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全面发展\\有特色的新兴学校
2011-12-29白宏宽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0期
从市中心沿莲石路西行,至五环路与京原路交叉处,就见路北一片典雅的灰色建筑群,宽敞的门区中央有一笔架形巨石,上书七个大字:北京市京源学校。
进入校区,穿过群楼环抱的中央花园,镶嵌在主楼墙壁上的一行醒目标语映入眼帘:“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工作!”它是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传达着京源人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与追求。
这是一所在京城尚不多见,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集中学、小学、幼儿园于一体的学校。创建者们的初衷,就是最大限度地研究和服务于人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他们致力于创建一所研究型的学校,努力解析从幼儿到青少年时期人的发展与幸福的密码,希望用良好的教育影响人的一生。这所学校的许多教育设计,都力图长远,尽力克服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
京源学校坚持以全面发展观统领学校建设。在教育对象上,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在教育过程上,力求服务于学生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在教育内容上,坚持德、智、体、美诸育并举,绝不偏废任何一个方面。他们主张以学校的全面发展,保障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学校的这种主张首先体现在“以德为魂、育人为本”办学思想的落实上。自建校以来,京源学校就致力于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德育形式,形成了德育的三条主线、三条途径和三个保障系统。京源学校强调德育既要大处着眼,又要小处入手;既要气势恢弘,又要丝丝入扣,润物无声。学校引导学生胸怀天下,关注世界,感受改革开放大潮,体验祖国的发展成就。学校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泰山之巅,孔子故里,大洋彼岸,马克思旧居都留有京源师生探寻科学真理、人生真谛的足迹。学校高度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环境对人的熏陶浸染,重视教师的行为示范,强调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活动,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努力在细微之处拔动孩子们的心弦。
京源学校的全面发展观还充分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计上。国家课程得到全面落实,不仅开齐、开足非升学考科目,而且延展出了众多的课外活动和特色社团,各学科教师努力挖掘本学科的课程价值,发挥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学校积极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社团活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校本课程。
利用社会生活和重大社会事件开发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变化,感受社会进步,关注社会问题,投身社会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公民素养,是京源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一大特点。2010年,围绕首钢涉钢产业全面搬离北京这一中国工业史上的重大事件,学校开发了以首钢为什么要搬迁为主题的看首钢、学首钢、画首钢、研首钢的系列课程,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以留下永久的记忆为主题的“京源学子百幅画作献首钢绘画展”引起热烈反响。2011年3月,日本地震举世瞩目。事发第二天,学校就举办了日本地震周活动,请专家、学者和地理教师开设多场专题讲座,举办日本地震和相关知识展览,中学生日本地震特别论坛引起多方关注,现代教育报以《日本地震震出的特殊课程》为题予以报道。每年人大、政协两会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大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澄清模糊认识,有效回应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民主建设的攻击,每年地方两会期间,京源学校都会开设两会专题课程,带领高中生走进两会,旁听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走访两会代表委员,使学生真切了解了人大怎样行使权力,政协怎样参政议政,大大提升了高中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必备的素养。
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京源学校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艺术和体育课程在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完善人的精神世界和创造幸福人生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巨大的。近年来,京源学校不断加强这两个学科领域的建设,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一流高校合作,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艺术、体育教育。同时,学校还大力开发艺术特长教育课程,为有艺术潜质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近10年来,已有300多名美术特长生考取了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美术高校,他们中的许多人如今已在各自领域中崭露头角。
京源9elohzk1Hx2Clo9cWJ1N4A==学校是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金鹏科技团成员学校,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翱翔计划基地学校。这一系列“头衔”背后,是一派气象万千的科技教育景象。目前,学校有50多个学生科技活动社团。新学期一开学,五彩缤纷的社团招贴画就会将楼厅装扮得格外漂亮,显示出勃勃生机。天文、园艺、航模、机器人等成为学生心中的王牌社团,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翱翔计划的学员更是众多同学羡慕的星级人物。中科院院士、著名科学家的讲座总是让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学校还与首师大合作开设了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近年来,在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京源学校的选手渐渐成为了一支活跃的力量。科技选修和社团课程,成为了京源学校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支撑。
京源学校是石景山区最早拥有专业心理教师、最早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学校。心理教育和心理服务在中、小、幼各学段全面展开,心理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心理社团活跃。学校大胆尝试生涯规划和性健康教育,并有较大突破。心育课程的不断完善,也使学校的整个课程架构更加完整。
教师发展是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基石。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是学校全面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多年来,京源学校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结构合理、蓬勃向上的教师队伍。
首先,学校坚持不懈地狠抓师德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师德楷模的活动,努力建设教师的精神家园,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思想意识,强调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示范作用,爱生敬业之风吹满校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师德标兵、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第二,建立严格的教师专业培训制度和完善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目前学校的外语教师几乎都有了国外学习进修的经历。
第三,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注重培养、引进有专门特长的教师,以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打造“双肩挑、两胜任”的教师队伍,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京源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心理、科技等学科教师全部是“科班出身”,并且每人至少具备一项专业特长。
第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工资薪酬制度,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目前,在京源学校,争当班主任,积极开设选修和校本课程,主动承担学生社团指导工作已蔚然成风。
京源学校教师精神面貌昂扬向上,追求专业发展之风兴盛,市、区级骨干教师数量居石景山区前列。
京源学校坚持文化立校,努力打造以“真、善、美”为主要特征的学校文化。经过15年的不断求索和积累,以学校的核心理念、办学指导方针、学生培养目标、学校发展目标、校风建设目标为主的学校文化框架已经形成并日臻成熟,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传达学校文化的符号标识系统内涵深刻,形象鲜明,深为师生喜爱。《京源学校章程》经过反复征求师生意见,学校各层面教师代表多次讨论,听取北师大教育专家指导,8年中数次修改,经教代会讨论通过,成为了学校文化的集成和学校根本制度的代表之作,奠定了京源学校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京源师生对真、善、美文化内涵的认识与解读愈加深刻和丰富,“真、善、美”成为了京源师生自觉的文化追求。
学校追求行政管理的扁平化和服务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程序简洁而高效。校园建设正在向着绿色、人文、数字化的方向迈进,校园里处处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环境淡雅清新,活泼而不失庄重,亮丽而不乏深沉。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教育资源得以扩大,小学部和幼儿部融景城新校区、园区已经落成,即将迁入。主校区学生餐厅改扩建工程年内竣工,新高中楼建设工程已完成设计。
近年来在北京基础教育领域中,常见京源学校活跃的身影,它在新课程建设、德育实践、学习型组织建设、教师培养、翱翔计划、科技教育等多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初步成效正在渐渐地进入更多人的视线,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日渐引人瞩目。京源学校正在以一个全面发展、办有特色和更加现代化的新形象崛起于石景山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