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星空
2011-12-29孔娜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0期
我是一名专业舞蹈教师,像我这样从专业院校毕业的艺术教师京源学校有很多。在京源学校,绘画、剪纸、泥塑、陶艺、舞蹈、声乐、器乐、京剧……如同散落在夜空中的星辰,艺术之光照耀着学习、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
京源学校的办公楼前,立着这样一个标语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工作。”办学15年,招生规模在变,学校面貌在变,教职员工在变……但这个标语所标明的办学宗旨却一直没有变。发展和幸福,在有些人的眼中可能是中考分数,或者是高考成绩,但京源人却没有那么狭隘,他们更注重学生修养的全面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抛开那些极端功利的目的,学一点音乐和艺术,对于孩子们发现生活意义,以及人性的培育都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怎样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音乐学习环境呢?在京源学校,除了教学大纲的“规定动作”之外,还有许多“自选动作”。
“民乐社团”吸引了很多喜欢器乐的学生。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各自的乐趣,有的钟情于琵琶、古筝;有的喜欢扬琴、笛子。他们从体验中了解了白居易笔下“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感悟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心意相通的状态。
对于声乐感兴趣的学生,合唱社团成为了他们发展兴趣、展示音乐天赋的舞台。合唱练习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将声音相互配合,最终一起发出了最美妙的声音。齐唱、合唱、重唱,在丰富的演唱形式中,孩子们提高了艺术素养,陶冶了情操。
舞蹈社团受到众多学生的喜欢。当满怀兴奋、期待之情的学生第一次站在专业教室时,随着音乐的响起,学生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缩手于袖中,有的一脸茫然,有的略显羞涩。针对学生的这些表现,我引导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身体的各种姿势和动作的含义,研究和尝试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体验和创作与生活相关的舞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身姿变得挺拔,举手投足间表现出优雅的气质。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音乐是听得到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在这门课上,学生们学到了全国各地的舞蹈,他们不仅领略到舞蹈本身的魅力,还领略到了中国北方的豪迈与奔放,南方的温柔与婉约;感受到了黄土高坡的高亢与激昂,江南水乡的灵动与隽秀。孩子们虽然身在课堂,却可以放眼幅员辽阔、底蕴丰厚的中国。他们虽然身在北京,却已经初步具备了睁眼看世界的眼光。
民乐、合唱及舞蹈社团这些课程的设置,来自于京源学校始终保持对“什么是优质教育”的思考和探索。正如学校的宗旨所标明的那样,京源人认为,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与兴趣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撑下,学校率先在石景山区中学普通班中进行音乐舞蹈模块的教学,第一个引进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创新实践课,并在实践中为学生构建了完备健全的课程体系……涓涓细流,终于汇成江河。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经营,京源学校在音乐模块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民乐队、合唱队和舞蹈队,并日趋壮大。
让学生去体验艺术、感受艺术的美,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艺术、懂得欣赏艺术的人,让艺术在他们的人格完善与人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很庆幸并乐意成为京源学校艺术教育这璀璨星空中一颗小星,来点亮更多的星星,愿星光一直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