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教育和引导问题学生

2011-12-29张建军

成才之路 2011年25期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1世纪,中国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所有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教师,为把学生培养成才,我在尽力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地学习有关班级管理的知识,不断地向优秀的老班主任教师讨教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日臻成熟。
  一、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带领全班共同进步
  (1)树立威信,“征服”学生。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事半功倍。具有很高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底子去“征服学生”;要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要用真诚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要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去“影响学生”。工作中,我言必行,行必果。与学生相处更是言而有信、实事求是,凭借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染每位学生,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我是他们的最好的朋友。
  (2)加强思想教育,创良好班风。育人先育德。班主任工作重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班集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重在培养学生坚韧、惜时、自强、拼搏、不屈不挠、努力学习的优秀品质。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与严格要求,让学生了解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对优秀学生给予表扬,对调皮犯错的学生适时地给予批评指正,并鼓励其勇敢地改正。
  (3)师生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更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不竭动力。关心和尊重本身也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它既能激起人们善良的情感,也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真诚地表达了自我的情感,又给学生示范了我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受到感动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影响,学会了真诚待人。
  (4)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班级建设,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同学们为集体出谋献策,使我们班的班级建设空前顺利。
  二、对于问题学生要区别对待
  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是“麻烦的制造者”,拖班级后腿。班主任往往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们身上,然而收效甚微。他们成为老师的心病。这是一些需要进行个别教育和特殊指导的学生。对于一般的学生,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扬、批评、关爱、评比等即能奏效,而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这些方法往往效果不大。
  问题学生由于善于制造问题,因此特别容易招老师的反感,惹老师发火。他们一向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惹是生非,教师就特别容易急躁、失控。结果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因此,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策略。
  在我的班级里有几名学生,校园人称“四大天王”,初中时打架、逃学是家常便饭,与老师和家长的对立情绪很高涨,常常激发矛盾。经过这几个月的交往,我发现这几个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很强,我想通过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来教育和约束他们,使他们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平等、公正的教育资源。
  (1)要冷静,先稳住事态。经验告诉我们,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问题学生也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他们冲动起来,可以忘乎所以。教师若跟他们对着干,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对问题学生发生的问题,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迟。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一些体面地下台阶的招数,以便随时“撤出战斗”,让学生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然后再教育他们。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批判。很多教师遇到问题学生出问题的时候,总是急于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错误的,不对的。”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批判。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上无用。其实哪一个问题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捣蛋”行为是错误的,基本上是明知故犯。为什么明知故犯呢?这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当然总要分个是非,但不可以从分清是非入手。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先不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
  (3)不能用态度解决问题。问题学生闯祸时,常常顶撞教师,态度很没礼貌,有时近于蛮横。教师出于自尊或者面子,就可能怒火三丈,不顾一切地要压倒问题学生的气焰,打掉他的恶劣态度。结果,教师没能冷静地调查问题和分析问题,转移了注意力,变成了学生的吵架对手。这就成了态度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尊重教师,这是社会规范。学生对教师无礼,必须道歉,但不能操之过急,气头上要求学生立刻道歉,这违反人之常情,通常人们道歉都是冷静下来之后的事情。同时,作为教师本人,气头上也会说过头话,做过头事,如骂了学生,甚至罚了学生,这时要学生认错,是较难办到的。所以,即使当时学生态度不好,也不要急于“打态度”,要先调查事实。事实上,当事后老师平静地向学生询问事实经过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很快就改变不少。当然,要注意用“询问”的语气。事实澄清了,是非分清了,让学生认错就不是难事。
  (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问题学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它将决定教师后来的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教师肯定就要冲学生发脾气。我觉得,教师的第一反应最好是:“这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当班主任也有几年了,碰到的学生也不少,但感觉在不同的学生面前,并不是方法都一样。毕竟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且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也错综复杂,相信各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法。
   (精河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