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1-12-29于军

成才之路 2011年25期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设置情境,以浓烈的感情和艺术氛围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改革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教育;课程改革
  
  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创新教育也不断发展起来。历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已经实施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把发展创新教育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一、设置情境,以浓烈的感情和艺术氛围熏陶学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设置情境课堂的学习方式,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要,促使他们的认识情感由潜伏状态转为积极状态,使注意、感知、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最佳配合的状态。例如,在讲解抗美援朝中体现出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时,展示抗美援朝中献身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等的照片或图画,播放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让学生在这种充满感情色彩的环境中思考问题,学生非常活跃,发言积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情境设置,思考问题,搭建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促使学生跃跃欲试,去挖掘自己的智力,以活跃灵感,去观察分析新的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情境材料和设计的问题很感兴趣,能积极思考发言,充分发挥了主动性 。
  二、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布鲁纳所说:“关键在于引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事实证明:多样化地变换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辨析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力争使学生感到堂堂课有新意,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我们先来谈谈讨论法。如在讲解《如何评价拿破仑》时,可以让学生分正方、反方进行一场辩论赛,老师不左右学生的思维,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最后,老师再作总结性的概括。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创新的目的。多媒体教学法是现在及今后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如在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可通过多媒体打出《圆明园复原图》《圆明园残景图》等,让学生观察、比较,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奇效。如在讲解《五四爱国运动》时,用多媒体放一些五四运动中的学生活动的场面图片,让学生讨论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原因,使学生变“学”为“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五四爱国运动的认识,也使学生受到了一场爱国的思想教育。
  三、改革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
  考查是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措施,也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一项主要手段。但是,传统的考查——教师出题,学生解题,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并且,传统的考查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改变过去评价主体单一的现象,扩展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应结合具体的评价内容,体现出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避免仅采用单一的量化评价方法的现象。为了与新课程接轨,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在一些章节中采取了让学生出题的方法:(1)对学生出题提出要求;(2)学生自拟试卷,教师对试卷进行审查评分,并按试卷难易程度指定学生答卷;(3)阅卷,交给出卷的同学批改,教师分别评出阅卷和答卷的得分。这样每一位学生就有了3个分数,取其总和就是每人的成绩。我在讲完中国近现代史《巩固政权的斗争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后,采取了这一方法,学生非常高兴,不仅扩展了思维,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主要指历史课外教育活动,是由历史老师主持或指导学生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形式多样的历史教育活动。它以历史课堂教学为基础,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讲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把学生带出课堂,深入到自己所在的城镇,今昔对比看变化,先要求学生写一篇小论文,然后组织学生演讲,充分突出党的英明政策这个主题。在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能使学生加深对课内历史知识的理解,开阔视野,扩大历史知识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为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创设新“气候”,开辟新天地;能更好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言,管之以信,导之以行,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要培养新一代的创新人才,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