只有爸爸正一铲一铲地给树苗培土,还不时俯身观察长势。
对此,我早习以为常了,却冥冥中觉察到这片白杨林和我们家一定有某种特殊的关系。这个谜在奶奶弥留之际才得以解开。原来在三叔十五岁的时候,村子又发生了一场灾难。但邻居们从不当我面讲起,而出于好奇,我曾多次在梦里虚构了场景,几多凶险,几多恐怖。从奶奶的话中得知,这场灾难和我们家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可怜的二叔就死于这场灾难,而这一切却源于我神秘的三叔。
我们村地势低洼,土质疏松,只要稍微摸一下,就是一层厚厚的土。爷爷生前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圩子上植草坪,以此固住土层。大家按此法在圩子上种植了草坪,村子的状况还真是一天好过一天。人们看到圩子上的绿色,就像看到希望,似乎幸福正向他们招手。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如此美好的愿望,竟然被我那调皮的三叔破坏了。
三叔脑子灵活,他用药药鱼虾,不曾想却将废弃的药瓶丢在了草坪上。药从瓶子里流到草坪上,便将一片草坪里茂盛的草杀死了。三叔最初也不知道,到来年春天,村民才发现圩子老不见绿,始终一片荒凉。更可怕的是,这一年洪水泛滥,席卷了整个村子。二叔为救不会水的三叔,也被洪水夺走了生命。事后有人就把三叔药鱼虾的事情讲了出来,认定他就是灾难的罪魁祸首。
奶奶没作辩驳,一面长跪在村里人面前,一面给遇难的二叔烧纸。三叔挨了村里人的打,奶奶的骂,就急了,逃离了村庄,至今未回。爸爸和妈妈在外地打工,幸免一劫,当知道这事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从此,奶奶和爸爸就承担起了村头圩子上种植白杨林的责任。
讲完这段往事,奶奶嘴唇翕动,似乎想要说什么。爸爸会心地点点头,眼泪夺眶而出,奶奶这才闭上眼睛。她是要爸爸保护好圩子上的白杨林,另外一定要找到三叔。其实,三叔和爸爸一直有联系,每年的树苗也是他买的,他觉得心里有愧,不敢回来。我见到他时,还不到四十岁的他,却已是双鬓斑白。
三叔一声不吭,沉重的双膝已诠释了一切。那一片绿色的草坪温柔地布满了圩子,就像一枚枚大大的印章,刻满了生者对亡者深深的怀念和对绿色生活真诚的期许。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的亮点主要有三处:其一,准确而生动的描写,让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异常鲜明。文章不仅简笔勾勒人物肖像,如写三叔是“脑子灵活”“不到四十岁的他,却已是双鬓斑白”,写奶奶是“嘴唇翕动,似乎想要说什么”,而且洞幽烛微绘心理,如“我心里直犯嘀咕:‘一片破草坪比粮食还重要?’”还有首尾照应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其二,运用了倒叙手法,增强感染力。开头一段写三叔重返村子见到白杨林而痛心忏悔的场面,很自然地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白杨林失而复生的经过;结尾一段中“三叔一声不吭,沉重的双膝已诠释了一切”一句照应开头,结束对那段往事的回忆,衔接自然。另外,文章还层层设置悬念,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从而牵动了读者的情感神经。其三,借景托情。文章于写景中见深情,由“圩子上的绿色”到“圩子老不见绿,始终一片荒凉”,再到“一片绿色的草坪温柔地布满了圩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绿色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
奖励自己
星期日的早晨,我决定骑车到乡下去,看看乡村美景。
转过曲曲折折的道路,穿过公路,有一辆公交车停靠在路边,我便从车前横穿公路。忽然,一个小姑娘从旁边冲过来。在一阵慌乱中,我的车撞倒了那个小姑娘。我忙停下车,扶起了那小姑娘后,赶紧用力蹬起车子,向郊外驶去。
高一的时间走得太过匆忙,总喜欢这样停下自己的脚步,给心情放个假,算是给自己的奖励。
记得刚跨进高中门槛时,我很不用功,政治课上从来不听讲,更不用说课后去复习了。第一次政治考试的成绩自然是一塌糊涂了。回家后,被妈妈狠狠地训了一顿。于是,我写了一篇随感,语文老师稍加润色后,便投进了绿色信箱。一个月后,老师拿着一张通知单,兴冲冲地告诉我,说那篇文章已入选《花季风》一书。不久,我拿到了那本书,看着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心里甜透了。
小路的坑坑洼洼,让我不得不放慢了骑车速度。我悠闲地骑着,不禁又想起刚学会骑车时,上街正好撞倒了路边的菜摊子。那个卖菜的人立刻一把拽住我的自行车,口口声声说我轧坏了她的菜,非要我赔偿不可。那时,我囊中羞涩,身无分文,再说我的车根本就没有碰到她的菜。于是,她见我无赔偿之意,当众把我辱骂了一顿,并且扣住我的车不让走。我纳闷儿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呀?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我已置身于朝思暮想的大自然中。路旁参差不齐的树木苍翠欲滴,树上传来鸟儿的鸣叫声,田野里的庄稼茁壮生长……我感叹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它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在身心疲惫不堪的时刻,找到了一个给心情放假的地方。
路向远方延伸,车轮滚向前方,我累了。停下“老凤凰”,我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从包里取出一本书,这是三毛的作品,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
纸页在指缝间翻转,从清晨到黄昏,整理行装该回家了。远方传来悠扬的歌声,一个老汉一头牛由远而近,悠闲自在。
返回在小路上,我想,那老汉一定和我一样得到心灵的洗礼,这是对自己的奖励。给自己一次奖励,就是给自己一个肯定,给自己一份信心,给自己一个继续努力的支点。奖励自己,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只有奖励自己,你才能发现自己在芸芸众生中的价值。只有奖励自己,你才不会在烦恼中虚度光阴,学会体验人生,享受生活,感受幸福。
升格指导
这篇习作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叙写了奖励自己的经过,但全文平铺直叙,读来平淡无味。升格时,建议考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动一动“手术”:一是表达方式单一,笼统空洞,详略不当。修改时,应着力描写去乡村途中看到的景物,因为这是奖励自己的礼物之一。同时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议论,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二是有些材料信手拈来,背离中心。如“我”横穿公路撞倒了小姑娘、刚进高中写随感与骑车撞倒菜摊子这三件事与本文中心毫无关系,应毫不吝惜地删去。三是结尾虽用议论点题,但犯了冗赘之病。点睛之笔宜精练。另外,还要注意前后表述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
奖励自己
□郁雯雯
脚蹬“安踏”,头戴遮阳帽,背起行囊,骑一辆老“凤凰”,向乡村出发。
经过曲曲折折的道路,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终于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呼吸着自由而清新的空气,拥抱着绿色的大地。
高一的时间走得太过匆忙,总喜欢偶尔停下自己的脚步,给心情放个假,算是给自己的奖励。
老“凤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缓缓前行,路旁参差不齐的树木苍翠欲滴,阳光投下的绿荫铺满了整条小路。树上偶尔传来无名鸟儿的鸣叫声,那声音像山里的清泉汩汩流过幽深的山谷,像淅淅沥沥的雨丝轻轻落在黛黑的砖瓦上。田野里茁壮生长的庄稼,在蓝天、白云、黑土的衬托下,色彩相间、层次分明,仿佛是大地孕育的精灵,载着沉甸甸的喜悦,仿佛连空气中也飘荡着一种满足的味道。我感叹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它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在身心疲惫不堪的时刻,还能找到一个给心情放假的地方。这是大自然给我最好的奖励。
路向远方延伸,车轮滚向前方,我累了。停下老“凤凰”,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柔软的草轻轻地抚摩着我的后背。我静静地闭上眼睛,微风吹来,有野花的幽香,还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我从包里取出一本书,倚着树坐下,淡淡的墨香在空气中弥漫。虽然现在流行电子书,但是我还是喜欢这样看书的感觉。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书,这是生活给我最好的奖励。
平日里,我戴着虚伪的面具,紧闭心扉,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躲避现实,而是为了追求真实的自我,回到生命最初的美好。这里的一花一草,一叶一木,都以自然的状态生长着。实实在在的原生态让我回到了生命初始的时候,找到了生命的本真。在这里,我的心平静而恬淡。这是我给自己最好的奖励。
纸张在指缝间翻转,从清晨到黄昏,整理行装该回家了。远方传来优美的歌声,一个老汉和一头牛由远而近,歌声里没有对生活的抱怨,也没有对贫穷的哀叹,只有简单而真实的快乐。我想,他一定和我一样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吧。
获得最好奖励的我骑着老“凤凰”在返回的小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我的脸上,温馨而美好……
升格点评
升格文中“我”的奖励很特别,是拥抱自然,回归绿色,立意新颖而独特。作者追求的是心灵的洗礼,精神的升华,而不是物质的奖励,中心明确而深刻。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且驾驭自如,恰到好处。
■
1.赏读宗璞《报秋》中的一段文字,试指出各句的表达方式。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时间流逝之快。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用玉簪花的“探出头”点明时间已由夏天转入了秋天。第三句__________________,交代自己当时吃惊的心情。第四句__________________,用节气的变化说明时间将很快过去。第五句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强烈感叹。
【参考答案】记叙 描写 议论 记叙 抒情
2.请以“一朵花”为对象,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各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记叙:悬崖上,夹缝中,有一朵小花,孤零零的,没有一个伴。 描写:清风吹来,雪白的花瓣、淡黄色的花蕊连着淡绿色的细枝轻轻颤抖,像一位多愁善感的孤女在偷偷地哭泣。 抒情:小花啊,你为什么哭泣?为什么流泪?可是思念远方的亲人,还是伤心自己悲惨的身世? 议论:不要哭泣,不要流泪。你虽没有牡丹的高贵,但你有自己的典雅;你虽没有夜来香浓郁的芬芳,但你也有淡淡的清香;你虽没有栽植在镶金边的花盆中,生长在温暖的花房里,但你扎根大地,吸收着天地之精华,分享着万物的灵气;更重要的是,你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选自郭小川的《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请以“春天的后面不是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写好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精心选取一些新颖典型、积极向上、具有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材料,体现在选材方面的独具匠心和丰富的生活积累。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从如何对待人生的各种磨难问题来作些哲理分析。运用事实论据时,要善于巧妙变换材料角度。如果写成记叙文,可巧用自己或周围发生的某些事情为素材,适当加工,力求新颖,且写出文采。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