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互文”现象
2011-12-29梁瑞新
成才之路 2011年25期
在教学《岳阳楼记》这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疑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该怎样理解?这就涉及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何为互文呢?“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连贯的语言里使本应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个。它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所以有必要对其表达效果和翻译方法加以分析,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这种特殊修辞。
一、互文的作用及特点
互文往往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出现,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典雅蕴蓄,耐人品味,结构简单而不累赘臃肿,表意充分又不重复拖沓,行文变化且富有节奏感。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二、互文的类型
以增强表达效果为目的的互文修辞,在结构上常见有两种:一是同句互文,一是邻句互文。前者一句中含有分别简省的两个词语,如“主人下马客在船”;后者是前后语句各有形成互文的词语,后句隐含前句已有的词语,前句含后句将有的词语,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