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白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1-12-29段春芳

成才之路 2011年25期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十一章》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上,正因为车毂中间是空虚无物的,这样车轮才能转动,起到车辆的作用。糅合陶土做成器皿,正因为器皿中间是空虚无物的,这样器皿才能盛物,起到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正因为门窗中间是空虚洞穿的,这样屋子才能住人,起到房屋的作用。 因此可以这么说,“有”所提供给人们的种种便利,完全依靠“无”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道德经》中这段文字,可以认为是从生活现象的角度例证了“留白的艺术”产生的效果。我们知道,诗歌有“意境在诗外”的表达艺术,音乐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余韵回味。艺术家在创作中为了更深刻地表现主题,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在于求其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以无胜有”的艺术境界。比如画画,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其实,在音乐教学中也可以充分运用“留白”艺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维持其独特的音乐形象,保留其特有的艺术遐想,使艺术真正融入学生心灵。
  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留白”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我们很多时候会启发学生去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所描绘的场景,我们会用几个问题把这节音乐课串起来。让学生说出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影响,我们也许会认为这是完成课时任务的标志,但我们忽略了一点——语言静止之时,音乐响起。“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可见,音乐有着比语言更为丰富的内涵,有些音乐体验,是语言所不能或不能完整、不能准确表达的。更何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音乐的感悟、理解亦有不同,我们不妨在音乐欣赏课上使用一下“留白”,把音乐独特的美,留在学生心里。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丰收锣鼓》的教学中,有一段用云锣演奏的乐曲,此时,在学生了解了演奏乐器之后,不必刻意去让学生描述这段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尽情地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惬意、美感。此处的“留白”,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艺术处理”,也是对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尊重。
  二、在乐理知识教学中使用“留白”
  在乐理知识教学中,有这样一些内容:让学生根据两个乐句的重复变化,来填充、选择结束音。此时,使用“留白”手法更能体现出旋律走向变化特点以及旋律主干音的重要。比如,有位歌唱家在演出时,演唱到歌曲的最后一个音时,他使用了无限延长,转身走到了后场,而那个迟迟不发的结束音吊得听众的心总也无法平静……而当他恰到好处地再返舞台,完美地唱出那个结束音时,全场掌声雷动。这也是“留白”的一个使用例子。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结束音的选择,就让旋律“悬”在那儿,让学生根据感觉去选择,效果会更好。五年级教材中有时会让学生比较两段不同节拍、节奏的旋律表现的风格有什么特点。教学时,有的学生回答是“说不出来的感觉”。此时,我没有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越俎代庖,而是充分肯定学生这种感觉,让他尽情体验、品味这种感觉。说不定,他的脑海中有着比我们的语言描述得更加丰富、美好的画面在呈现呢。
  三、在唱歌教学中使用“留白”
  唱歌教学一般都是学唱已完成的作品,亦即成品。但对于不同的对象来说,歌曲的内容会有不同的感受,旋律的改编创作就是最好的体现。我们在进行唱歌教学时,也不必完全拘泥于原旋律,可在不改变歌曲风格、不影响歌曲情感表达的前提下,让学生对旋律做一些改变,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在可改编的地方,学习时,可以使用“留白”,把那一乐句空在那儿,让学生自主创作。在民歌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会发现学生的创造潜力很大,他们往往会创作出令我们惊喜、欣喜的小火花……
  大美无言,大音希声,总有一些美不是语言所能描述的,总有一些美不是画面所能展示的。那么,就让她留在那一片空灵之中,为我们的思想增添一份灵性,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丝惬意,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一缕创意清风吧。在音乐课中,要适当地使用“留白”,培养学生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沁阳市西万镇西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