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一分钟 解决写作业拖沓问题
2011-12-29杨国强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0期
班上有这么一名男孩,圆嘟嘟的小脸总是洋溢着笑容,老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特别可爱。他叫一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用在他身上最合适不过了。他正在低头写作业,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看字的时间是他人的几倍,写字的速度却是他人的几分之一,有时边写边在抠指甲,或者做着其他小动作,精力很不集中,完成作业的速度很慢。在校时,老师和同桌及时督促,一鸣能勉强写完作业,可家庭作业就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一鸣昨晚又没写完作业”,这是组长汇报作业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怎样才能调动起他的积极性,改掉坏习惯?我做了许多尝试,收效甚微。为此,我及时联系家长,邀请他的父母共同帮助一鸣走出写作业慢的困境。
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影响小学生写作业慢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几种: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追求完美——橡皮综合症;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有困难;被逼无奈——故意磨蹭;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多;协调性差——感统失调。
经过分析,我觉得一鸣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观念差这两个因素影响了他写作业的速度。我决定和家长配合,共同帮一鸣改掉这个坏习惯。
策略一:“耐心+个别化教学”,让孩子去除“作业多,写不完”的思想
我首先从思想上转变他的错误想法,使其重新认识真实的自我,看到自身的能力,激发他进取的动力。针对他写字慢、自制能力较差的特点,我采取“耐心+个别化教学”的策略。每天,我和一鸣对所有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将一鸣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如一共要半小时,那么一鸣半小时完成了,就奖励一鸣一个小礼物,或是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或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意识到早完成作业,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开始努力集中精神。
策略二: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每天准备几十道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规定一分钟,看他最多能做多少道题目。让他感受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时,有时候几分钟也没写一个字,写不出一个小题。
一分钟书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他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出多少个字,记录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策略三:“少催促,多表扬”,让孩子学会自律
●放学回到家后,家长给孩子上厕所和喝水加餐的时间,询问一下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孩子心情愉快动作自然会快起来。
●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写作业的过程中不许做小动作;写作业时让孩子到书桌前坐下,并拿出所有的书和文具,切忌需要什么取什么,他会以找东西为借口贪玩而不集中精力,如果有小动作,也要严厉的批评他。
●剔除多余的关爱,去掉孩子过分依赖的习惯。
●少催促,多表扬。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不停地催促。结果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应该反过来,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快的一面,孩子一旦速度快了,马上表扬。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拖成了习惯,每天都要到晚上十点才能完成作业,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9点钟睡觉。所以,到了晚上9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这是个“狠招”,家长要据情况而定,不能多次使用,只能在关键时用上几次。
就这样,我和一鸣的家长配合,持续三周后,一鸣由于写作业慢而写不完作业的现象大有改观。有了进步是可喜的,我和家长及时鼓励,让他戒骄戒躁,持之以恒,保持不断前进的势态。在多方面的努力下,一鸣终于走出困境,学习主动性增强,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