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
2011-12-29仇光霞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0期
京源学校,高一年级教室,一节名为“生命线”的人生规划课正在进行。只见有的学生把自己的一生画成高低起伏的山峦,每个山顶都有一个需要征服的人生目标;有的学生把一生画成向上的阶梯,每级阶梯代表自己的一次成长蜕变;有的学生把一生画成不规则的形状,象征着人生的千姿百态。学生们通过绘制一条任意形状的线段表示自己的一生,并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时间段中标出对自己人生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收获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信心,认识到人生要尽早规划度渡过一个有准备的人生。
人生规划教育是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的教育,在我们的校本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京源学校是一所集中学、小学、幼儿园于一体的实验性学校,这种办学模式使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幼儿园阶段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各种职业角色,初步了解常见职业的工作内容,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小学阶段让孩子们学习并完成几种职业的简单劳动过程,建立劳动光荣和职业平等的意识;初中阶段让学生初步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将理想落到实处;高中阶段让学生明确自我认知,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掌握人生规划的具体技能。目前,我校已初步形成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人生规划教育体系。
以我校高中开设人生规划课程的情况为例。
我校高一年级共开设16节人生规划课。本课程以学生探索为主体,老师引导为辅助,以学分制度为保障,以课堂活动为主要形式,结合课下调研、生涯测评、个体咨询,以及主题教育活动,如生涯规划主题班会、“我的职业生涯”报告、走进清华、走进首钢等,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实际深入的了解自我与社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书,引领自己的未来。如“体验招聘会”一课。学生通过参加社会上的大型招聘会,在招聘现场观察体验、采访调查,形成一篇关于就业形势、社会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学生普遍反映从中真实地体验到了竞争的激烈。有学生说:“原来找工作并不是我想的那个样子,我还要更加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做好未来的准备。”还有的学生说:“好多人学的专业跟应聘的职位都不对口,我得好好想想该学什么了。”
附:北京市京源学校高中人生规划课程安排
第1课时:相识相知。了解课程基本情况,提出自己的需求。
第2课时:生命线。认识到人生规划的重要性,产生学习的动机。
第3课时:发现自我。学习认识自我的方法,更好的了解自我。
第4~5课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探索。探索自己的兴趣以及与兴趣相匹配的职业。
第6~7课时:尺短寸长——性格探索。进行性格探索并了解与之相匹配的职业。
第8课时:挖掘潜能——能力探索。进行能力探索并了解与之相匹配的职业。
第9课时:我最看重什么——价值观探索。进行价值观探索并了解与之相匹配的职业。
第10~11课时:工作世界探秘。了解劳动力市场、职场的现状,知道如何获取职业信息。
第12课时:生涯人物访谈录。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增加他们对于职场的认识。
第13课时:体验招聘会。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以及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信息。
第14课时:我的抉择。探索自己的决策风格,并学会生涯抉择方法。
第15课时:我的人生我做主。在前面课程的基础上,掌握独立进行人生规划的技能,写人生规划书。
第16课时:我的人生规划书。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讲评,完善人生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