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德育新课程实施的困惑与对策分析
2011-12-29许杭建
成才之路 2011年25期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五年制高职校的德育课程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为此,本文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五年制高职德育;困惑与对策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大机遇。新一轮德育新课程改革在各地全面展开,但在各类学校,各个学科的发展上极不平衡,对五年制高职德育教学的冲击是巨大的。随着教改力度的加大,如何开展五年制德育新课程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为此,本文对五年制高职德育新课程实施的困惑做一些分析,以期能得到些许对策。
五年制高职德育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与复杂性无疑为其实施增加了难度。因此,实施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五年制高职德育新课程实施中突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惑。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制约德育新课程实施的瓶颈
德育教师的素质除了教师素质的一些共性外,还需要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并将问题通过筛选,有针对性地与高深的德育理论结合起来运用到教学之中。德育课教学中要经常联系社会的焦点、热点来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在联系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疏释。
为提高五年制高职德育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并能为德育课的教学服务。在现实教学中,部分德育课教师不具备政治法律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往往是部分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德育课或是部分从事行政的领导担任德育课教学。部分德育课老师没有很好地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以辅助教学,比如一段有益于教学的视频材料,不会剪辑加工,而是把德育课变成了影视欣赏课。部分德育教师习惯传统的灌输法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不能与时俱进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辅助教学实践,等等。
总之,部分五年制高职德育课老师缺乏以下几个度:学识上的高度、能力上的广度、人格上的力度、情感上的温度、理念上的深度。
二、以中职和高职高专为背景编写的教材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实际相脱节
实际教学中没有为五年制高职专门编写的成体系的德育课教材,现在使用的教材是原来三年制中职的教材和高职高专的部分教材。一般情况下,一年级使用的是原中职教材《经济与政治》,二年级使用的是原中职教材《法律基础知识》,三年级使用的是原中职教材《哲学基础知识》,四年级使用的是高职高专教材《邓小平理论》,五年级使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的学校还在四年级教授《道德与法律》等。
以中职和高职高专为背景编写的教材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实际相脱节,对五年制高职的师生来说不具备可教性和可读性。部分内容相对滞后,理论性过强,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不适应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实际。所用教材不成体系,部分内容重合,给教师处理教学计划和上课带来了困难。
三、以体验探究为背景的德育新课程与教育的实际相脱节
德育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谈起来必要,做起来不要,德育课的处境也不例外。职业学校确立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无疑是正确合理的。职业学校的管理层强调技能,强调各类考试,客观上将德育学科边缘化,使得德育教师参与新课改的热情受到了冷遇。
在现实教学实践中,五年制高职德育课处在尴尬的地位。当代高职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特征和心理变化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们向功利主义、金钱主义、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倾斜,片面追求专业技能成绩。殊不知,当他们走上社会,会遇到诸如如何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与人打交道,调节自己的心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校期间得到很好地指导。
新课程强调学生体验探究,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解决疑惑。学生不重视德育课程,对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不认真准备,对老师提出的探究问题,不认真对待,直接影响探究课程的开展。另外,一些需要在课堂之外的教学活动,在德育老师层面开展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部分必须实践探究的课,被德育教师的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所取代。此外,班级规模过大也直接影响德育探究体验教学的开展。
四、评价体制混乱,师生无所适从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讨论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多元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导致大部分学生消极对待新课改。
领导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偏重于显性活动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隐形思维活动的评价;二是偏重于课堂氛围的评价,忽略了教师创造性处理教材和驾驭教材能力的评价,导致部分德育教师无视教材内容,将德育课程庸俗化。
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师生参与新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面对五年制高职德育新课程实施的困惑,我们一直在新课程的实施上以积极的姿态去探寻走出这些困境的良策。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筑校本培训平台
德育教师是德育新课程的实践者,必须率先实现自我发展。教师的校本培训是影响德育新课程实施程度的瓶颈的因素。
以课堂实录为手段,促进教学技艺提升。借助现代视听工具如摄像机将课堂教学实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