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1-12-29王静

成才之路 2011年25期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学习遇到疑问,教师要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例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让学生思考:“父亲是不是真的确定不了那是叔叔?那为什么还脸色煞白地让母亲去看个究竟?”让他们根据语言、神态去揣摩父亲当时的心理,使学生更能理解文章的主旨。像这样该问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设疑、释疑中理解文章的主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2)以境引趣:教师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培养独立学生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在班上经常开展自学比赛活动,如: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速读竞赛、书写竞赛等,或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完成的任务最多,或在限定任务量的前提下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在教学中,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还要引导学习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如,学习文言文,是由老师翻译,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结果,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我同意了这一选择,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加以引导。实践证明,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课堂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课堂上采用分组朗读或表演等方式。学生在表现自我评价别人中,自己的学习能力从中也得到发展。老师布置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散和合作查阅信息,或在共同讨论中达到自己学习效果。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采用学生互相命题、互相测试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积极性,很好地达到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变换方式,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新理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不断变换,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而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唐河县教体局勤工俭学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