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优秀教研组之路

2011-12-29袁琳杜冠群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0期

  今年的教师节,对我们英语教研组来说意义非凡,我们为京源学校奉献了一块金字牌匾——北京市优秀教研组。
  多年来,我们把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理解力,能自如运用英语作为交流和学习工具的学生作为目标,以适应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渠道。我们探索具有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课堂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时效性。课堂上,教师们不仅重视词汇、语法等显性知识的学习,更注重情景的创设、文化的熏陶和教学活动的多样化。
  及时发现问题并开展针对性研究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例如,2006—2009年,在“用建构主义解决听说课学生焦虑问题的方法研究”的课题中,老师们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缓解学生听说课焦虑情绪的方法并实践于课堂,效果良好。
  我校先后聘请了来自英语国家的外籍教师补充拓展我校的英语教学。外籍教师营造纯英语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中实践语言,培养用英文惯性思维的习惯,这一切对我校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以掌握学习方法,拓展文化视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如典范英语阅读、英文经典影视、英美歌曲欣赏、英语戏剧表演等。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英语竞赛,是京源学校英语特色活动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针对起始年级进行书法和朗诵比赛,强化基本功;初二和高二年级开展语言应用类趣味竞赛、戏剧表演和演讲比赛;毕业年级针对中高考进行听说读写单项技能竞赛。除此之外,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英语“希望之星”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超级联赛、英语全能王大赛、外研社新概念朗诵比赛、“爱华杯”英语风采大赛、“人人说英语”口语等级考试等各种形式的竞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拓展了英语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也使英语组老师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英语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在课堂,更需要课外的语言实践。
  为了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听、说、读、写的机会,我们创设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丰富文化积累,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如校园英语广播站,英语口语角、英语演讲论坛,英语小导游等。每年的圣诞英语联欢会,就是京源学校英语组老师和全校学生的快乐节日。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的过程中,语言能力得以提升,综合能力得以展示,并逐步形成用英语思维和交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