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节 天机云锦 巧手剪裁

2011-12-31王学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9期

  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首先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确定后,还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做到有详有略地去记叙。详略得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根据材料的取舍、多少而安排的详略;二是指语言和组织安排上的详略。
  所谓“详”即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多用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即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显得啰唆、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详写必须与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详写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反映事物的广度。
  在记叙文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内容主次确定详略
  在记叙文写作中,哪些内容需要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哪些内容只要稍作交代或一笔带过,这不是由材料的多少或精彩程度决定的,也不能凭个人喜好随意安排。确定哪些内容应详写,哪些内容要略写,这是有一定原则的。概括地说,最能直接地、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的,如果完全不写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一般来说,详写的内容与中心紧密相关,是应该从“点”上突破的内容;略写则重在用“面”上的内容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到“绿叶衬红花”的效果。如鲁迅在《社戏》中,详写行船、看戏与归航等情节,略写乡间生活及看戏的原因。这样不仅鲜明地突出了乡村少年淳朴善良、天真可爱的形象,也巧妙地交代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文章如果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淡化主题。
  二、以表达形式确定详略
  一篇记叙文内容的详略除了要服从中心的安排外,在表达方式上也颇有讲究。如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用墨如泼,抒情的文字则可淡笔勾勒。如一篇优秀的学生作文《我与故事》中的一段文字:“十三岁那年,当我再一次回到爸爸的老家时,我的心被触动了。那里有记忆中的农田。雨后,田中自会有‘呱呱’的蛙鸣,而且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它们生活在这一片寂静的林子中。这里有清新的空气,如同梭罗的《瓦尔登湖》中那般优雅与美丽。在田园里,手捧这本书,读着里面的故事,我的心中一派怡然。这些故事好像在告诉我,人类真正的家园,便是自然。”这段文字突出景物在文章中的重要位置,描绘了农田的美丽,而抒情议论的语句只是在描写的基础上一笔带过,可谓详略得当,情景交融。
  三、以事理特征确定详略
  记叙文往往要通过所记之“事”表现一个中心,一个道理;说理类的文章要证明自己的观点,也往往要列举一些事例。这里就存在一个“事”与“理”的繁简问题。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文章要详“事”略“理”,议论类的文章要详“理”略“事”,这是由于文体的不同造成的。考生在写作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写记叙类文章,“事”没写多少,却用大段文字来议论抒情;写议论类文章,又往往会犯“以叙代议”的毛病,这都是忽视了不同文体对详略的不同要求造成的。当然,“事”与“理”的详略关系还取决于行文的实际需要。总之,二者必须协调,做到繁简适宜。
  四、以语言运用确定详略
  详略的表现形式并非看语言文字的多少,考生写作时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语言的丰富性。详写的内容要在“细”字上下工夫。画人物,要形象饱满;绘景物,要栩栩如生;写心理,要细腻逼真;谈观点,要深刻独特。略写的内容则要在“巧”字上下工夫,或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串起精彩的事实,抒发真挚的情感;或用富含哲理的句子,表达独特的感悟与深入的思考。详略的表达是一种技巧,一种智慧。有时,用墨如泼,文字有啰唆冗长之感;有时,惜墨如金,文章却有余韵幽长之意。详略得当,不仅能突出文章中心,还能让结构疏密有致,让语言生动形象。
  ■
  一个寻找死亡的年轻人
  □周 涛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太不幸。他从来没有愉快过,更没有笑过,总是皱着眉头,阴沉着脸,头发长得很长他也不剪,懒得做任何事。
  他曾经跟一位画师学过画画,他很聪明,只学了三个月,就掌握了不少技巧。第四个月,他离开了画师,说:“这玩意儿没什么可学的!”
  他又跟一个商人学习做生意,他仍然很聪明,只学了半年,就碰上了一次好运气,他发了财,赚了不少钱。到第七个月,他离开了商人,说:“这玩意儿也没什么可学的!”
  第三次他遇到了一个哲学家。他跟哲学家学了一年,他觉得悟透了人生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没意思,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被死神一笔勾销。他认识到死是最伟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暂的。
  于是他离开了哲学家,准备寻找一个他最满意的地方,然后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走啊,走啊,走了很多地方,都觉得不是理想的自杀地。后来,他来到了昆仑山下的一个林子里。
  “很好。”他心想,“这个地方是最合适的位置,位于昆仑山下就算到了极地,空气干燥,流沙移动,可以免于尸体腐化,说不定能成为木乃伊保存后世。何况这里人烟稀少,死后清静,可以免除尘世喧嚣。”他想好了,准备就在这地方安息长眠,明天就上吊。
  第二天,他来到一棵活了500年的核桃树下,正准备死时,碰到一位白须垂胸的老人,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辆陷进水渠里的毛驴车轮子。看见他站在树下,便对他说:“年轻人!你站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不来帮我一下?”
  年轻人觉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过去帮助他搬车子,他想搬完了车子再死也不迟。等到搬完车子,天已经快黑了,老人非要感谢他,留他吃饭。他推辞不掉,心想,吃完饭再死也不迟。
  就这样,老人不断地请他帮忙,植林带不然流沙就会埋掉房屋啦,修水渠不然庄稼就会干枯啦,种葡萄不然夏天院子里就没地方乘凉啦,一件事做完就又来了一件事,年轻人没有理由推辞,只好干下去,一天天地推迟死期。
  秋天的时候,老人对年轻人说:“你不是一直要死吗?对不起,为我的事耽误了这么久,你可以去死了。”
  年轻人看着这块美丽的田园,林带,葡萄架,堆满粮食的谷仓,长满了绿草的水渠两岸,还有新盖的房子,盛开的花圃……这一切,全都和自己的汗水有关系,他舍不得死了。
  他决定不死了,和老人好好地活下去。
  他又画开画了,画得非常好,而且他会做生意,卖画赚了不少钱。最后他开始总结和思考他的人生意义,准备写一部哲学著作,题目就叫《福乐智慧》。
  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
  (选自《躬耕》2009年第7期,有删改)
  点评
  这篇文章写一个年轻人原来厌倦生活,想要寻死,后来在老人的指引下,决心好好活着,一个个具体的生活目标使他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故事。对年轻人寻死的原因,文章在开头只是一笔带过,是略写。跟画师学画,跟商人学做生意,跟哲学家学哲学这三个情节,作者都是略写。因为这些都没有使他感到人生的充实,反而使他感到空虚与无聊,在内容安排上仅起铺垫作用。最后,老人让他帮忙搬车的情节却写得非常详细。因为在这里,他转变了思想,感到了付出的美好,感到了活着的精彩。这是他心路历程的转变,也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所在。本文的布局可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
  早
  湖南一考生
  今天又是以凛冽的寒风奏响黎明的晨曲开始的。
  我蜷缩在暖暖的被窝中,丝毫不用担心上学迟到,因为妈妈总会在每天早晨的第一时间将我唤醒。
  客厅里只有指针在吃力地来回转动,这样的响声在这个寒冷的早晨会持续多久呢?
  我是醒着的,但我已熟悉了妈妈那低低的呼唤。我就以这样的期待守候着。
  “时间快到了吧?”但天色依旧黑沉沉的。又过了一会儿,我开始躺得有些不安稳了,可窗外那漆黑的幕布给了我足够的安慰。
  “也许,时间还早吧!”我没有再去多想,被窝还是暖暖的,连房间里的空气也是暖暖的。
  我又有些耐不住了,今天的时间怎么像是停滞了一般,早晨的呼唤迟迟不来。
  忽然,一声声细碎的脚步声打破了这片沉寂。是她,我故意闭上眼睛。她进来了,她的呼吸轻轻浅浅的。她来到了我的身旁,可这之后又是一片寂静,我屏住呼吸想听到那期盼已久的呼唤。
  果然,一会儿就有呼唤声,声音是那样熟悉,温柔地流淌在这个早晨里。那一声低浅的呼唤拂去了我所有的睡意,兴奋极了。好想再多听几遍,我假装还在沉睡,妈妈则一边呼唤着一边用她粗糙的手指轻轻拨弄着我额前的头发。
  我睁开眼睛,她怎么如此憔悴,她的脸没有声音那般柔美。她见我醒来脸上又洋溢起温暖的笑容。
  我起床后,她仍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用睡袄半裹着身体。在她身旁有一只怀表,那是她与爸爸的定情信物,她在这里等待了多久我不知道,但饭桌上的早餐已经备好。我的棉袄已经放在我的书包旁边,房间里有一种感动在蔓延。
  我静静地走动,仿佛看到这十几年的早晨一位母亲忙碌的身影,这样的身影成了她每天早晨的节奏。
  我轻轻合上门,轻轻推开那隔开冰雪的大门,惊讶地站在门口许久,天空中的雪花在我的眼泪中融化了——一夜的大雪为何却躲在门旁几米远的地方?门前为何有一条延伸的小路?在这条小路上载着一位母亲那暖暖的爱。
  早晨的寒风丝毫侵入不了我那颗暖暖的心。回头,楼上那盏熟悉的灯火融化了这个早晨所有的寒冷。
  点评
  这是一篇写母爱的高考优秀作文,也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记叙文。本文的成功就在于作者善于选择小事、平常事,在平凡的事件中表现深厚的母爱。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母爱都写下来,那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在确立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做到有详有略地去记叙。文章聚焦于一个特定的早晨,围绕一个“早”字选择了四个典型材料,即妈妈早起、为“我”扫雪、为“我”做早餐、唤“我”起床,同时以“我”早起的视角转换和情感发展次第展开三个场景——卧室、客厅、门外。就场景而言,其中对卧室、客厅进行详写,而对门外则是略写;就事件而言,其中妈妈早起、唤“我”起床是详写,为“我”扫雪、为“我”做早餐则是略写。而无论是详写还是略写,作者都把自己的真挚情感融入其中,写出了TszL0FRpPrRGFTpUoNUDfw==自己深深的感激和感动。文章详略的确定既按内容主次,又按表达形式;既按事理特征,又按语言运用,真正做到了“淡妆浓抹总相宜”。此外,材料与材料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妈妈暖暖的爱意、亲切的关怀、无私的奉献,都渗透在这三个场景中,其中彰显隐藏有节度,情感呈现有附着,语言表现有张力。结尾的环境描写,看似一笔带过,却是点睛之笔,既呼应开头,又升华主旨,可谓匠心独运,耐人寻味。
  ■
  生活中的美
  大自然的美绚丽多姿,有雄壮的山川之美,有草原的宁静之美,有灵秀的森林之美……但那些最美丽的风景都比不上我们生活中的美。
  在生活中同学之情最美。校园里有许多动人的情景,让人难以忘记。有一次下雨,我没有带雨伞,我拼命向食堂方向跑去,大雨淋湿我的全身。这时,一个不认识的同学,马上跑过来,为我撑起雨伞,我们一起走向食堂。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同学之情是世上最美的情感。
  在生活中师生之情最美。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伏在教室里,连动都懒得动。班主任老师知道后,为我买来了药,然后送来开水,站在我身边,他看着我把药吃下去。而当我因病而落下课程时,他就特地抽出时间为我补上,不辞辛苦,我要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
  在生活中交警的心最美。还是下雨天,我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一拨又一拨的雨水打发时间。突然一个挺拔的身影映入眼帘,他在匆匆的车流中是那样笔挺地站着,是那样潇洒,又是那样融洽。他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交通,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的规范、标准,充满了力度和美。雨帘阻断了我的视线,但模糊中我看到了庄严的警服紧贴在他的身上,不知是被汗水还是这无情的雨水渗透。汽车前行,他的身影渐渐地变小、远去,直至消失,但隐约中我还能看到一抹洁白在风雨中舞动,那是路途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在生活中父爱最伟大。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汽车误了点,我看着路边昏黄的灯光而暗自着急。当车一停,我便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出车门,迅速站到站牌下。我四处张望,正在焦急地等待。这时,一辆摩托车上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向我移来,我一看,原来是我爸爸来接我。我坐在爸爸的摩托车上,感到无比的温暖,经过了一路风雨一路颠簸,终于回到了温馨的家。
  生活中的美有许多许多,只要用心去观察,你到处都可以看到生活中的美,只要你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美。
  升格指导
  这篇文章能够紧扣标题,从同学之谊、师生之情、交警之心、父亲之爱几个不同的方面写出生活中的美,整体思路比较清晰。但通读全文便会发现,作者所写的这几个方面使用笔墨都很平均,详略不当,重点不够突出。各个事件片段大多泛泛而谈,缺少有重点的描述,缺少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因而使得文章单调、枯燥、乏味。如果本文能够做到有重点的叙述,增加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强化画面意识,在语言上再加以锤炼,一定会再上一个档次。
  ■
  生活中的美
  □黄晶晶
  自然之美绚丽多姿,有山川的雄壮之美,有草原的宁静之美,有湖泊的灵秀之美……但那些最美丽的风景都比不上我们生活中的美。
  仲夏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瓢泼大雨驱走了一天的燥热,却带来了我的愁绪。我看着一时不会停的大雨,无奈得叹气。当我打算冲出教学楼的刹那,头顶突然移来了“一方蓝天”。我下意识地回头看去,原来是一个陌生的同学为我撑着伞。她向我笑了笑,在涌动的人流中,显得如此温和,柔美。雨水沿着失去平衡的雨伞流到她的肩上,淋湿了她单薄的校服。两个陌生的女孩,一把失去平衡的蓝色雨伞,还有那倾盆的大雨,交织在一起显得那样和谐。那是校园里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坐在车里,隔绝了外面世界的潮湿和雨水,我看着窗外的“抽象线条”打发时间。突然,一个挺拔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他在匆匆的车流中笔挺地站着,是那样潇洒,又是那样融洽。他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交通,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的规范、标准,充满了力度和美。雨帘阻挡了我的视线,但模糊中我却看到了庄严的警服紧贴在他的身上,不知是被汗水还是这无情的雨水渗透。汽车前行,他的身影渐渐地变小、远去,直至消失,但隐约中我还能看到一抹洁白在风雨中舞动。那是路途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汽车误了点,我看着路边昏黄的灯光暗自着急。车一停,我便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出车门,迅速站到站牌下。我四处张望,焦急地等待着。这时,一辆摩托车上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向我移来,暗淡的灯光照在那件有点破旧的雨衣上。不知怎么的,我的心微微颤动了一下,视线也渐渐地模糊起来。我急忙迎了上去,喊了一声“爸爸”,并接过他递来的雨衣。爸爸回应了一声,但声音十分沙哑,像是感冒了。我忽然想起,这几天爸爸身体不适,可是他仍然顶着风雨开着摩托车来接我,不可抑制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我感到喉咙一阵哽咽,“爸爸,你……”没等我说完,爸爸便回过头来对我说:“把雨衣穿好,小心被雨淋了。”我的鼻子一阵发酸,但心里却十分温暖。两个身影渐渐消失在了黑暗之中。那是人世间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假如有人问我,最美丽的风景在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在生活中,在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
  升格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作者有重点地选择了三幅画面来表现生活中的美:第一幅画面是校园撑伞图,表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第二幅画面是交警指挥图,表现交警队员的忘我工作精神;第三幅画面是雨中接送图,表现父亲对女儿的深切关爱。三幅画面交相辉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生活中的美,让人得到美的熏陶与启迪。同时,作者增加了富有情感的细节描写,具体感人。特别是对父亲接“我”的场景更是加以详细描写,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另外,在语言方面,作者也进行了精心的修改和锤炼,使得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
  两周与永远
  □吴莉花
  慧要走了!短短两周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
  慧是实习的大学生,初出茅庐便执掌我们班的大权。她来的时候恰逢月考,大家因为备考而忙得焦头烂额,没有太多地关注她。她呢,也不过是在课间悄悄走进教室,泰然自若。
  真正感到慧的重要是从运动会开始的。当其他班早已完成入场式训练时,我们甚至连方阵的雏形都没有——我们原来的班主任生病了。慧第一次行使了她的权力,不仅指挥我们排好了方阵,还亲自喊着口号带我们训练。此后两天,她和我们一起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处处都可见到她忙碌的身影。每当喜报传来,慧总是第一个欢呼雀跃,比我们还激动。
  慧的课堂最有生气,效率也最高。大家喜欢慧的语调,慧的微笑。我们笑啊,叫啊,充满激情地上完每一节课,课后还不禁抱怨,为何一星期只有可怜巴巴的两节生物课?
  我们也有不听话的时候,比如,有一次晚自习的铃声响起许久,同学们还唧唧喳喳地闹个不停。这时,慧突然从后门探进了脑袋,说:“看我新来的,就欺负我是不?别以为咱们混熟了,就可以恣意妄为啊!”全班爆笑。“我做学生那时,可比你们会折腾多了。”慧的表情严肃起来,“那时我真不是好学生,迟到、旷课、违纪、顶撞老师……每天倒是轻松愉快,可现在却留给我太多的遗憾。我多么想像你们一样,再坐到课桌前认真地读书,但这样的生活不会再有了……”这时,慧眼中流露出无尽的悔恨,连脸色都暗淡了许多。
  我们都默然。我想,慧的话一定会深深地烙在每个人的心上。也许多年后,大家都会淡忘彼此,这段岁月也会渐渐模糊,但大家一定会清晰地记得,曾经有个老师对我们说过这样一番知心话……
  相见时难别亦难。那个恬静的午后秋雨飘飞,教室中气氛异常。慧在课堂上说出了让我们心痛的消息:这是她的最后一课。
  如慧所愿,我们并没有像痛惜不能再学习法语的小弗郎士那样心情沉痛,慧自然也不像即将远去的韩麦尔那样悲伤,我们依然愉快地上完了这最后一课。然而在短暂的欢乐之后,接踵而至的是无尽的惆怅与惘然。当残酷的铃声响起时,慧没有拖堂,而是从容地捧起书本,颤抖着说:“谢谢合作!”慧不漂亮,而那一刻,她却是最美丽动人的。“爱笑的人更爱哭,”慧强忍着悲伤说,“你们以后的路还长,我只不过是你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你们现在的老师才是最值得你们尊敬的,你们千万要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不知是谁带着大家轻轻地唱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歌声停止了,却无人起立,大家默默地注视着慧。她拭去眼角的泪水,说:“好了,大家可以走了……”
  慧,终究没留下,当我再次走进教室时,茫然间已寻不到她那熟悉的身影和灿烂的笑容。慧,她还能回来吗?我真切地感悟到,以后的人生中像这样的离别还有很多,怕都是我无法逃避而又必须面对的痛苦。昨天的日历已经翻过,但我坚信,慧没走,她永远留在我的笔尖,书中,心上……
  (1)这篇文章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2)作者为什么没有详细叙述慧的有关家庭情况和容貌特征?
  【参考答案】(1)作者回忆了一个实习老师在代课两周内给大家带来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渴望。文章重点写了运动会、自习课和最后一课这三个场景,至于平时的交往之类都是略写。(2)因为文章中心思想是表现作者对实习老师慧的怀念,所以慧的有关家庭情况和容貌特征没有必要详写。
  ■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植树节到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到荒山、滩涂、堤岸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其实,在每个人心灵的角落,也有一块荒地需要整理绿化。给心灵一片绿,人和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请以“给心灵一片绿”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这是一个给定材料的命题作文,写好这个题目,可略写“绿”的含义及其象征意义。“给心灵一片绿”,即是绿化心灵。通俗地说,就是对心灵进行呵护、滋养,培育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考生写作时要注意详写当今的各种社会现状,如人们的心灵所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有来自网络的,有来自影视的,有来自书籍的,有来自广告的,更有来自人们的行为习惯的;还有一些随之形成的社会现象、潮流等,也要引起考生的注意,如浪费现象、攀比现象、炫富现象、享受现象等。这些不良现象,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朋友的心灵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如果任之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最好结合自己的经历,表达出培养或坚守纯真、美好心灵的重要性。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这是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政府在线、时事在线、法律在线、英语在线、家教在线、情感在线……各种各样的“在线”遍布每一个角落。
  请以“在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在线”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比较时髦的词语,但它的辐射面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上。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在线”即与外界保持联系之意,是正在进行之中的工作或正在考虑的事情,属“现在进行时态”,如在线访谈等。考生落笔时宜从其本义入手,作略写。然后进行具体的叙述描写,如做一番发散性的思考:当一个人的生活(包括学习、工作、思想、情感等)在线会怎样?当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在线会怎样?不在线又会怎样?这样从多角度构思,深入挖掘下去,肯定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