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校德育更精彩

2011-12-29简道寅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0期

  【引子】一位母亲在圣诞节前带五岁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到处唱着圣诞歌,街上的橱窗里装饰着彩灯,可爱的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应有尽有。
  然而,儿子却紧拉着她的大衣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怎么了,宝贝?要是总哭个没完,今晚圣诞老人可就不到咱们家去了!”“我……我的手被划伤了……”
  母亲在人行道上蹲下身来,为儿子包扎伤口。无意中抬起头来,她突然发现绚丽的彩灯、迷人的橱窗、漂亮的圣诞礼物在眼前消失了,什么都看不到,眼里看到的只是一双双粗大的脚和妇人们低低的裙摆……原来孩子太矮了,还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精彩。
  这位母亲第一次用五岁儿子的目光来观察世界,她感到非常震惊,立即把儿子抱了起来……
  近几年来,我校提出了“主体体验德育模式”,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不只是被管理者,更是参与者,是道德自我构建的主体。
  在新课改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校牢牢抓住学科育德这一主渠道,开展德育评课周活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编写《京源学校课堂德育设计教案汇编》,提出“五个能让”观念,给学生自我观察、思考、发言、动手、总结的机会。在学科德育渗透过程中,我们更鼓励学生走出去亲身体验,如历史、生物和地理老师组织学生到长白山考察地质植被、到黄75c62e1d9931c2456a6c1147bfb94592山考察人文地理和历史、到沿河城野外进行地理实习等,这些活动使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疆域的幅员辽阔、生态的复杂多样、历史的悠久厚重、民风民俗的悠远绵长,深切体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在管理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校的德育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学校积极为学生创设和开辟特定的氛围和渠道,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成为道德自我构建的主体。如学生直接参与校纪班规的制定,经过学制度、谈制度、评制度、改制度,学生逐渐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学生代表大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增加学校管理决策的透明度,增进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我校还成立了自行车自我管理班,学生主动参与自行车管理,并不断摸索、改进,找到了又快又好的码车方法。学生还提出“让高雅校风吹遍校园内外”、“文明乘车,从我做起”等倡议活动,通过自我剖析、相互教育,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活动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我校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安排了大量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提供学生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乒乓球台、健身器材、校园座椅的建设都是来自于学生的建议,学生参与校旗的设计与评选,通过自己的演唱比赛来确定校歌等,无不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用英雄的名字命名班级活动中,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崇高精神,树立起健康向上的“明星”形象,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校把评选文明班变为自我申报文明班,校级年级活动由班级社团组织承办,这些活动从计划的制定到活动内容的落实,都由学生自主决定。这些活动克服了空洞说教的局限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展综合实践,体验自主创新
  我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如“汽车尾气治理情况调研”、“永定河水污染的调查”、“校园用电情况调研”等课题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找到了很好的载体;“我实践,我体验”——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活动、“亲近自然,体验过程”——野外实践活动、“我参与,我感受”——传统节假日体验活动等,将实践活动系列化。学校要求学生社区服务由班委牵头联系,制定方案,为学生创造自己与社会各界接触的机会。学校还结合自身特点,让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的辅导员,高中学生到幼儿园和小学部开展校内志愿服务活动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使同学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自己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