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构思新巧 跌宕生姿
2011-12-31王学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9期
记叙文的构思,是指作者审题、立意、选材、定体裁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一篇文章的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丰富的内涵,并且想表现得与众不同,就必须在构思上下工夫。记叙文要做到构思新巧,有以下五种方法:
一、横向剪辑法
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看起来比较平淡,似乎很难写出震撼之作来,但考生如果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写式“镜头”,并加以横向剪辑,就能够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如一篇优秀的学生作文《四幕剧》在构思上就充分显示出横向剪辑法的独特魅力:第一幕取材于郊游所见,捕捉的镜头是暴雨、小路、溪流、石头,着眼于“爱心”与“希望”;第二幕取材于一日三餐,捕捉的镜头是半个面包圈,着眼于“两种生活态度”;第三幕取材于阅读书刊,捕捉的镜头是如豆的灯火,着眼于“人性说”;第四幕取材于人生感悟,捕捉的是空镜头——真实的人生,着眼于“人生思考”。四幕剧通过横向剪辑,充分显示出作者构思的精巧。
二、纵向连缀法
写记叙文最重要的是要有串联典型事件的能力,切忌记“流水账”。如果考生能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事件“珍珠”,就能逐层拓展文章的内涵,使文章迸射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如一篇学生文章《父亲的军大衣》,就以“军大衣”为线索。在这根红线上,作者巧妙地缀上了三颗事件的“珍珠”:一是“救命之衣”——靠着军大衣的“神力”,危在旦夕的“我”享受了一次“军人优先”的特权,转危为安;二是“温暖之衣”——(后来)父亲的军大衣成了“我”小床上的“被褥”,使“我”每天都感受着父爱特有的温暖;三是“爱心之衣”——(再后来)父亲把他心爱的军大衣捐给了灾区,逐层拓展父爱的丰富内涵,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三、巧设悬念法
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悬置一下,暂时不把情节发展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和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效果。如一篇学生文章《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巧设悬念而取得成功的。请看文章开头:“这些天,我一直为自己该怎样死而焦虑不安,我的身体极度不适,但我没上医院,因为前几年有位算命先生告诉过我,我命绝今年。如果挨过了今年,还有几百个日日夜夜。经过深思熟虑,我还是选择上街让人打死。”这实在是一个极其反常的想法。一开始,作者便给读者设置了一个绝妙的悬念:这只老鼠为什么想死呢?而且为什么要选择上街让人打死呢?读者会情不自禁地往下看,然而人们的一切想法都与“鼠”的行为形成了错位。这只老鼠非但没有被打死,反而受到人们非同一般的对待。读到最后,读者才豁然开朗,原来本文是以老鼠为“自我认识”的主体,显示了人们期望的错位,讽刺了人们颠倒是非,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不良世风。文章利用童话形式来构思,视角独特,新颖而有创意。
四、抑扬相生法
“抑”是压低、贬损,“扬”是抬高、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充分地“扬”。欲扬先抑的构思方法能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澜,激荡起读者阅读心理的落差,从而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如一篇学生文章《父亲很土,却很快乐》就比较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构思艺术。请看其中的一个文段:“父亲不喜欢吃山珍海味,不喜欢吃上千元的大宴,不喜欢正儿八经地坐在茶楼里品茶,不喜欢扎着领带穿着西装陪人喝酒。父亲说,这样的生活总不是个味儿,一点也不快乐。父亲喜欢吃大碗大碗的羊肉面,喜欢吃半个拳头大的羊肉萝卜馅饺子,喜欢吃钱钱饭,喝稀饭还要放盐,喜欢吃刚煮好的撒了盐的大土豆,喜欢吃陕北的南瓜子……母亲总说父亲很土不会享受,可父亲说过着农民般的日子,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幸福。”这里就采用了抑扬相生的构思方法。作者着力描写父亲的“土”:“不会享受”“没有情调”“不会追求风光”,实际上突出了父亲的优秀品质——艰苦朴素的作风、平易近人的性格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从而使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领导干部的形象。
五、镜头组合法
在写作过程中,借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将有关材料按一定的内容或顺序分解为一组组、一个个镜头,然后将它们有机地组接起来,用连续的画面来表现一定的主题。这种构思方法,可以用鲜明的画面代替烦琐的叙述和议论,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人造成强烈的印象,还可以使文学色彩更为浓郁。
■
紫色人形
□毕淑敏
那时我在乡下医院当化验员。一天到仓库去,想领一块新油布。管库的老大妈把犄角旮旯翻了个底朝天,然后对我说,你要的那种油布多年没人用了,库里已无存货。
我失望地往外走,突然在旧物品当中发现了一块油布。它折叠得四四方方,从翘起的边缘处,可以看到一角豆青色的布面。
我惊喜地说,这块油布正合适,就给我吧。
老大妈毫不迟疑地说,那可不行。
我说,是不是有人在我之前就预订了它?
她好像陷入了回忆,有些恍惚地说,那倒也不是……我没想到把它给翻出来了……当时我把它刷了,很难刷净……
我打断她说,就是有人用过也不要紧,反正我是用它铺工作台,只要油布没有窟窿就行。
她说,小姑娘你不要急。要是你听完了我给你讲的这块油布的故事,你还要用它去铺桌子,我就把它送给你。我那时和你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在病房当护士,人人都夸我态度好技术高。有一天,来了两个重度烧伤的病人,一男一女。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一对恋人,准确地说是新婚夫妇。他们相好了许多年,吃了很多苦,好不容易才盼到大喜的日子,没想到婚礼的当夜,一个恶人点燃了他们家的房檐。火光熊熊啊,把他们俩都烧得像焦炭一样,我被派去护理他们。一间病房,两张病床,这边躺着男人,那边躺着女人。他们浑身漆黑,大量地渗液,好像血都被火焰烤成水了。医生只好将他们全身赤裸,抹上厚厚的紫草油。这是当时我们这儿治烧伤最好的办法。可水珠还是不断地往外渗,刚换上的布单几分钟就湿透。搬动他们焦黑的身子换床单,病人太痛苦了。医生不得不决定铺上油布。我不断地用棉花把油布上的紫色汁液吸走,尽量保持他们身下干燥。别的护士说,你可真倒霉,护理这样的病人,吃苦受累还是小事,他们在深夜呻吟起来,像从烟囱中发出哭泣,多恐怖!
我说,他们紫黑色的身体,我已经看惯了。再说他们从不呻吟。
别人惊讶地说,这么危重的病情不呻吟,一定是他们的声带烧糊了。
我气愤地反驳说,他们的声带仿佛被上帝吻过,一点都没有伤。
别人不服,说,既然不呻吟,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嗓子没伤?
我说,他们唱歌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会给对方唱我们听不懂的歌。
有一天半夜,男人的身体渗水特别多,都快漂浮起来了。我给他换了一块新的油布,喏,就是你刚才看到的这块。无论我多么轻柔,他还是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呻吟。换完油布后,男人不作声了。女人叹息着问,他是不是昏过去了?我说,是的。女人也呻吟了一声说,我们的脖子硬得像水泥管,转不了头。虽说床离得这么近,我也看不见他什么时候睡着什么时候醒。为了怕对方难过,我们从不呻吟。现在,他呻吟了,说明我们就要死了。我很感谢您。我没有别的要求,只请你把我抱到他的床上去,我要和他在一起。
女人的声音真是极其好听,好像在天上吹响的笛子。
我说,不行。病床那么窄,哪能睡下两个人?她微笑着说,我们都烧焦了,占不了那么大的地方。我轻轻地托起紫色的女人,她轻得像一片灰烬……
老大妈说,我的故事讲完了。你要看看这块油布吗?
我小心翼翼地揭开油布,仿佛鉴赏一枚巨大的纪念邮票。由于年代久远,布面微微有点粘连,但我还是完整地摊开了它。
在那块洁净的豆青色油布中央,有两个紧紧依偎在一起的淡紫色人形。
(选自《紫色人形》,有删改)
点评
本文记叙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但作者在构思上不去着力描写男女的恩爱,却通过印在豆青色油布中央的两个淡紫色人形,委婉地表达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作者并非只写故事,而是通过找油布这件小事不知不觉展开,并给读者设下悬念:为什么好不容易找到一块合适的油布,但“老大妈毫不迟疑地说,那可不行”,而且这种悬念是渐渐累积上升的。这样,读者就参与到了作品中。作者层层剖开悬念,在讲述中释疑。相比之下,似乎前面的一些释疑也只是铺垫,到了末句,才是谜团的精髓。这让我们不得不在感叹结局的同时,更感叹作者构思的巧妙。
■
角色转化之间
浙江一考生
老王就坐在村口的大枣树下,抽着烟,坐在石墩上。他平常不抽烟,可今天这烟是好烟。更何况,今天儿子回家,他心里高兴。
等儿子等得有点无聊,他就盯着枣树看,想着事儿。上个星期,校长亲自登门,送来两条中华烟,搞得受宠若惊的老王有点糊涂。原来校长的意思是让距退休还有五年的老王提前退休,并保证养老金一点不少。老王想着办公室里的那几个年轻后生,再想想自己衰老的样儿,有点动摇,但还是说考虑考虑。老王抽着烟,还在出神那会儿,儿子已经到了枣树下了。“爸”,儿子轻唤,“想什么呢?”老王回过神来,看到儿子,连皱纹都笑弯了,说:“回来了?回来就好,快,回家。”然后起身打量了儿子一眼,看到他西装革履的,说:“儿子,去年你应聘的公司看来对你不错啊,待遇很高吧!”老王拍拍他的肩,无限感慨地说,“想当年你这个毛头小子还在这枣树下光着屁股跟人打枣吃,打完枣还要抢不少。那时候我就教育你要多忍让,凡事要谦虚。”
谁知儿子听后,直摇头,说:“爸,这玩意儿,现在不管用了,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人都玩了命地和你抢啊。就拿我去年应聘的这家公司说吧,人家拿到我们近六百人的简历,随机就扔了一半,还说‘我们不要运气不好的人’。我算运气好了,还在那三百人里面。应聘有五个职位,前四个都被抢走了,而最后一个也有近百人去抢,我是硬着头皮去面试的。因为那职位是销售,专业不对口,而且我没有那方面的能力。去面试时,那考官是百般刁难啊。但我胡吹了一通还真让我进入‘决赛’了。最后剩下我们三个人,那主考官是很威严的那种,站起身,眼睛盯着我们其中的一个人,那人哆哆嗦嗦得不敢说话,只听考官吼了句:‘你们有自信赢得这个职务吗?’第一个就直接晕过去了。我身边那个只是冒着冷汗,支支吾吾‘我……我……’。”“那你咋的了?”老王也很紧张。“我当时一咬牙,就吼得比考官还响:‘有。’结果考官愣住了,最后就录取了我。现在竞争激烈了,凡事可不能让了。”说完,老王开始迷糊,而儿子已经走进家门。
老王心里也怕啊,听新闻说这教师的待遇在提高,而且福利也越来越好,那校长是不是……老王突然觉得怀里那包中华烟硌得自己的心窝子生疼,冷汗都下来了。“儿子工作才一年,老婆又有病,该不该退休啊?”老王想着想着,就想象着自己像旧社会被扫地出门的奴仆一般最后惨死了。
老王捂着心口,念念有词,神情恍惚,刚走进家门,就听儿子吼了一句:“爸,谁送来的中华啊?”老王看着那红红的包装纸,觉得头很晕。刚想到这儿,老王眼前就一抹黑了……
“得,儿子还真给我上了一课。”老王最后说了这么一句。
点评
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便是构思精巧。作者通过记叙老王和儿子的故事,将文题“角色转换之间”演绎得淋漓尽致,其中纵向连缀法和巧设悬念法运用得非常巧妙。文章重点写了两个事件,一是“过去的事件”,即老王对儿子的教育;二是“现在的事件”,即老王接受儿子对他的教育。两个事件以纵向连缀的方法组合在一起,逐层展开,使文章具有强劲的纵向穿透力。老王作为父亲,从小就对儿子进行严格的教育,他教育儿子“要多忍让,凡事要谦虚”。“儿子还真给我上了一课”,老王最后说出的这句话,是他人生的感悟,更是受儿子教育后的心得。老王从施教者成为了受教者,他的儿子从受教者成为了施教者,角色的转换体现在具体的情节里面,“文化反哺”被含蓄地体现了出来。此外,巧设悬念法也是本文的主要构思特点。文章开头写“校长亲自登门,送来两条中华烟”,这就是一个悬念。校长为什么亲自登门?他为什么送来两条中华烟?接下来,老王在讲完教育儿子的体会时,“谁知儿子听后,大大地摇头”,这又是一个悬念,让人探究与思考。最后老王“觉得头很晕”也是一个悬念,他为什么遭受到如此巨大的打击呢?文章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精巧的构思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
深山行
一大早,我们老老少少一行人便出发了,目的地是位于偏远深山中的仙居阿姨家。因为路途遥远且多为山路,所以按捺不住的我们才决定早去早回。其实我知道,大家都是很期待大山里的所见所闻的。
看着车窗外闪过的一丛丛娇艳欲滴的野花,一排排巍峨笔挺的大树,一片片令人眼花缭乱的绿意,我的心被大自然的美所彻底俘获了。想不到,看过了太多城市中灯红酒绿的这双眼,经过了太多城市中纷繁杂乱的这颗心,现在突然要来重新审视与感受这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了。看来,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美,只是缺少了许多双本该可以发现这些美的眼睛。
又一幅唯美的写意山水画映入了我的眼帘。就在云雾缭绕的两山绝壁之间,一方窄窄幽静的河道之上,一人一舟正缓缓地移动,若隐若现的,配合着船桨荡起的阵阵波纹与东方那轮红日的徐徐升起,不得不说,我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了。美,真的好美啊!若不是突然一辆擦肩而过的车暂时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可能还会一直停留在刚才的幻境之中而不能自拔了。如此真切地感受着,这不是城市中的喧嚣,而是大自然的宁静与幽谧;这不是城市里的窒闷,而是大自然的清新与生机。谢谢你,这幅生动的自然山水画带给我的启迪。
汽车的颠簸更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存在,更能让我享受到发现美的过程的愉快。不经意间向窗外一瞟,却能得到一位刚从田园间收获归来的农民伯伯的一个世界上最真诚的微笑。呵呵,真是不虚此行了,不论到哪都能让我感受生活中美的内涵。
我们一行人如愿到达了阿姨家。不巧的是,刚好碰上阿姨出去没在家。也就在我们刚决定下来在门口站着等的时候,阿姨家周围的邻居们却像早已察觉到了什么一般,人手一个板凳围向了我们,并且热情地摆在地上,邀我们坐下嘘寒问暖,有些邻居还拿出了自家的水果执意要我们尝上几口,说这是山里的特产。也奇怪了,怎么感觉今天的苹果、梨、柿子等都比平时在家的时候母亲街上买来的甜上那么几分,香上那么几分,美上那么几分。是因为山里水好空气好的原因吗?是因为现在我们都饿了吗?我想不然。吃完了这些水果我才有些体会到了,不正是山民们的热情淳朴感染了这水果,感染了我们这一群在城市中逐渐变得陌生又世故的人,才让现在这一切的生活变得如此甜蜜,如此的美吗?
花谢花开,总有那么一瞬间的美能被我们捕捉到;春去春来,真正经历过美的人才会懂得生活中美的真谛。深山之行是美之行,美在自然,美在人情,美在生活——我想,这是我们这群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此行的最大感悟吧!
升格指导
本文写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旅行,讴歌了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和生活之美。文章从整体来看,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但整体缺少一条清晰的脉络,看不到游踪的发展变化,也看不到画面与画面之间的有机联系。所以建议作者修改的时候,要着重从构思布局入手,使行踪更加突出,条理更加清楚。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议论性的点睛之笔,结尾部分也要简洁些。
■
深山行
□郑越中
一大早,我们老老少少一行人便出发了,目的地是位于偏远深山中的仙居阿姨家。因为路途遥远且多为山路,所以我们决定早点出发。其实我知道,大家都是很期待去大山里看看的。
随着汽车渐渐驶入山区,我们也逐渐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看着车窗外闪过的一丛丛娇艳欲滴的野花,一排排笔直高大的树木,一片片令人眼花缭乱的绿地,我的心被大自然的美彻底俘获了。想不到,看过了城市中太多灯红酒绿的这双眼,经过了城市中太多纷繁杂乱的这颗心,现在突然要来重新审视与感受这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时,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了。看来,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了本该发现这些美的眼睛。
视线继续随着山中的小路“蜿蜒”,又一幅唯美的山水写意画映入了我的眼帘。就在云雾缭绕的两山绝壁之间,一条窄窄幽静的河上,一人一舟正缓缓地移动,若隐若现的配合着船桨荡起的阵阵涟漪与东方那轮徐徐升起的红日,不得不说,我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了。美,真的好美啊!若不是突然一辆擦肩而过的车暂时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可能还会一直停留在刚才的幻境之中而不能自拔。这不是城市中的喧嚣,而是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不是城市里的窒闷,而是大自然的清新与生机。谢谢你,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带给我的启迪。
绕完了山路,我们又回到了田间小路上,但这一次,崎岖不平的小路给我的感觉不是难受,相反的,如此的颠簸却更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更能让我享受到发现美的过程的愉快。不经意间向窗外一瞟,却得到一位刚从田园间收获归来的农民伯伯一个世界上最真诚的微笑。我想,其实美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美将会变得再简单不过。
经过半天的跋涉,我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阿姨家。不巧的是,刚好碰上阿姨出去没在家。就在我们刚决定下车在门口站着等的时候,阿姨家周围的邻居们却像早已察觉到了什么一般,人手一个板凳围向了我们,并且热情地摆在地上,邀我们坐下。有些邻居还拿出了自家的水果执意要我们尝上几口,说这是山里的特产。也奇怪了,怎么感觉今天的苹果、梨、柿子都比平时在家的时候母亲街上买来的要甜上那么几分,香上那么几分,美上那么几分。是因为山里水好空气好的原因吗?是因为现在我们都饿了吗?我想不是。吃完了这些水果我才有些明白了,不正是山民们的热情淳朴感染了我们这一群在城市中逐渐变得陌生又世故的人,才让现在的生活变得如此甜蜜,如此美吗?
深山之行是美之行,美在自然,美在人情,美在生活……
升格点评
经过修改,我们可以看到,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游踪的变化发展更加明显,整体构思更加完整。本文按“出发—进山—山中回转—绕完山路—再跋涉进山”的写作顺序,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谈自己的感悟,可谓水到渠成,自然成文。修改后的结尾也显得更加简洁而富有内涵,耐人寻味。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
1月20日,长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在临近和平路口时,我把一位边走路边低头数钱的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叠钱“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赶紧跳下车,想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去。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高喊着:“钱跑了,快捡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了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又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有多久,风似乎有些小了,“抢钱”的人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在他的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表示感谢。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心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来,老人有点难为情。之后在众人的一再建议下,他才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数完,只见老人略为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二十六张。老人抬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围在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里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二十五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互相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语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快爽朗的笑声。
(1)这篇文章在构思上是如何运用巧设悬念法的?试分析本文悬念的设置特点。
【参考答案】这篇文章在构思上运用了巧设悬念法,其设置悬念的方法是将总悬念和分悬念相结合。当老人的钱被北风刮跑时,行人纷纷向钱飘去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捡啊!”有没有被行人“捡”走了呢?这是作者巧设的总悬念。当行人把“捡”来的钱一一交到老人手里时,老人数完钱,“略为迟疑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不对……’”,是不是钱少了呢?这里作者又设下分悬念。后来知道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一张五元钱,那钱又是谁的呢?这又是个分悬念。正是作者采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手法,不断设置悬念,才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妙趣横生。
(2)请在下列各项中,为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结尾,填在画线处。
A.看着这动人的场面,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B.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C.我看到雷锋精神在发扬光大。
D.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参考答案】B
■
请以“和你在一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点拨】这个题目的构思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题目缺少一个陈述对象,这个陈述对象可以是我、我们或他(她)、他们(她们),在文章中应加以体现。另一方面,题目中的“你”到底指什么,是人还是物?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还有,题目中的“在一起”不重在“形”而重在“神”,重在对“在一起怎么样”的揭示,重在“在一起”后领悟到的思想、获得的快乐、精神的陶冶等。写作时,考生在内容上忌胡编乱造,写一些不符合自己年龄特征的人和事,重在写自己身边的事和身边的人,重在写出真情实感,重在展示自己的素养才情;形式上忌结构呆板欠灵动,重在层次清晰、首尾呼应;语言上重在文笔流畅、清新自然,文句有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