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促专业成长
2011-12-29王丽丽
成才之路 2011年25期
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深切体会到教学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本文结合农村教师的教学实况从农村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存在的常见误区以及如何正确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探讨农村教师如何有效反思教学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农村教师;教学反思;专业成长
农村教师是教育行线上的重要一分子,那么在落后的农村,如何使农村一线教师们迅速成长,更好地为农村教育事业作贡献呢?首先,离不开我们农村教师们自身的努力和奋斗,虚心听课、认真备课、教学反思、批改作业等等都有助于我们逐步成长。尤其是教学反思,不仅是常规教学中一个必需的环节,而且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礼记·学记》中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足见“反省”对于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教学反思的含义及必要性,走出反思误区,有效完成教学反思,将使农村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一、农村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农村学校学生质量差,教学资源不如城市学校丰富,很多教师对教学产生消极应付情绪。于是在学生教学质量方面产生恶性循环,教师自身专业也不断退步。记得一次学校教师会议上,校长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学生质量的确不好,外籍学生人群居多,基础差,学习缺乏主动性。既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我们老师就应该对他们负责。”会后,笔者想,如果学生对学习主观上有需求了,这就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农村教师只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以满足这些特殊群体的教学需要。这除了经验方面的积累外,更需要积极的反思。通过反思自己教学方式,反思学生需求来提高自我素养,专业素养和课堂实践能力最终让农村学生也逐渐积极学习。
二、农村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常见误区
(1)叙事记录多,理性思考少。有些农村教师写教学反思时,仅仅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叙事性的记录。既不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也不对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更不会去考虑农村学校教学群体的特殊性。
(2)独立自省多,互动交流少。很多农村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是局限于个人的观察、分析与评价。很少走出去,请进来,习惯于“闭关自守”,甚至不愿意去城市学校吸取经验,更不愿意去参加市内研讨会。他们往往全盘否定城市教学方式在农村的可实施性。他们很少学会与人交流,借助他人的智慧与经验来完善与发展自己的反思结果,甚至校内也很少交流。
(3)重教轻学多,综合分析少。有些农村教师反思的着眼点只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师的层面上,很少思考学生课上的表现与学习效果,甚至盲目模仿市内名师的课堂设计,不考虑针对自己学生群体的改动。
(4)失败教训多,成功经验少。在农村学校,多数教师及时认真反思也只有在自己教学感到失败或不顺时才会去反省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在成功时很少去总结与提炼。
(5)关注课后的多,重视课堂的少。较多农村教师习惯于在一堂课结束后对课上已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而忽略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实际的及时反思与调控。
三、农村教师如何走出误区正确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农村教师,由于教授群体与环境特殊,须时时反思才能尽早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与漏洞,及时思考尽快更正完善,走出反思误区,加快专业素质的成长。反思的内容则可根据教学进程,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3项内容。
(1)教学前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农村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情况,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在教授每堂课之前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已有知识及认知规律进行反思,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来适应这批特殊的教学群体。笔者经常针对自己学生情况(班内基本为基础薄弱的外籍学生)对教材做适当的增减与调整以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甚至有些情况还强化重点,忽略难点。
(2)教学中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师必须反思课堂气氛和重难点突破,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