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完整清晰 自然流畅
2011-12-31王诚远王艳春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9期
叙事是记叙文的根本,是记叙文的功能。记叙文的主题、细节、人物都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那么,记叙文在叙事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结构完整
一般的记叙文都应具备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虽然个别情况下会有特殊样式,但大体上六要素应该齐备。记叙文一般在开头就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具体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最后交代结果,这样整篇文章才算完整。
如2010年高考福建一考生的作文《尘封的梦,重拾未完》,文中叙写了爷爷重拾尘封的梦的过程:“年少的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他想重新组建一个南音乐团,继承曾祖父的遗志。”“年幼的爷爷偷偷将曾祖父的琵琶藏了起来,躲过了土匪的洗劫。后来家道中落,几亩薄田倾注着一家五口的心血,包括爷爷,那时他十二岁。”“辛苦的劳作对这个二十岁的少年来说太过于沉重,‘嘈嘈急雨、窃窃私语’的琵琶渐渐被岁月的年轮裹上一层死寂,犹如爷爷往后的大半个人生。”“爷爷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劳,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为生计奔波。”“爷爷在走前与琴声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冬季,温暖的冬季。”本文最后以“只消一阵风,一句话,尘封的梦便会汹涌而至,重新拾起,为时未晚”点题,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二、条理清楚
叙事要有一定的顺序。虽然生活中的事情总是按照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过程进行的,但考生在写作中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件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使事件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或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清楚地交代出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考生只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发展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自然就清楚明了。
如2010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作文《早》就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个特定的早晨,“我”早已醒,等妈妈来唤“我”起床,起床后吃早餐,穿外套离开家门。文章到“我”看到门外雪地上已经扫开的一条小路时达到高潮。“我轻轻合上门,轻轻推开那隔开冰雪的大门,惊讶地站在门口许久。天空中的雪花在我的眼泪中融化了——一夜的大雪为何却躲在门旁几米远的地方?门前为何有一条延伸的小路?在这条小路上载着一位母亲那暖暖的爱。”作者通过叙述妈妈早起为“我”扫雪,给“我”做早餐,唤“我”起床,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表达了妈妈对“我”深沉的爱。文章叙事条理清晰,描写细腻生动,情感真挚,极具感染力。
2.运用倒叙。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如果这些地方处理不好,就会使文章脉络不清,思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如2010年高考江苏一考生的作文《绿色生活》就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开头写了三叔回村的一幕“刚到村头,抬眼望见圩子上那片浓绿的白杨林,三叔便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放声痛哭起来。他双膝跪在地上,仿佛有千万斤重,怎么也抬不起来。那一声声‘妈妈’的呼喊,叫人为之动容”,随后讲述了我们一家人对白杨林的呵护,避讳谈离家的三叔的事情以及奶奶弥留时揭开为何呵护白杨林和三叔离家的原因,并“要爸爸保护好圩子上的白杨林,另外一定要找到三叔”的故事。
叙述顺序还有插叙、平叙、补叙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三、详略得当
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文章的开头部分往往要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文章的结尾部分往往要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事情的发生和结果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起烘托的作用,所以要略写。“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
四、过渡合理
一般来说,记叙文在遇到下面几种情况时需要过渡: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由倒叙转入顺叙时,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
■
那一夜遥不可及
□韩少功
新年第一天,也是我的生日。假日的阳光在海岛上泼洒和沉淀。没有客人也没有出门的打算,甚至不想打电话。为了一些不愿意忘记的人,我常常愿意这样独处,把节庆变成一个人的时间,变成一些记忆或想象中的相遇。
他曾提着一个买啤酒用的塑料壶,与我在和平里夜空下并肩缓行。他说国事,说他的经历,他的女儿。他当时是一个普通编辑,一个沉静的人,清瘦而且言语间常有迟钝。我怀疑这种迟钝来自他多年的校对,还有无数稿笺上的审评,于是口语也成了断断续续的精确。他把我这个陌生的大学生引入这种精确,引入他狭小的家,以啤酒、凉菜、临时小床以及他刚刚失去母亲的女儿,接待我在文学上的开始。他的名字在偌大的中国文坛里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在今后的岁月里想必更是了无痕迹。
他叫王朝垠。七十年代末,素无交往的编辑和作者之间可以一见如故,为任何幼稚的创造而共同激动,决无今天诸多信函中心不在焉的匆忙和文不对题。我没有保留短篇小说《月兰》的初稿,于是现在无法指证朝垠在这个作品里注入的心血。这个作品原名《最后四只鸡》,是我屡遭退稿差一点完全放弃的一篇,迟迟才出现在他的桌上。我后来才知道,他读完后兴奋不已,逢人便告,鼓动所有编辑放下手头的工作来传阅这一件自来稿。据说有位女编辑居然还真被小说感动得哭泣。事实上,如果没有他的上上下下的游说力荐,没有当时《人民文学》主编李季先生的开明态度和承担责任的勇气,这篇小说不可能面世。时值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隆重召开之前,这篇小说的发表无疑是犯禁和抗上之举,让明眼人一个个都悬着心。
这篇小说当然说不上什么很好。尤其在“文革”被正式结论为错误的后来,这一类悲愤抗争之言逐渐变得寻常,不再与风险和危难相连。有关这篇小说的各种风风雨雨也已成为过去,不再值得提起。但他为这件不再值得提起的事力争过,奔波过,焦急过和欢喜过。我记得他的家曾经是我上京改稿时的旅舍和餐馆,我也记得他曾经给我写过几封信,最长的一封竟有十页,纸上密密麻麻有四千多字。这样的信足使我对自己后来所有的编辑经历——包括眼下在《天涯》的工作而汗颜。他承受过有关一个短篇小说的劳累和危险,却照例没有分享过这个作品所带来的报酬和荣耀。在我不再是一个所谓的文学青年以后,在我也像其他作家一样人模人样地登台领奖状和出国讲学以后,他仍然在和平里或东四十二条的人群里提着一包稿子,带着病容步行。直到他病逝旅途之时,据说他家的存折上才几百块钱,而他的妻子还只是一个临时工,面对着两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漫漫时光。
在那一刻,我突然发现他已经离我很远。在天涯海角回过头来,电唁,募捐,感叹,这一切都无法使时间回到从前。死亡只是一个抽象的传闻,不管是死亡还是活着,反正他不在我的身边。我甚至无法记起我和他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他只不过是我相交的太多编辑中的一个,如此而已。我们后来见面的机会很少,见面也多在会场或宴会厅,常常只能隔着川流的人群相视一笑。他似乎有心把时间让给我,让给我当时的一些其他应酬——这些应酬多么华丽也多么空洞。我们的啤酒,我们一起挤过的床,我们的那个和平里林荫道之夜,在这种无奈的笑里早已遥不可及。
但愿他的笑是一种谅解。
是的,他曾经给我写过满满十页长达四千多字的信。
而现在我只能写出一句话:我想念你。
连这句写下来的话,我也不知道该向哪里投寄。
1997年1月1日
(选自《文学报》1997年1月23日)
点评
作者用深沉的笔触回忆了一段过去的友谊,为读者勾勒了一个充满热情、敢冒风险提携后进的普通编辑的形象,字里行间饱含着自己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作者运用倒叙的手法,回顾了自己与王朝垠交往的点点滴滴,有点有面,有详有略,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
难 题
重庆一考生
听见敲门声,我迅速拉开门,一位老人背着背篓佝偻着腰站在走廊上,头差不多都快着了地,像一张拉满弦的弓正对着楼道天花板。
我俯身一看,竟是幺叔!
我忙拉幺叔进屋内坐。他说什么也不肯进去,说:“农村人,家里穷,没什么好送的,刚宰了年猪,给你送了一块肉,不大,你可不要嫌弃哦。”
我一向爽快,也就毫不客气地说:“幺叔,您送的,哪有不要的理儿!肉我收下了,您可要在侄子家多玩几天。”
“还玩儿,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一个人过,家里连看门的也没有,虽没有什么东西怕偷,可牲口这些活玩意儿还等着我去伺候呢。不回去不行!”
我拉了几遍都没留下他,只得让他走。
我去为他找车,他回去可有二十多里路,全是上山路。
他死活也不要我给他找车。他说:“你给我找车,我就又欠了你一个人情了。我老了,没能力还了,你不要给我出难题哦。”
我一下子愣住了。他给我送猪肉,该不是为了还所谓的情吧?
今年春上,他进城买化肥,六十多岁的人了,背一包八十斤的化肥就像蜗牛一样在地上慢慢蠕动。看他着实吃力,可怜,我就找了辆吉普把他送回了家。
这次,他说绝了:“你找了车,打死我也不坐!”
我只好望着他的背影,看他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幺叔实际上与我毫无血缘关系。我年少时,与他同居一个村落,他长我三十多岁,我便一直叫他幺叔。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幺叔老了。这二十多年里,我每年总要回家乡几趟,去看望二哥。每次都是匆匆去匆匆回,连多看家乡一眼的工夫都没有,自然也就好多年不见幺叔一面。听二哥说,养老院接他去,他说不自由,硬要一个人过。
今年春节前回家乡,与二哥谈起幺叔,我说他送了我一块猪肉,我无论如何要去给他拜个年。二哥说:“你千万别去,他说了,他给你送年猪肉是为了还你找车送他的情。你再去,不是又给他出难题吗?他不是又要一直在心里惦挂着给你还情吗?”
二哥的话印证了我以前的猜测。不过,我没听二哥的,我也不愿欠下别人的情。我捏着两百元钱去了幺叔家。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呀,一间房,一张灰不溜秋的满是坑坑洼洼的桌子摆在同样坑坑洼洼的屋子的中央。他正孤零零地一人坐在桌边吃饭,见了我,便忙着架火烧水泡茶。为了不耽搁幺叔吃饭,我忙向他说明来意:“本来是想给您买点过年货的,可我买不好,只有请您自己代劳了。”幺叔说什么也不肯收下钱,推让了半天,我一句重话才最终让他妥协。
回到二哥家,早饭刚熟,边吃饭边与二哥二嫂对幺叔的境遇和为人欷歔不已。二哥说:“我敢打赌,最迟不会超过明年春上,幺叔又会到你那儿去还情。”
正说着,幺叔来了,他却不进屋,二哥拉他吃饭,更不肯,说:“刚吃了,立雄见着的。”二哥拉他喝酒,平生最喜欢咂二两的他说什么也不肯就坐。二哥知道,幺叔是怕喝了他的酒难以还情,便不再强拉。
幺叔说给我提了几个鸡蛋,不多,等明年鸡下蛋下得多了再给我送去。放下方便袋,幺叔便颤颤巍巍地走了。
我只好望着幺叔的背影发呆。二哥说,快回屋内接着吃饭吧,你又不是不知道,农村人都这样,再穷,也不愿欠别人的情。欠情如欠债,头顶锅儿卖,特别是老年人,更怕欠人情还不上。幺叔明年再给你提鸡蛋去你就不要再为难他了。
我“噢”了一声,怔在那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点评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感情真挚,表现了平凡的人给我们感动的主题。作为标准的记叙文,本文叙事完整,富有波澜,能够通过对比、映衬等多种手法展现可怜更可敬的“幺叔”的形象,人物形象真实丰满。本文整体上采用了顺叙,前后几件事共同服务于一个主题,中间适时地使用了插叙的手法,衔接自然,了然无痕。
■
轨迹 说爱
爱,像一粒种子,只有今生才能播种。
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桥梁,它跨越了冰雪千里的江河,超越了停滞不前的空间;
即便关山堵塞,迢迢万里;
即便大地雪地冰峰,天空云霭雾障;
即便山无棱,天地合,地球不再自转;
爱——
也能使人肩并肩携手跨进阳光普照的天堂!
——题记
那天,天空晴朗,阳光落在空气上暖暖的。他,搬到我家对面。他,成了我的邻居。他,看到我,微微一笑,很单纯,也很阳光。我也笑了。
开学的第一天,班里来了新生。好熟悉的面孔,他对我笑了,好熟悉的笑。——哦,是他吗?真巧,他就坐在我的旁边。
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他眼神中淡淡的忧郁。听妈妈说,他从小就失去父母,跟着养父养母生活。我发现他在班里真的很少说话,除了和我。或许,是缘分吧,我想。他应该阳光。
所以,我要帮他找回失去的快乐。
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们一起上学,放学。这成了不变的规律。我知道他的心里有扇紧锁的门,四周长满了荆棘。但我知道,这扇门已敞开了缝隙,阳光正在填补着门内的幽暗。
就这样,不知道有多少分分秒秒过去了。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我们一起谈论人生。我很快乐,因为我为他找回了快乐。他很快乐,因为他失掉的快乐被找回来了。他告诉我,经验的花结了智慧的果;而智慧的果,却不再包着心碎的核。因为深蓝的天空,有一颗星闪烁着——照亮了他的方向……
一天天,一天天,我们快乐地度过,却不知,身边的事物开始变化,同学的疏远,老师异样的眼神,直到那一天妈妈的“入场”。
妈妈要我和他保持距离,甚至是丢掉这段友谊。我想问为什么。然而,我突然知道,他们认为我们在早恋,不由得想起了同学的疏远,老师异样的眼神。一股冲动涌上脑子,我站起来对妈妈说,我没错,不需要改变。
父母的教训,同学的规劝,老师的“为自己”的谈话,一次次地冲击着我。我知道,他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
一份纯真沾染了世俗,犹如童话般圣洁的世界已经变了颜色,“我没有”说了千次万次,也洗不掉尘世落下的尘埃。
我被压得透不过气,我只能无奈地远离他,我知道“对不起”远弥补不了我对他的伤害。然而,我还是说了,是对他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
我们再也不一起上学,下学。很少听到我们的笑声,回家的路只是寂寞的延伸,我偷偷地看到,他眼中依然忧郁,却闪着光芒。我不想伤害任何人,却无情地做了,照例放下书包,收拾书桌,一张淡黄色的信封夹在我的书里,是他写给我的。
他告诉我不要忧伤,然而我却哭了。
我说,我只是不愿意留下悔恨。
曾经以为,自己能够承担一滴泪水的重量。今天才知道自己的渺小。深夜回眸,原来眼泪也可以蕴藏出芬芳,就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青翠的绿草坪上敲出强劲的青春节拍。
我告诉他:风筝虽然越飘越远,却被我紧紧抓在手里。
他拉我出去,我们抬起头,看到,天空晴了。
第一次发现自己如此虚伪,居然为了所谓的世俗理论放弃如此珍贵的友谊。
我真是天下第一号大傻瓜。
升格指导
本文感情之细腻值得肯定,但不足之处有三:首先在主题定位方面,作者本想歌颂青少年之间纯洁的友情,呼吁家长、老师不要在异性同学交往时过于敏感,但在表达上(包括标题、题记等)却依然给人“疑似早恋”的感觉,这无疑与作者的初衷相悖。其次就是在详略安排上存在不足,该简洁的地方应该大胆略过,该含蓄的地方应该适度隐藏。还有就是本文主要从面上着眼,所以比较适合“纵向记事”,即阶段性地划分为几个层次,并可以考虑加小标题,表现心情轨迹的变化。
■
青春的忧伤
□孙晓彤
郭敬明说:“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
一
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晒得空气暖暖的。他,搬到我家对面,成了我的邻居。他看到我,微微一笑,很单纯,也很阳光。我也笑了。
开学的第一天,班里来了个新生。好熟悉的面孔,他对我笑了,好熟悉的笑。——哦,是他吗?真巧,他就坐在我的旁边。
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他眼神中经常流露出淡淡的忧郁。听妈妈说,他从小就失去父母,跟着养父养母生活。我发现他在班里真的很少说话,除了和我。我想他应该阳光一些。所以,我要帮他找回失去的快乐。
我们成了好朋友,一起上学,玩耍,这成了不变的规律。我知道他的心里有一扇紧锁的门,四周长满了荆棘。但我知道,这扇门已打开了缝隙,阳光正照着门内的幽暗。
就这样,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我很快乐,因为我为他找回了快乐;他也很快乐,因为他失去的快乐被我找回来了。他告诉我,经验的花结了智慧的果,而智慧的果却不再包着心碎的核。因为深蓝的天空上有一颗星闪烁着,照亮了他的方向……
二
我们快乐地度过了每一天,却不知身边的环境开始变化。同学的疏远,老师异样的眼神,直到那一天妈妈“登场”了。
妈妈要我和他保持距离,甚至是放弃这段友谊。我想问为什么。看着妈妈的眼神,突然间我明白她误会了我和他之间的关系。我不由得想起了同学的疏远,老师异样的眼神。一股冲动涌上脑子,我站起来,对妈妈说,我没错,不需要改变。
父母的教训,同学的规劝,老师“为自己”的谈话,一次次地冲击着我。我知道,他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
一份纯真沾染了世俗,犹如童话般圣洁的世界已经变了颜色。“我没有”说了千次万次,但没有人相信。
我被压得透不过气,只能无奈地远离他。我知道“对不起”永远弥补不了我对他的伤害。然而,我还是说了,是对他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
我明白了,悲剧就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像这份纯洁的友情。
三
我们再也不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了。很少听到我们的笑声,回家的路变成寂寞的延伸。我偷偷地看到,他眼中依然忧郁,却闪着光芒。我不想伤害任何人,却无情地伤害了他。有一天,我照例放下书包,收拾书桌,却发现一张淡黄色的信封夹在我的书里,是他写给我的。
他告诉我不要忧伤,然而我却哭了。
曾经以为,自己能够承担一滴泪水的重量,今天才知道自己的渺小。
他拉我出去,我们抬起头,看到天晴了。
第一次发现自己如此虚伪,居然为了所谓的世俗观念放弃如此珍贵的友谊。
升格点评
升格之后,本文保留了文笔优美、感情细腻的优点,去掉了那些过于缠绵婉约的描写、抒情,格调更为高雅,展现了青少年之间纯洁的友谊。叙事方面,作者采用典型的“纵向记事”手法,即把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代表一种感情层次,可谓脉络清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
请以“成长”为话题,设计几种记叙文思路。
【思路点拨】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及展开思路:1.在思考中成长:思考不同的领域,在对音乐的思考、戏曲的思考、绘画的思考、历史的思考、生命的思考等领域进行横向描写,从而得出结论“在……中思考,我懂得了……;在……中思考,我收获了……;在……中思考,我悟出了……”2.把成长历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天真烂漫的幼年、初识世界的童年和青春初临的花季。在每个阶段中确定叙事闪光点,由这些闪光点构成文章的主体内容。“现在”是重点,“过去”是“现在”的陪衬。3.写一件事产生的顿悟。写自己进行舞蹈练习时不要妈妈帮忙,战胜挫折表现自己的成长。全文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具体描写,叙述,详写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心理变化。4.前后对比。将从前的幼稚和现在的懂事对比,从前的莽撞和现在的谨慎对比,从前的自私和现在的宽容对比,从而鲜明地体现自己的成长。
■
请以“我用______注释青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用勤奋注释青春。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认真刻苦地钻研学问,那么青春不仅是美好的,而且是充实的,只有这样的青春才更加绚烂。2.用掌声注释青春。掌声是成功,是激励,是祝福。如果我们的青春能用这些元素来注释,那么将得到怎样的收获与成就?3.用理想注释青春。青春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理想的人生阶段,用实现理想的过程注释青春,那么青春也将是无憾、深刻的。4.用爱注释青春。在这美丽的青春季节,爱是最为丰富的注释。同时青春还是一个懂得爱,理解爱,学会付出爱的过程。如果这样注释青春,那么青春又该是怎样的丰富与深刻?考生可采用核心记事法,通过对一件事的叙述来诠释美好的青春;也可采用纵向记事法,分段定点,选取几个片段组合来表现主题;还可以采用横向记事法,即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几个并列故事的记叙,共同表现主题,比如写“我用爱注释青春”,可以分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和同学之爱三部分来写,各写一个故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