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
2011-12-29王明莉
成才之路 2011年25期
朱作仁教授说:说,是学生内部积累的倾吐,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体现。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呢?我认为,巧妙地利用电教手段来再现文章空白之处的情境,对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抓住空白处,利用电教手段,进行说的训练呢?
一、人物内心世界提示的微妙处
如苏教版十一册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文在写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波兰时,“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这里没有写音乐家的语言、表情、内心活动,但此时肖邦心情很复杂。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呢?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说”的训练。首先,用录音机播放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接着,又出示投影图:肖邦满面悲伤,眼里溢满泪水。让学生说肖邦回首望沙城,他会怎样想?怎样说?这样的说话安排,学生很自然地把握住肖邦此时的感情。
二、文章中心提示处
苏教版十二册《草原》一课中,文章写了草原景美,蒙汉情深这两方面内容。课文最后一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不但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在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为完成这一训练点,我首先用投影片为学生展示了相关的草原图景。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练说:先说分别之地——草原景美,再说感情,最后一曲《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里。在音乐声中,让学生完整地对照图说说诗所描写的情景。
三、文章中的省略号处
如苏教版第十二册《孔子游春》第八自然段后面的省略号。我在教学这段时,先用多媒体出示这段内容,让学生思考省略号省略的内容。然后出示一些关于水的录像,这样学生对水有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水还会有哪些德行。有的学生说水能滋润万物,它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的说水能解渴,它很善良;有的说水能荡涤污垢,净化心灵等。从“水”的精神之中又想到了无私奉献的老师、不辞辛劳的筑路工人、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学生由水这样的“真君子”,想到生活中许许多多像水一样无私奉献、心胸宽广、默默无闻的人和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文章中的插图处
例如,在教学《燕子》时,我就指导学生看插图,然后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由于图很简单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说得津津有味。
五、文章的结尾处
许多文章结尾耐人寻味,会引起我们许多遐想。如学习《天游峰扫路人》后,设想30年后“我”又见到了当年的那位豁达开朗的扫路人的情景。阅读《皇帝的新装》后,可以“皇帝回到宫中之后”为题,设想皇帝未穿衣裳回到宫中后的种种丑态。通过合情合理地想象和联想,“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合叙述要求的材料,然后再用口语把它描绘出来,进行说话训练。
总之,抓住教材的空白之处训练学生说话,是提升说话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空白之处,合理地运用电教辅助手段,强化学生说的训练,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沂市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