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这节课听懂了吗”所引起的思考

2011-12-29刘楠

成才之路 2011年25期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明确的学习和人生目标,在课堂上经常“神游”,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但却经常顾忌面子,不懂装懂,令任课教师很头疼,这对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知识的传授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高效课堂,适应新课改,本文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兴趣;人生观
  
  在职校课堂中,许多教师都反映,上课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后,想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时候,通常会问“你们听懂了吗”,而大部分的同学都说听懂了,即使没有听懂也随波逐流。任课老师对此感到既头疼又有压力:真的都听懂了吗?其实,这在职业中学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呢?以下是我针对这个现象的一些思考。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认真、努力地去学习,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都会勇往直前,最终也会因兴趣和努力而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相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就根本不用谈用心去学了,更别谈对教师所授知识的“懂”了。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作为一个学生,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学习是为了以后自身的成长、是为了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能充分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独特的禀赋与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激情。好多学生因和某一位教师的师生关系特别好,因而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学得特别好,这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古人亦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优化师生情感,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方面,也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和条件。
  (3)充分做到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要让学生乐学愿学,使整个课堂教学寓教于乐。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核心作用,就是为实现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服务。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放松,整堂课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并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学方法选择合理的话,就能够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从而形成具有良好合作习惯的团队班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
  (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更容易被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更节省课堂时间,使整个课堂变得更高效。
  (2)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程度都是参差不齐的,要想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就要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才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
  (3)提问交流,让课堂变得有效而精彩。提问交流,是每个教师上课过程中的“法宝”,可以为引发学生思考而设计提问,为集中学生精神而提问,为拓展延伸而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通过提问过程中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4)小组竞赛法,使课堂变得有效而快乐。小组竞赛,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出任务,对学生的最终完成的作品进行评比。这是一种对专业课非常实用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的团体精神,而且可以使学生享受胜利的喜悦,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十分有效和快乐。
  三、学生的面子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懂装懂,随波逐流,不敢面对现实的做法,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侧重于对人思想的改造、人格的塑造,教育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形象性和活动性的特点。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使学生的道德与人格得到提升,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
  (1)充分利用班会课。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给学生多讲解一些勤奋学习,刻苦拼搏,最终走向成功的一些实例,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克服懒惰,树立清晰的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单招班的学生,目标是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等等。
  (2)走出课堂。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学校以前的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请到学校,给学生做集中的“激志”演讲。这是一种非常务实而有效的方法,因为往往有的时候,教师说得再多,也没有实例的效果来得鲜明。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早接触社会,去体会当今社会的竞争是多么激烈。让学生明白作为学生的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为将来踏入社会作好充分准备。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面对“困难学生”,不知道怎么对待的时候,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听不懂”没有关系,只要教师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定能找到使他们真正听懂的办法。也许寻找的过程会有些艰辛,但是只要努力,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精彩而高效!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