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1-12-29吴群
成才之路 2011年25期
目前,我们幼教老师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许多家长都在打听哪里有较好的早期教育机构,说6个月到6岁是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所以想在这最佳时机里充分挖出宝宝的潜在智力。我想,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这固然重要,可孩子的非智力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有专家研究表明,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品质优良者,学习成绩可以与智力较高者并驾齐驱;智力较高而非智力品质不佳者,不能取得出色的成绩;即使智力低下者,也完全可以借助良好的非智力品质而获得一定的成绩。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人都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看来孩子虽小,但在教育问题上比大孩子还要有学问。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幼儿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在促使幼儿对某种事物引起注意的同时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增强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对幼儿的兴趣不能听之任之,要随时注意幼儿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措施促使他们的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觉得动手操作是启迪幼儿积极思考,引起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丰富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通过各种游戏可激发幼儿交往、建构、音乐、绘画、观赏等方面的兴趣,例如幼儿园开展的“儿童医院”“苗苗餐厅”等。可先让幼儿分组准备游戏用品,如建筑组负责搭建医院大门和工作室,手工组负责准备人民币、处方等。在游戏中通过各角色(医院与病人)的转换,使幼儿的观察、组织、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情感是发展的催化剂
情感不仅随着幼儿认识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对幼儿认识的发展、智力的发展起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良好的情感是孩子成才的催化剂。这方面,家长起着重要作用。平时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要给孩子同情心和怜悯心的教育。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坐到这里来吧。”另外,要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样关心同情帮助他人的,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了。
当然,教师应帮助孩子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和情绪气氛。教师要以身作则,用健康情绪去感染幼儿,久而久之也就对幼儿情绪的积极健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意志力是成才的柱石
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影响着智力因素的主动和持久,是幼儿末期进行认识活动的必要品质,更是幼儿将来成就学业、事业的可靠保证。首先,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在幼儿活动之前就明确活动的目的,使孩子心中有数,为达到目标而努力。目标一经确定,应当要求孩子坚决执行,不能半途而废。其次,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意志的坚韧性。要积极组织幼儿参加游戏、学习劳动,并为他们设置经过努力才能克服的障碍。第三,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3岁以后,幼儿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个人的生活料理反对大人干预。这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穿衣、洗脸、收拾玩具、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并逐渐扩大幼儿自主范围,提高其独立活动的能力。在独立进行活动和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孩子的独立性品格就得到了锻炼。
当然,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幼儿的培养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别忘了,幼儿的教育也是个大有学问的问题,我们老师家长在注重孩子的种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多表扬多激励。温存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亲切的抚摸,对孩子都是鼓舞。要想使孩子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仅仅在开发智力方面舍得投入还很不够的,一定要在开发智力因素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才是明智之举。
(如皋市常青镇杨岱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