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2011-12-29韩军

成才之路 2011年25期

  师生关系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从远古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尊严”到现代的“以人为本”,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缩小。多年来因受“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说,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体会到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②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③对学生要有研究。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④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⑤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
  综上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河南南阳油田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