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书法精髓 显文化底蕴
2011-12-29史丽薇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0期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第一小学于1931年成立,至今已有80年历史。学校以“用激情唤起激情,让每个师生都发光,让每个家长都满意”为共同愿景,秉持以师生为本“和谐、主动、创新、发展”的理念,坚持特色立校、人才促校、科研兴校、和谐强校、依法理校的办学思路。通过“以墨育德,以墨启智,以墨健身,以墨陶情,以墨联社,以墨温家”等主题活动,实现“我大气、我正气、我雅气、我锐气”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写字教学的源起与发展
1989起,学校开展写字教学研究,历经20年的写字—书法教育研究,构建了以书法文化推动书法技能提高的“写字—书法”教育特色管理体系:“写字—书法教育”与日常管理整合,“写字—书法教育”与德育活动整合,“写字—书法教育”与校本教研整合,“写字—书法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写字—书法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写字—书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整合。学校编写了《中国书法与文化》校本教材,教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中国汉字文化的演变,书法文化的发展史,科技文化与书法文化的发展关系,书法家与书法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书法与哲学、书法与美学、书法与文学、书法与艺术、书法与社会科学、书法与碑帖等中国书法文化。
彰显书法精髓的校园文化
1.开展书法碑刻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走进书法碑刻墙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历史、碑刻产生的背景、碑刻的发展、碑刻的特点,学会拓碑帖的方法,同时使学生产生拓展碑刻知识的想法。通过学习阴阳碑刻,引发学生对阴阳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感悟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观念的核心。
2.开展“和校园文化设计师对话”主题队会活动
校园文化设计师向学生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长廊的设计理念:一是利用中国文化元素回纹,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做个大气的人;二是利用纯原木材料搭建长廊,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文化及环保知识,做个锐气的人;三是通过竹简的方式体现《弟子规》,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做个正气的人;四是组织学生阅读国内外名著,运用翻开一页页书籍的方式表达,让学生更快走入图书馆阅览每一部名著,做个雅气的人。这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校园文化,进一步读懂这本校园文化大书。
3.开展校园文化欣赏鉴赏活动
学校的诸多设计都有学生参与。如教学楼的颜色,学校请建筑师傅把学校界定的灰与红色,涂刷在墙上,让学生通过同类色比较,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学校依据学生的喜好进行粉刷。又如书法碑刻墙上的书法人物选取,是在学生查阅了大量的古代书法家资料后确定的,最终书法碑刻墙上选取了张旭、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等人物。
坚实的书法课程体系
1.“写字—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写字—书法教育”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研究,把书法的法理融会贯通于学校文化管理中,遵循“该浓则浓,该淡则淡,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的书写原则,科学管理,达到有主有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明确领导小组及成员的具体职责,制订“写字—书法教育”课程开发方案、课程纲要、课程研发制度、课程开发体系。课题组定期组织研究人员开展带题授课研究,召开课例、教育叙事研讨会,注重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提炼,然后得出结论。学校研发的《中国书法与文化》校本教材内容包括汉字文化、汉字演变、文房四宝、时代文化与书法风格、名家思想与书法、碑帖知识、伦理道德、自主评价、学生家长互评、师生和家长留言等版块。
2.“写字—书法教育”课程研究成果
(1)编写了低中高年级写字教育校本教材。
依据学校的特色,我们编写了《中国书法与文化》校本教材。同时,我们建立视频、书目、网页等,使师生、家长可以不断丰富所需的内容。这套教材从小学生特点出发,因地制宜,立足国家课程教材,深入挖掘中国书法与文化的关系。中国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高度评价了学校写字校本教材:“这套教材,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书法与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激起学生们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决心与信心,激发了爱国热情,使学生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使学生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得到培养。”
(2)创造性地研究写字教学模式。
利用写字模具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写字水平。利用教师制作的笔画模具,让学生触摸,展开再造想象:学生边摸边体会笔画的形态,边进行再造想象,再将触摸的感觉讲给同伴听,并描绘所感受到的画面。通过这种触摸形式他们能准确说出笔画名称及方与圆、直与斜、粗与细的形态,以及笔画的微妙变化过程。当学生对笔画的外形有了感性认识后,随着动态画面书写,使学生真正感悟到笔画的形态特点、粗细变化。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觉理解书写节奏。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利用摄像,拍摄教师进行楷书、行书、草书的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再剪接《孔雀舞》、《芭蕾舞》、《街舞》的片断,制作出一个书写与舞蹈相对接的情景画面,使学生感受书法线条在空间的运动轨迹,与舞蹈相比虽然在造型的抽象性与具象性、运动平面性与空间性、节奏的明显性与隐含性,以及情感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等均有所区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会S形的走笔,教师利用Power Point制作幻灯片,并在里面插入中央三套文艺频道的片头广告,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形式是有着一定联系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操作辨析书法章法。把历代名家墨迹开发为书写应用软件,让学生输入汉字,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名家书写字体。软件将自动识别提取,按笔划组合各字,从而形成一篇“名家真迹”。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使学生对各名家笔迹进行局部修补,使其更趋完美。学生还可以利用辅助软件找出自己所学的任意书法家的笔法,帮助学生超越古人超越自我,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学习方法。
开发书法与游戏相关联的游戏。在写字教学中,实现以游戏带动书法艺术的传播,给书法数字化带来无限生机。如“祭侄文稿论书”可取代简单的“书法拼图”游戏,而成为游戏的有机组成成分。书法游戏以独具特色的趣味性和文化底蕴,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游戏文化,为学生实现创造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书法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学校把书法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在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1.开展“以墨陶情”活动
在学校组织的“五一”、 “十一”社会实践活动中,师生用图片配书写的形式,以“用我的作品布置校园环境,用我的双手维护校园整洁,用我的口才宣传校园文化”为内容,开展“我爱我校“系列教育活动。
2.开展“以墨育德”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墨香满园师生笔歌”主题活动,让百名师生通过自创楹联的书写,抒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对未来的展望,对自我日常的要求。
3.开展“以墨联社”活动
学校将楹联送到社区,开展向敬老院老人送春联活动。并组织学生与新华南居委会联合开展书画展,让师生走进社会,体验翰墨文化的作用。
4.开展“以墨温家”活动
组织学生在“三八”妇女节、端午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将自己书写的问候语送给父母及亲友,表达自己的爱心。
特色办学,激活了我校师生创造的潜能,全面实现了课程开发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双赢”。同时,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引导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关注课改,使校园呈现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蓬勃气象,给人以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全新感受,祝愿我们写字—书法教育特色的梨花开得更加灿烂。
□编辑:吴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