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评判标准 促进学生成长
2011-12-29马成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0期
三年级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26个字母的大小写,这一年是打好书写基础的一年,因此,从教授第一个字母开始,我对学生的要求就十分严格。为了鼓励学生一笔一画地认真对待英文字母的书写,我对学生的每次作业都给两个成绩,最高的等级就是“A/A”。前面的成绩是对作业质量的评定,也就是说作业中没有知识性的错误;后面的成绩是对作业书写的评定,即根据学生本次作业的书写情况、态度以及纸张的整洁程度综合给出评定。
判过一两次作业后,我就发现四个班的整体书写水平不一致。三年级(1)班几乎有90%的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规范书写,然而在学生成绩很好又活泼好动的(2)班只有不到80%的学生能够得到“A/A”的成绩。下课后,我找来(2)班几个书写随意的学生谈话,他们给我的答案是,自己书写的字母都正确,但是即便再努力也达不到最优的成绩。
面对这种情况,我在判作业的时候就做了些小小的调整。根据每个班的整体书写情况来制定A等级的标准。这样一来,(2)班一下子多了不少书写得A的学生。这第一次标准的微调,让我在很多学生的脸上看到了喜悦的表情。
几次作业过后,我发现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了,每次下发作业本,学生都有一种期待的表情。为了保持学生的这种热情,并切实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我又想出了新的方法。如果当天的作业得了“A/A”,我就会盖一个印有“一级棒”的印章在上面,攒够了5个“一级棒”的印章,就可以得到一张小贴画,并将贴画粘到作业本封皮最显眼的地方。当攒够了3个小贴画,就可以找我领一个小奖品。我将小奖品一一给学生们展示,他们对我所准备的小奖品十分感兴趣。从学生们渴望的眼神中,我仿佛又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当大部分学生都认真对待英语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丁丁的作业还是一点进步都没有。一如既往的乱,看了真叫人头疼!我一直纳闷,为何周围学生的书写热情就无法触动丁丁呢?于是,我将丁丁叫到了办公室,打开了他的作业本,跟他一起一页一页地翻看,出现的是一个接一个的“A/B”。丁丁沉着小脸,一言不发。
“丁丁,你不喜欢老师准备的小礼物吗?”
“不是。”
“那你说说如何获得礼物?”
“要3个小贴画,15次‘一级棒’的印章。”丁丁脱口而出。
我听了有些吃惊,连多少次“一级棒”都算出来了,可见这个数字他不止一次地想过!丁丁一定非常想得到奖品!我沉默了。
“可是我一个‘一级棒’都没有,我已经很认真地写了。”丁丁眼里全是委屈的神情。
“这点我完全同意。你每次作业都能全对,说明你写作业的时候十分认真,只是每次的书写存在问题,你要是把字母都写规范了,不就能得到‘一级棒’吗?”
“我是在认真写。”丁丁又重复了一次。
“那我们一起看看吧,看看有没有可以修改的地方。”我带着丁丁分析了几个字母的书写,不断地重复着几乎相同的几句话:“这个字母不要出格”,“沿着线写”,“单词里的字母不要有间距,否则就变成两个词了”……
经过修改,丁丁的书写有了明显的进步,虽说还是和其他同学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对丁丁说:“如果你把这次作业按照刚才的书写要求修改,我就把你的成绩改成A/A,你能做到吗?”
“没问题!”丁丁斩钉截铁地回答。
过了两个课间,丁丁兴冲冲地跑来说:“马老师,我都改好了,你看!”
我仔细端详,虽然还是能找到歪七扭八的痕迹,但是我肯定地说:“真棒!改成绩!”
“Yeah!”丁丁激动地跳了起来。
从那以后,我又将标准进行了微调,让每个学生和自己原有的成绩进行比较,对于每个人来说超越自己才是最大的进步。在新学期开始,我要求全体学生用自己最漂亮的字完成第一次作业,后面的书写成绩就根据第一次作业的书写水平进行评定。这样一来,学生们越来越有自信,书写也在不断进步。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在工作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